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功利性阅读倾向及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一直困扰着大学生,迫使他们阅读只顾眼前利益、浅尝辄止,功利性日趋明显;高校图书馆应积极疏导,加强软、硬件建设,丰富馆藏资源,扭转大学生不良的阅读倾向。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阅读行为内在联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阅读行为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的综合行为.大学生的认知、复习、解压、兴趣、动机等类型的信息意识影响着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学生确定读物、鉴别信息、整合与创造、面对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能力反映了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支配着他们的阅读行为.  相似文献   

3.
立足对高校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分析,针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文献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读者的阅读规律。分析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规律,指出了图书馆应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阅读需求特点,以最大限度来满足读者所要的要采取的不同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不良阅读心理分析与引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暨群霞 《图书馆》2004,(3):82-84
本文根据大学生阅读的特点 ,分析他们的不良阅读心理 ,研究预防和引导的对策 ,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主题是培养深度阅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阅读习惯应该成为新精英的生活方式,以吸引大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90后学生存在不是读不读书的问题,而是他们不读课外书,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多年的应试阅读使他们对读书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什么都不爱读,有的学生只玩游戏,也不读手机上的书,也不上网查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学生阅读的特点,对他们的不良阅读心理和不良借阅行为进行了心理分析。提出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与措施,押制不良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的发生,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为我们开展阅读疗法的实验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随机选取300名2005级大学生,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他们进行集体测量,筛选出40名心理健康状况在轻微问题以上的大学生,对他们实施3个月阅读疗法的集体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图书馆建立阅读疗法阅览室可以成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阅读是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因此获取了新知识、新的意识和理念。提高了学习和创新能力。但部分大学生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检索能力差,加上其自控能力不强等因素使得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阅读存在的问题及网络阅读行为心理进行分析,为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做铺垫。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的阅读特点,从而阐述了图书馆员如何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同时,阐述了图书馆的各部门在服务育人中应该着重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不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学生的阅读一方面受到文本变化对阅读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却承袭着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阅读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功利性读书的倾向。大学阶段是综合素质尤其文化素质教育的黄金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发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借鉴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模型),构建了研究用户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其发生机理的概念模型,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①用户在使用社会化阅读APP过程中所形成的期望确认程度和满意度是影响他们继续使用该类应用的重要因素;②大学生在社会化阅读APP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阅读有用性认知显著影响他们对该类应用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但社交有用性认知对他们不存在预期的显著影响;③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持续使用意愿不仅取决于ECM模型所囊括的变量,同时也受诸如主观规范等其他变量的影响;④除对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持续使用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外,主观规范也对他们的阅读有用性认知和社交有用性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图5。表2。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浅阅读”时代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浅阅读”带给学生的不利影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网络游戏对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高校图书馆根据大学生网游现象及特点创新阅读推广对策,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方法/过程] 以苏南地区5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调查范围,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统计分析大学生的网游状况及学习现状等,提出高校图书馆实施针对性阅读推广的具体措施。[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理念,发挥馆员组织的力量,开展多管齐下的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创新第三空间阅读模式,吸引网游学生走进图书馆,寻机引导他们多阅读,进而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阅读情况采用问卷分层方式进行调查,说明目前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并对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他们的阅读特点进行反思,指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阅读辅导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樊海燕 《编辑之友》2011,(10):95-96
一大学生阅读特点及视觉心理(一)阅读特点大学生的阅读特点主要由其阅读动机所引起。所谓阅读动机是指"读者反映其阅读需要,引起阅读行为,满足阅读愿望的内部动力"。[1]在阅读教材类图书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占主流,他们重视教材类图书的知识性、理论性和专业性。同时,大学生较为年轻,会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数字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从而对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他们的阅读也具备了新的特点。面对大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的转变,高校图书馆更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开展个性化的导读服务,为学生的数字阅读提供有效的引导、控制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阅读个性心理特征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倾向等几方面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阅读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对大学生读者阅读需求的满足、阅读动机的激发和阅读倾向的把握,有助于优化大学生读者工作、有助于履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节点,高校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传承和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了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阅读+”系列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彰显“阅读+”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对大学生社团开展阅读活动品牌建设长效机制进行探索,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提高“阅读+”活动文化育人成效,以期为推动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郝苏彤 《出版广角》2014,(14):38-40
正在数字时代下,争论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谁才是最适合的阅读方式是毫无意义的,高校作为大学生迈入社会的助力器,应该正确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或许才是现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善我们的阅读文化,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这不仅是大学生们的事情,更应当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应当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引起重视,应加强阅读指导,营造阅读氛围,课内外结合,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