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小球藻粗脂肪的超声提取工艺,以粗脂肪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考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小球藻粗脂肪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43∶1 ml/g,超声时间为22rmin,超声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粗脂肪的提取率为8.27%.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5个因素,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橙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微波温度为60℃,微波功率为500 W,提取时间为5 min,料液比为1∶25(g/m L),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1.88%,与模型预测值1.85%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以竹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研究乙醇质量分数、料液比、水浴温度、反应时间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竹叶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g:35.8mL,水浴温度72℃,反应时间3.48h,黄酮得率为0.996%.  相似文献   

4.
以桔梗为原料,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酵母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pH对桔梗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三因素三水平的回归模型,并以总黄酮含量和酒精度作为响应值.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显著性,确定了微生物法发酵桔梗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和pH为5,在此条件之下,终产物中的总黄酮含量和酒精度分别为0.732 mg/mL和2.16%vol.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工艺条件合理可靠,是有利于桔梗发酵工艺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铜为铜源,以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CuC12/AC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液质量分数、浸渍时间、浸渍液与活性炭的质量比(简称浸渍比,下同)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实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氯化铜溶液质量分数为20%,浸渍时间为60min、浸渍比为5.0,最优条件下制备的载铜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651.50mg/g。对模型进行检验,验证其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猫爪草多糖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猫爪草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釆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对酶用量、p H、酶解温度三个因素进行优化.最优工艺为:酶用量0.57%、p H4.9、酶解温度49.3℃、酶解时间120 min、料液比1:20,猫爪草多糖实际得率为5.86%.  相似文献   

7.
对香蕉皮单宁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单宁对 A4碳钢在 HCl 溶液的缓蚀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单宁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0.33g·mL -1,温度51.71℃,时间1.49h.在此条件下,香蕉皮单宁的提取率为1.485%,与理论值相差0.004%.缓蚀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洗时间8h,酸洗温度40℃, HCl 浓度0.8mol·L-1时,单宁提取液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但缓蚀率不高,通过与乌洛托品和乙酸锌双复配,缓蚀率可提高到93.97%.  相似文献   

8.
以冷冻杨梅鲜果为原料采用酶解浸提法制作杨梅酒,研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杨梅酒出酒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杨梅酒出酒率的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底物比四因素进行考察,并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杨梅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确定果胶酶为酶解用酶,酶解法制备杨梅酒酶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h,酶底物比2%。在此条件下,杨梅酒出酒率为(79.4±0.19)%,比同法不加果胶酶出酒率增加25.4%,并且过滤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利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对热水浸提羊肚菌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水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羊肚菌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热水浸提羊肚菌多糖提取率的大小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羊肚菌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51∶1(mL/g)、提取温度46℃、提取时间3.5 h,平均提取率为7.39%(n=3),与预测值7.311%接近.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苜蓿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采用盐析和热絮凝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料液比、加盐量、提取液pH值和絮凝温度对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料液比、加盐量、pH值进行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加盐量〉pH,絮凝温度70℃、时间10min时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液比1:20,加盐量4%、pH值为5,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达29.58%,叶蛋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52.71%。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辊混炼机制备了共混型阻燃聚丙烯(PP)材料,并用热重(TG—DTG)方法研究了PP、PP/MPP、PP/PEPA和PP/MPP/PEPA在N2气氛下以不同升温速度时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以此探讨阻燃性能与热降解行为的关系。试验发现,加入阻燃剂后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降低。利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法求取了材料的活化能,发现两种方法求取的结果相一致.添加阻燃剂后,材料的活化能均比PP高。说明阻燃剂使PP提前分解成炭.产生隔热、隔氧作用,阻止了PP的进一步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氧化丙烯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分别合成了IPDI型和TDI型水性聚氨酯(WPU)乳液,用共混的方法将阻燃剂FR-600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中,从而得到一系列阻燃水性聚氨酯。采用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用氧指数仪、Zeta电位测试仪等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剂FR-600能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的阻燃性能,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的极限氧指数不断增大,对于IPDI型水性聚氨酯,当阻燃剂FR-600的添加量为水性聚氨酯的8%时,其氧指数可达37%,使水性聚氨酯由可燃降低为不燃。对于TDI型水性聚氨酯,在阻燃剂添加量为10%时,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6%,达到了不燃级。粒径和Zeta电位测试表明,阻燃剂的加入对两种水性聚氨酯的粒径及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辊混炼机制备了共混型阻燃聚丙烯(PP)材料,并用热重(TG-DTG)方法研究了PP、PP/MPP和PP/MPP/PER在N2气氛下以不同升温速度时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以此探讨阻燃性能与热降解行为的关系。试验发现,加入阻燃剂后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提前。利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法求取了材料的活化能,发现两种方法求取的结果相一致。添加阻燃剂后,材料的活化能明显提高,说明阻燃剂使PP提前分解成炭,产生隔热、隔氧作用,阻止了PP的进一步氧化分解。采用Crane方程求得材料热降解反应级数均接近1。  相似文献   

14.
对海蓬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温度和微波功率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海蓬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海蓬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0%(V/V),料液比1∶40,微波时间9 min,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500 W,此时海蓬子茎叶总黄酮得率达到6.06%,与模型预测值6.34%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用氟钛酸钾与钒酸盐、钼酸盐组成的阻燃体系对羊毛纤维进行阻燃处理,所得的羊毛纤维用热分析、剩碳率、氧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其热降解行为进行研究.实验证明:经过阻燃处理的羊毛纤维剩碳率和氧指数升高,阻燃性能增强.根据阻燃羊毛纤维的热降解行为的变化,对不同的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下制备高吸附性能木质活性炭,探讨了研磨时间、浸渍比(磷酸与绝干杉木屑的质量之比,下同)、磷酸浓度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同时,采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显示:经过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处理后,机械力化学激活作用有利于木屑与磷酸之间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同时促进更多纤维素发生热解;此外,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可能降低了纤维素热解过程中聚合及芳构化阶段的温度;通过N2吸附等温线分析表明机械力化学法所制备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使竹原佛针织物在漂白工艺中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环保”,探讨了竹原,棉针织物用过碳酸钠与卜公茶皂素漂白的漂白原理,选取竹原/棉针织物的白度、毛细管效应和强力为研究对象,以过碳酸钠与卜公茶皂素为漂白剂,通过浸渍工艺分别对其进行漂白,对其性能指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结果表明:卜公茶皂素对竹原/棉针织物的漂白效果优于过碳酸钠,卜公茶皂素漂白工艺温和,符合国际上倡导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政策,可实现人类社会的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8.
郑虹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5):114-119
用刚果红染色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产纤维素酶的菌株CMC-Z,经菌落形态观察及镜检,初步鉴定为放线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等试验对CMC-Z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碳源、氮源最佳添加量分别为可溶性淀粉1%、明胶2%;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7.5%,培养基初始pH 7.0,装量100 m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 h.通过方差和极差分析,表明影响菌株CMC-Z纤维素酶产生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可溶性淀粉浓度〉初始pH〉装量〉明胶浓度〉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经优化后,其酶活可达到38.37 u.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