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模拟湿热环境,观察人体在湿热环境中汗盐成分的变化,探讨汗盐在热习服过程中的升降规律.方法:选取某大学60名18~24岁的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模拟湿热环境训练7天,试验过程中每天进行汗液收集,对照组未进行训练,在试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标准测试,并留取汗液.结果:试验组训练前后钠、氯、乳酸浓度下降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尿素和钾盐浓度下降无意义.对照组除尿素在实验前后出现下降外,其余均未出现下降.实验组汗盐成分中尿素、纳、钾、氯、乳酸浓度在训练过程中逐渐下降,除乳酸外均在训练第5天达到最低值,而后出现回升,乳酸在训练第6天达到最低值.结论:人体汗盐中钠、氯、乳酸等成分的浓度在热习服训练前后出现降低,其浓度随训练进行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经模拟湿热环境训练的实验组和部队日常训练的对照组的12 min负重跑距离,证明本训法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方法:从482名18~23岁男性学员中,挑选长跑成绩近似的60名学员一一配对。实验组经模拟湿热环境下训练,对照组经部队日常训练。最后在统一场地、统一着装、统一考核,从而评定训练效果。结果:实验组12 min负重跑成绩比对照组好,成绩提升明显。结论:湿热环境习服训练对12 min负重跑有积极影响,在部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经模拟湿热环境训练的实验组和部队日常训练的对照组的12 min负重跑距离,证明本训法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方法:从482名18~23岁男性学员中,挑选长跑成绩近似的60名学员一一配对.实验组经模拟湿热环境下训练,对照组经部队日常训练.最后在统一场地、统一着装、统一考核,从而评定训练效果.结果:实验组12 min负重跑成绩比对照组好,成绩提升明显.结论:湿热环境习服训练对12 min负重跑有积极影响,在部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常温、高温和湿热三种环境下对战士学员进行负重耐力体能测试和晕动病诱发试验,发现湿热环境对人体耐力素质影响最大,晕动病发生率最高、程度最严重.为确保部队战斗力,开展了系列热习服和晕动病习服训法研究,提出以热习服训练和晕动病习服训练为主要干预手段、抗晕药物、心理疏导和穴位刺激为辅助训练手段的预防措施,以及通过兵源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筛选,解决特殊环境对官兵军事行动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常温、高温和湿热三种环境下对战士学员进行负重耐力体能测试和晕动病诱发试验,发现湿热环境对人体耐力素质影响最大,晕动病发生率最高、程度最严重。为确保部队战斗力,开展了系列热习服和晕动病习服训法研究,提出以热习服训练和晕动病习服训练为主要干预手段、抗晕药物、心理疏导和穴位刺激为辅助训练手段的预防措施,以及通过兵源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筛选,解决特殊环境对官兵军事行动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经模拟湿热环境训练的实验组和部队日常训练的对照组的反应时,证明本训法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方法:挑选长跑成绩近似的60名男性学员一一配对。实验组经模拟湿热环境下训练,对照组经部队进行日常训练。最后在统一场地、统一着装、统一考核,从而评定训练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提高神经反应速度上好于对照组。结论:该训法在减少人体因在湿热环境下导致神经反应速度变慢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的军事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经模拟湿热环境训练的实验组和部队日常训练的对照组的反应时,证明本训法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方法:挑选长跑成绩近似的60名男性学员一一配对.实验组经模拟湿热环境下训练,对照组经部队进行日常训练.最后在统一场地、统一着装、统一考核,从而评定训练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提高神经反应速度上好于对照组.结论:该训法在减少人体因在湿热环境下导致神经反应速度变慢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的军事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的身体热调节反应以及补液干预对热调节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名男性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运动员年龄16.1±2.3岁,最大摄氧量44.5±7.2ml/kg/min,训练年限3.8±1.7年.分别在常温常湿、高温高湿和高温高湿补液三种条件下进行运动,每一种条件试验间隔时间为10天,运动的强度都为70%VO2 max.且在每次试验前后测试核心温度,试验过程中测试血乳酸、心率,试验后收集汗液测试电解质.结果:(1)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机体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汗液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常温常湿环境,运动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常温常湿环境;(2)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通过补液,运动员机体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离子浓度均显著下降,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升高.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的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等升高明显,汗液离子丢失明显,运动持续时间较短,运动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补液对减少高温高湿环境汗液离子丢失、维持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熏腰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将吉林省短道速滑队优秀男子运动员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S(n=3)和对照组T(n=3)。经过4周大强度训练后测定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的数值。结果:1)经过4周大强度训练,对照组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数值恢复速率较慢。2)同样4周大强度训练后,作为实验组的运动员,他们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的恢复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数值的恢复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中药蒸气熏蒸腰部的方法能够对机体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原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肘力的影响,以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测试2 000 m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身体成分、血尿素、血清睾酮、功率、心率、乳酸、乳酸阈功率变化。结果:1)高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浓度呈现波浪性变化并呈整体态势逐渐升高。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2)高原训练中,体重虽明显下降,但平均体脂%和平均去脂体重变化甚微。3)高原训练初期平均功率-心率曲线对比上高原前出现略微左移,而高原训练后进入平原地带的测试结果对比高原训练初期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右移。4)相对于上山前运动员的乳酸-功率曲线明显右移,显示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提高。结论:高原训练后,Hb含量明显升高,多级测试表明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得以提高,说明前者可能是后者提高的生理基础;高原缺氧期间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故训练期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由此引起的运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高温环境下的搏击健身操实验,分析学生人体成分指标,评价减肥锻炼效果和效率,对安徽某高校女大学生进行人体身体成分测试,筛选体型超标者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高温环境搏击健身操组)和对照组(普通锻炼组)。实验组进行高温环境搏击健身操锻炼,每周2次,每次60min,共16次。对照组参加俱乐部日常锻炼。结果:锻炼后实验组的体重、脂肪重和体脂百分比,分别下降了3.1kg、3.08kg、3.38%(P0.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显示:高温环境下搏击健身操锻炼减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复合氨基酸制剂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通过对服用以L-精氨酸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氨基酸制剂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对18名女子举重运动员分为试验组(服用复合氨基酸制剂组 9名)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组 9名),测定他们在冬训前后的尿十项、血液睾酮、皮质醇、尿素氮、教练对运动员训练情况主观评价结果及训练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的KET、PRO、UBG及BLD水平在实验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从组间比较的结果也可以看到,实验组的UBG、BLD水平有明显降低(P<0.05),但是PRO水平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运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P<0.05).提示以L-精氨酸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氨基酸制剂对改善训练时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原训练对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的生理机制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对氧不足引起的血氧过少的适应结果。机体对高原的低氧环境很快会建立起一系列复杂的代偿性生理机制,使各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即所谓习服。而这种习服首先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1,6-二磷酸果糖对世居高原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9名击剑、摔跤、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正常训练期间12 d为周期连续服用以果糖二磷酸钠为成分的瑞安吉口服液,对比服用前后,结果发现:服用后击剑和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运动后心率恢复值、乳酸消除率提高,但不显著;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降低;血细胞各参数变化不明显;常规指标血尿素、血睾酮明显改善.中长跑运动员服用后在上更高海拔、生理和运动负荷加大条件下各指标情况未见明显下降,瑞安吉口服液起一定积极作用.与未服阶段对比,运动员服用前后身体基本机能指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运动状态下,人体进行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可预防因在运动过程中汗液及钠丢失导致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下降,由于个体差异、运动条件及环境的不同,其补充方式不同。就补液、补钠与运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体一次性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前后体成分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国产中体同方体成分测试仪对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一次性训练前后的体成分进行测试,测试参数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肌肉重量、脂肪重量、去脂体重及总体重等。结果:健美操运动员一次性训练后体重、脂肪量由训练前的56.86kg和8.21kg分别减少至训练后即刻的55.48kg和7.05kg,差异非常显著(P<0.01);总水分和细胞内液由训练前的35.47kg和24.00kg下降到训练后的35.30kg和23.85kg(P<0.05);其他指标值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中等强度训练后即刻,生物电阻抗法测得人体体重的下降主要表现为体脂的减少和水分的丢失。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将女性KOA患者3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平衡垫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规律的体育锻炼,通过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本体感觉的变化来分析平衡垫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结果:试验后,实验组在主动30°,主动60°,被动30°,被动60°的角度重建误差下降,和实验前以及对照组的测试结果比较,都具有显著或者非常显著差异。结论:长期的平衡垫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KOA患者患膝的本体感觉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氧浓度环境下的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个体乳酸阈时间,个体乳酸阈速度的变化,为低氧训练和低氧健身的强度监控提供生化学依据.对象与方法 以广州体育学院19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广州体育学院常压低氧房为实验场所,分别在常氧和三个急性低氧(氧浓度为18.5%,16.5%,14.5%)环境下,利用prince-100H血氧饱和分析仪和EKF-c-line GP型号乳酸盐仪和Max-Ⅱ心肺功能系统仪等仪器,以逐级递增负荷的方式分别测定受试者在常氧的最大摄氧量、常氧和三个急性低氧环境下与时间对应的血乳酸值,最后利用个体乳酸阈得出个体乳酸阈曲线、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个体乳酸阈速度及个体乳酸阈时间,比较不同环境下个体乳酸阈的变化.结果 受试者在本次实验以递增负荷方式,在急性低氧和常氧环境下:个体乳酸阈都随着氧浓度的下降而发生相应的下降,其中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分别是(4.61±1.07,4.59±0.89,4.69±1.09,3.78±1.21)mmol/L,对应的个体乳酸阈时间分别是(10.09±2.27,10.31±3.09,9.92±2.73,8.02±2.98) min,对应的个体乳酸阈速度分别是(8.82±1.08,8.67±0.95,8.42±1.11,8.1±0.79) km/h.且在14.5%氧浓度环境与常氧环境相比,发现个体乳酸阈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实验建立急性低氧环境下个体乳酸阈测试的模型、推算个体乳酸阈,发现了个体乳酸阈与氧浓度的规律;为急性低氧训练和运动健身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生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山东省普通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00 m跑少年男子运动员36名,按条件对等原则分为对照组、一般实验组、强化实验组、超强实验组.对实验各组除日口服同剂量的维生素B1(VB1)外,再增服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Vc),对照组不加服维生素.2周后按竞赛规则要求,分别对四组运动员进行400 m成绩测定,同时测定400 m运动前相对安静、运动后即刻及休息30 min后血乳酸浓度.实验结果提示运动后,强化实验组运动员血乳酸水平和运动成绩与该组实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400 m跑少年运动员短时程(2~3周)日补充Vc300 mg,VB160 mg,可使运动后血乳酸下降明显,运动成绩有所提高,恢复过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乳酸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氧与无氧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乳酸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北京市游泳队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14名进行无氧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乳酸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通过实验研究认为:1)有氧训练后血清ALB和钠离子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ALB、LYM(%)、[JYM(×109/L)呈高度正相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NEUT和钠离子呈高度负相关;2)无氧训练后血清ALB、LYM(×109/L)和钠离子显著上升,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ALB、LYM(%)、LYM(×109/L)和钠离子呈高度正相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NEUT呈高度负相关;3)无氧训练后血钾浓度下降,与运动疲劳有关,应及时补充钾离子及含HCO3成分的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