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乳化-交联法研究了左氧氟沙星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选取左氧氟沙星与明胶的比例、水油比、明胶浓度、戊二醛用量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同时对载药微球的形态、粒径、磁性及包覆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明胶浓度15%,左氧氟沙星明胶比1∶2,水油比1∶5,戊二醛用量3.6mL;包封率为8.89%,载药量为51.36%;微球5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人工肠液中达到64%,人工胃液中达到72%,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磁性明胶微球成球性良好,分布均匀,Fe3O4及左氧氟沙星被明胶包覆.  相似文献   

2.
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并考察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释药性.采用滴制法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凝胶微球,海藻酸浓度为2%,氯化钙浓度为1%,载药微球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缓释时间能持续8h.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缓释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近代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改变给药方式是目前抗肿瘤药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多孔微球作为一种药物新剂型,在药物新制剂的研发以及新剂型的改造方面应用广泛.本文以抗肿瘤药物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W/O/W)法制备载紫杉醇PLGA多孔微球.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等方法评价载药多孔微球的性能;采用MTT法评价该载药微球体外对A549人肺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载紫杉醇PLGA多孔微球对A549人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实验所得载药多孔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特性及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肺部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锐孔法,以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胶囊,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啶虫脒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1、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00%、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00%、质量分数为3.00%的阿拉伯胶溶液25.00 mL.所得微球对啶虫脒的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壳聚糖为载体、盐酸左氧氟沙星为目标药物,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壳聚糖盐酸左氧氟沙星载药微球;考察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并将该载药微球进行小鼠灌胃给药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小鼠急性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溶液浸渍法(supercritical solution impregnation,SSI)是一种将小分子物质负载到聚合物中的过程技术。肺部吸入式给药相较于传统的口服给药具有很多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使用SSI过程将地塞米松负载到聚乳酸多孔微球中,探究制备的载药聚乳酸多孔微球在肺部吸入式给药中的应用。考察多孔微球的形貌、空气动力学粒径以及释放行为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SSI制备的载药多孔微球载药量为1 mg/g,空气动力学粒径为4.08μm,满足肺部吸入式给药要求,并可在40天内释放61.6%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法制备了pH响应的超顺磁性壳聚糖负载抗肿瘤特效药依托泊苷的药物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所制备的磁性功能聚合物微球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微球进行了药物体外释放的初步研究。表明载药微球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和明显的pH依赖性释放特征,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8.
以RB和BSA为不同分子量的药物模型,研究PMAA凝胶体外药物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MAA凝胶对BSA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均要高于RB,但对RB的释放率要高于对BSA的释放率,并且在pH=7.4的环境下对RB的缓释性能更好,释放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载药淀粉微球的反相乳液法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载药淀粉微球,表征了微球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研究了工艺条件改变对微球吸附量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图片表明,淀粉微球呈圆球形,表面粗糙,孔隙发育。红外光谱图存在酰胺基吸收峰,说明可溶性淀粉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发生了交联反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改变对微球吸附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麦冬甾体皂苷为模型药物,以明胶为载体原料制备载药微球,并研究其对成骨细胞的调控作用。首先采用双乳化-化学交联技术构建载药明胶微球,再对其释药特点、调控成骨细胞生理功能的效应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构建的载药微球不仅有效缓解药物突释现象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分泌及矿化,促其向骨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11.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80作乳化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W/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一种新型微球—卡铂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微球,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形状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包裹率测定,药物释放量检测等分析了微球特性,评价了微球中卡铂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微球中卡铂的包封率为39.13%,微球中的卡铂在生理盐水中具有一定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2.
果胶和壳聚糖在适当的体系下能复合成聚电介质复合物PEC,并采用Fe3O4修饰制备了一种吸附剂-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了以下四种因素对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u^2+的浓度和溶液的pH.结果表明,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有效吸附时间为1.5h;考虑到单位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最佳用量为50mg;铜离子的最佳初始浓度为100μg/mL;溶液的pH在5.72左右时,吸附量最佳,达到20.33mg/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BSA壳聚糖一海藻酸钠肠溶微囊并测试释放特性。方法:以微球的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利用复凝聚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奈件制备微球。结果:最优条件为牛血清白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比例为1:6,壳聚糖的浓度为0.1%(g/m1),氯化钙的浓度为1%(g/m1)以及搅拌时间为1h。结论:BSA微囊在小肠中对蛋白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交释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乳化交联工艺制备壳聚糖微球,应用显微镜等考察其理化特性,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微球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微球的理化特性受工艺条件如醋酸浓度、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醋酸溶液的浓度、交联剂的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体系温度、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的影响;通过乳化交联法可制备得到窄分布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15.
胸腺肽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适于多肽分子吸收,免疫学上"有效"、"安全",且服用方便的口服制剂,用W/O/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胸腺肽聚乳酸微球,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差热分析证明载药微球已较好形成,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表明,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13.8 μm,平均包封率为80.7%,前12 h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T1/2=295 min,在25℃和40℃分别放置90d,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剩余药量无显著变化.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符合要求,释药半衰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为基础材料,以明胶为乳化剂,制备出了形态较好的聚乳酸微球。重.最考察了油/水体积比、搅拌速率、乳化时间、PLA浓度、乳化剂浓度对微球的形成及其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制备的聚乳酸微球光滑、圆整、分散性好,为下一步载药微球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低分子量壳聚糖经十六烷基改性的方法制得纳米微球 ,所得微球粒径主要分布在 10 0nm左右 .其红外谱图表明 ,烷基的取代主要发生在壳聚糖的氨基上 .以扑热息痛为模型药物在磷酸缓冲液 (pH =7.4)中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取代度的增加 ,扑热息痛在磷酸缓冲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的浓度降低 ,降低投料量 ,可有效地降低药物释放的平衡浓度 .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氨解结合乳化及热致相分离的技术来制备改性聚乳酸微球,通过浸泡法让卵磷脂包裹在改性微球上,进一步提高改性微球的亲水性。探讨了卵磷脂溶液的浓度、浸泡时间对改性微球形貌和亲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卵磷脂修饰改性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溶液的浓度为1%,浸泡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卵磷脂包裹均匀且亲水性得到了改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微球,结果表明卵磷脂已经成功接枝到改性微球上,通过水接触角测试,卵磷脂修饰后的改性微球亲水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CCMKGM)微球的制备条件,研究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材料对Sc^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Sc^3+的浓度对微球材料吸附Sc^3+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微球材料的洗脱与再生性能.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吸附Sc^3+有明显的影响,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下,HAc-NaAc介质中,Sc^3+质量浓度为400mg/L,pH为6.40时,吸附容量达到92.9mg/g,CCMKGM对Sc^3+的吸附在9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再生CCMKGM效果与原CCMKG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最优处方。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以成球性、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工艺处方。结果:优化所得处方为:白藜芦醇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1,羧甲基壳聚糖浓度3.5%,溶液p H 7,司盘-80用量6%,固化剂用量为1m L。优化处方制备的微球近似呈球形,表面较光滑,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22.7%和45.4%,微球粒径在10~100μm范围内。结论 :该处方制备出的微球具有较好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