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育人是大学教育的应然诉求,其育人功能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规范、熏陶和激励等方面。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呈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办学趋向,行政化管理严重,偏离了大学应有的文化价值,使文化育人陷入困境。在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大学文化育人困境的自我诊治策略是坚持育人为本,倡导素质教育;重塑大学精神,克服功利主义;倡导文化自觉,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创新育人载体。  相似文献   

2.
科学主义范式下的大学管理的运作方式枯燥单一、程式刚性僵化,淡漠了大学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扼杀了创造性;它以效率为标准规制了大学的运行方式与大学人的行为规范条件,以森严的权力等级以及物质化的奖惩方式影响着大学的工作方式、作风与环境。大学的文化本质、文化引领功能以及大学人生活方式的文化性等,客观要求大学管理从科学主义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文化范式下的大学管理是在充分吸收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精华,并在超越两种范式基础上建构起的以大学人与大学组织和谐、尊重大学人学术尊严、兼顾效率为价值取向的管理。它以追求管理要素的和谐为旨归,以大学精神作为组织凝聚力的源泉,实现感性与理性、技术与价值的统一;同时,它也注重管理人员的管理文化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3.
办什么样的大学,是对理想目标的一种价值追求。大学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本质就是崇真、向善、求美、务实。在我看来大学精神是一种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高水平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的价值追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还有就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呈现出文化建设的同化、功利主义的泛化和文化活动的虚化等文化偏离现象,而办学模式的趋同与个性特色的淡化、工具理性的越位与价值理性的衰落、形态文化的堆积与本体文化的空虚是造成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偏离的主要原因.为矫正大学文化的偏离,应用型高校应“打造个性文化,彰显自身办学特色;厚...  相似文献   

5.
浅论大学的文化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文化不仅具有育人的功能,还具有管理大学的功能。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是大学管理的两种范式,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大学是一个文化组织,根据大学组织的特点和当前我国大学管理的现状,大学应引入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大学规则是大学发展的准则,同时也是价值选择和理念追求,当然也是大学文化产生的基本范式。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论,根据大学规则特性,从大学规则到大学文化要经发端、传播、认同与实践阶段,最终凝固为大学文化而指引大学发展。在大学文化的养成过程中,其核心的规则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理念的文化反思及未来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世界的总体看法,是人们关于大学世界的基本概念,它包括人们对大学是什么,它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这样一些大学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大学理念是大学教育各种教育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教育理念的基础理念或元理念。当前中国大学理念的研究需要范式转换,需要引入文化哲学范式来研究,重新理解大学理念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正视中国大学理念面临的现实问题,培育形成大学理念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凌健 《高校教育管理》2011,5(1):24-28,35
在大学组织文化显现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等多元化的同时,也映射出保持大学品质的基本学术范式的式微,这成为影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隐形障碍。重建大学组织文化的学术范式必须以学科文化为基点,明确学科的主体地位与学者的主体意识,构建良好的学科生境,系统培育学科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大学的文化特点主要通过大学的精神和大学的制度等体现出来,表现为救国图存的大学使命、突出政治的大学理念、崇学轻教的世俗观念和"道""器"之间的传统辩争等四个方面。这启示我们,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不仅应该以人为本、传承与超越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还应在价值多样化的进程中保持主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职责。当前,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形势下,大学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区域文化发展之中,从建设具有主流价值导向的思想文化、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社区文化、具有引领社会时尚的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以更好地引领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文化认同是对教师开展文化领导的前提,也是发挥大学文化管理功能的基础。本研究表明,教师对大学文化比较认同,对大学的校史、办学理念与目标、大学倡导的价值观、校风、教风和大学校训等比较了解,大多数教师比较赞同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观,对自己大学的历史文化拥有较强的文化自豪感,大多数教师都能主动维护学校的形象与声誉,积极践行学校的校风、教风,但教师对校徽、校歌等了解不足,对校徽、校歌的情感认同和对校训、校歌的行为认同程度偏低。人口学变量对教师的大学文化整体认同及其三个维度的认同有不同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认同,高校需要重视对教师的文化领导与文化管理,利用好故事这一载体进行文化传承,加强大学文化传承的规划设计,重视对教师开展校训、校徽与校歌等典型优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文化生态,我国大学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与意义在当代语境下变得日益重要。大学文化一经形成,将成为实现大学使命与目标的精神力量,成为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源泉。推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首先需要在大学文化创新中践行"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其次,使大学文化对内要有凝聚力和崇高的价值取向,对外具有感召力和精神魅力;第三,关注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契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是在社会转型和文化断裂的历史巨变时期,通过移植西方大学制度而形成的,在大学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文化冲突始终是影响中国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内外困境.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一流的文化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大学所面临的文化困境,通过自觉的文化选择,回归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重塑大学文化的人文精神,变革大学文化教育范式,以大学文化创新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大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组织。大学的多元文化体现在崇尚自由、主张平等、倡导和谐、强调共生等。多元文化的存在不仅能够使得大学彰显活力,而且对大学三大职能的发挥起着促进作用。在多元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学文化建设还应选择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进而使得大学文化起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现有关于“大学文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文化研究”的本意。站在“文化研究”的立场上,对于大学文化的研究与分析可以而且应当成为社会文化分析与批判的一个契入点,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因此,文章提倡一种“作为研究策略的大学文化研究”,着力分析大学、生产体系与权力政治之间的关联,研究大学内部各种文化现象所具有的更深刻的涵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探寻大学与社会所具有的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建设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代社会,一所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校,在于它有一种坚韧宏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使大学的品格变得崇高。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其最高表现形式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学校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以其先进性对主流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现代大学精神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先进文化,既是全体大学人认同和信守的理想目标与精神支柱,又必然辐射全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晖 《高教探索》2006,(3):29-32
本文主要探讨了作为相对独立的、自变量的大学文化的历史嬗变和外在功能。大学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与社会主流文化总是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时而贴近社会、引领文化,时而超然物外、特立独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大学文化日渐走入社会中心,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整合功能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作为非独立的、因变量的大学文化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下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何以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自身寄予的美好期望所持有的观念体系,亦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既符合大学规律又有崇高要求的价值认定和信念追求,更是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固守、薪火相传并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向往和文化灵魂。大学本身就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才培养和探求学问的场所,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精神,但不少大学已经呈现出与大学崇真、向善、求美之宗旨、之属性相悖的过度功利和势利。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其意义在于为大学的办学和发展及大学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一种美好的、纯洁的、积极的、向上的参照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夏艳芳 《学周刊C版》2010,(11):189-189
反学校文化是指校园中存在的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与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相悖。反学校文化的存在对学校教育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从多个视角分析了该文化的成因,为探寻学生反学校文化对策和学校主流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大学文化的守护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守护者。大学教师不同的大学精神选择对大学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以知识为志业的知识人抉择守护着大学文化,以政治为志业的政治人抉择偏离了大学文化,徘徊于知识人与政治人之间的冲突性角色知觉到了大学的本真文化精神。为守护大学文化,大学教师应该回归本位,实现知识人与政治人角色的整合性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