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载尧 《资源科学》1988,10(3):13-20
从喀什、和田、克孜勒苏(以下称三地州)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正确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对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三地州的基本情况是: 1.三地州已查清的矿产资源不多,在较长时期内,农牧业和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地州为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区,水资源贫乏,河川  相似文献   

2.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指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所在,南疆三地州的人口问题也是新疆人口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的实施对南疆三地州的人口问题实现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荒漠绿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绿洲农业的模式干旱荒漠地区的典型气候条件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充沛,但大风沙暴频繁。一般来讲,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类地区大多呈现地表粗疏、植被稀少的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小面积荒漠绿洲的形成。绿洲农业就是依托绿洲这块宝地,利用绿洲地带特有的地...  相似文献   

4.
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地下水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金凤  郭全军  陈曦  周可法 《资源科学》2009,31(10):1710-1716
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域,覆盖全流域选取了77个样点进行实地采样及地下水水质化验分析,运用GIS的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水质数据进行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揭示了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质空间变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绿洲地下水矿化度、Cl-离子、HCO3-离子和硫酸盐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硝酸盐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冲洪积扇绿洲地下水化学特征以NO3--SO42--Ca-Mg型为主,矿化度通常<800mg/l,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较高,局部地区已造成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冲积平原绿洲地下水化学特征以SO42--CL--HCO3--Ca-Na-K-Mg型为主,矿化度通常>1000mg/l,局部地区矿化度含量较高,主要以硫酸盐、氯化物为主.  相似文献   

5.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干旱区盐渍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区绿洲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借助遥感手段及时准确地提取盐渍地信息并掌握其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使用RadarsatSAR与LandsatTM影像进行主成分融合,同时与HIS和Brovey变换的融合效果作定量比较,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相同的训练样本分别对融合前后的影像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盐渍地主要分布在绿洲的和沙漠之间的交错带,盐渍地的分布在绿洲内部呈条形状分布,而在绿洲外部呈片状分布,且绿洲外部重度盐渍地交错分布在中轻度盐渍地中;主成份变换融合影像的光谱信息保持性、信息量都优于其它常用的融合方法,且分类精度比单一LANDSATTM多光谱影像有较大提高,是监测干旱区盐渍地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1、灌区概况 三屯河灌区属国家大型灌区.由于地处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屯河流域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总体上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要依靠人工灌溉,形成了独特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疆绿洲经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绿洲面积约占全疆总面积的3—5%,它是新疆各族人民世代劳动生息的场所,粮食等农作物要靠绿洲生产,人口村落、乡镇、城市也全分布在绿洲之上。只有把绿洲经济基地建设好、利用好,才能保证许多工业建设项目在空间上得到具体的落实和全面的配置,才能保证以绿洲为基点或活动依靠之地的交通、矿业等经济部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探索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抓住绿洲经济的特点,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这是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研究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综合课题。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是温带内陆干旱区的典型区域,周围高大山地形成径流,流入盆地后造就了绿洲。绿洲和荒漠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绿洲需要通过排水带走自然富集的盐分,而排水给其外围荒漠植被提供水分与养分,外围荒漠植被反过来为绿洲提供了生态屏障。随着绿洲土地开发规模不断加大,节水措施大范围应用,绿洲排水急剧减少。这一方面导致盐分外泄不畅,绿洲积盐;另一方面致使地下水位剧烈下降,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的植被受到威胁——绿洲-荒漠共生关系面临根本性的危机。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建成了“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平台”,该平台由绿洲土壤盐分累积与荒漠地下水位模拟子平台、地下水位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沙漠内部降水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3个子平台构成,形成了完整的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体系。该平台能够满足绿洲区不同灌溉情景下水盐动态长期变化、绿洲边缘荒漠植被变化与地下水位关系、沙漠内部自然植被与降水变化关系的研究需求,为回答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绿洲的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水资源指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强  包安明  易秋香 《资源科学》2012,34(4):613-619
正确测算和评价水资源潜力是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本文针对干旱区水资源耗散特点,以新疆为例,提出了基于绿洲的地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指标,并明确了指标的计算流程及等级划分阈值;在分析了新疆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水资源潜力和绿洲地均水资源潜力指标评价了新疆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结果表明,绿洲地均水资源潜力与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相比人均水资源潜力能更好地反映新疆水资源的丰缺状况,更适宜作为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可利用水资源的评价指标。本研究所提出绿洲地均水资源潜力指标的设计思路及计算流程可为西部其它干旱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潜力评价指标的合理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全新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承载力概念经历了从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到绿洲承载力的演进过程 ,绿洲承载力是人类对干旱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响应与变化的结果。文中以全新的视角对绿洲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与评价 ,指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日趋完善将为深入揭示绿洲本质 ,定量研究干旱区绿洲开辟有效途径。绿洲水资源承载力是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核心。由水、土资源等单要素承载力向综合承载力方向转变是今后绿洲承载力研究的趋势。绿洲承载力方法研究将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 ,模式化、模型化日益完善。绿洲承载力研究面临新的机遇 ,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指标体系、研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绿洲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具体分析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分析了绿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从绿洲湿地特征研究、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绿洲典型湿地类型的研究、绿洲湿地保护与PRED可持续发展研究、绿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绿洲湿地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遥感估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阜康绿洲地区2003年8月野外实测53个样方的生物量干重数据和同期的陆地卫星MODIS的1通道,2通道250m遥感图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该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对不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中,三次方程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y=-5 593.3NDVI3 7 509.7NDVI2-1 268.9NDVI 191),是最适合用于监测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的监测;利用该模型进行反演同年4月~9月研究区的生物量,并分析得出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同一时期的空间分布特征;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不同时期生物量的独特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具体分析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分析了绿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从绿洲湿地特征研究、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绿洲典型湿地类型的研究、绿洲湿地保护与PRED可持续发展研究、绿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绿洲湿地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额济纳盆地河泛低地绿洲带植被呈斑块化格局的特点,运用景观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关系的原理进行了风蚀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认为额济纳盆地风蚀最危险的区域包括:河泛低地绿洲带中植被斑块迎风面与裸地接触的位置;植被斑块间风蚀裸地(廊道)与植被接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绿洲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使干旱区绿洲的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实现高效持续发展,仍是新世纪初期面临的重大课题。有必要在充分认识干旱区资源优势和特点基础上,针对绿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发展绿洲现代农业的措施。一、发展绿洲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我国绿洲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  相似文献   

16.
裴厦  章予舒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09,31(4):574-579
绿洲承担着干旱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绿洲功能稳定性定量评价是了解绿洲功能稳定状况和格局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绿洲功能稳定性评价指标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功能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所辖的3个县以及整个三角洲绿洲的功能稳定性都处于一般偏下的状态,排序为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整个流域。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库车县人口密度过大是最大的绿洲功能稳定性障碍因子,在沙雅县为大面积的沙漠土地,新和县为过度的天然绿洲开发。纵向比较各层次的指标,人口密度是最大的绿洲系统压力指标,人均GDP为最差的绿洲系统状态指标,而教育投资所占GDP比重为最弱的绿洲系统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7.
渭干河平原绿洲景观演变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题图件、实测土壤数据以及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研究新疆天山南麓渭干河平原1980年到2001年绿洲景观变化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区内以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天然绿洲和荒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荒漠面积略有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展的主要供体为荒地和天然绿洲,共有31.8%的天然绿洲和35.1%的荒地转化成人工绿洲,人工绿洲的9.9%和2.2%退化为荒地和荒漠景观;天然绿洲转化为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下降了51.0%、42.6%、7.2%、43.2%和44.9%;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各自减少了3.1%、12.9%和12.6%,碱解氮和速效磷则提高了25.9%和16.7%.人工绿洲的扩展导致土壤养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此外,绿洲景观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绿洲较古代绿洲大大缩小了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并成 《资源科学》2001,23(2):17-21
通过对历史时期河西走廊辉煌绿洲和石羊河下游绿洲的研究,认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域绿洲总面积的缩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则表现为一种绿洲的转移;由于绿洲水资源的移动和重新分布而导致的绿洲的转移过程,并非绿洲的不断缩小或消失;伴随着这种迁移过程,造成原有绿洲的荒废和新的绿洲的出现,此外发生沙漠化,彼处可能又有新的绿洲的形成,因为绿洲乃水资源作用的产物。只要大的气候环流形势和流域总水量无大变化,则其所发育形成的绿洲总面积就不致发生大的改观。因而所谓今天的绿洲较古代绿洲大大缩小了的说法是缺乏理论根据和历史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争取绿洲向稳定、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本研究以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对象,将绿洲系统分为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及自然灾害子系统,应用粗糙集与灰色理论,建立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年-2008年的绿洲稳定性做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①研究时段内,影响额济纳绿洲稳定性的最重要的3个指标依次为地下水水位埋深、年降水量与狼心山径流量;②研究时段内,若以理论划分2004年为界,1990年-2004年绿洲稳定性呈明显的波动趋势,2005年-2008年绿洲稳定性呈平稳略上升趋势;若以黑河分水2000年为界,1990年-2000年绿洲稳定性指数值呈递减趋势,2001年-2008年却呈明显增加趋势;③绿洲稳定性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体,单个指标的好坏只能在某方面影响绿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额济纳盆地河泛低地绿洲带植被呈斑块化格局的特点,运用景观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关系的原理进行了风蚀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认为额济纳盆地风蚀最危险的区域包括:河泛低地绿洲带中植被斑块迎风面与裸地接触的位置;植被斑块间风蚀裸地(廊道)与植被接触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