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水母(Aequoria victoria)中发现的发光蛋白[1].天然GFP的生色团由65-67位SerTyr-Gly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并经环化和脱氢形成一个咪唑环[2].其最大激发峰为395 nm,在475 nm处有一副激发峰,最大发射峰位于510 nm.gfp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具有许多优越性:首先它分子量较小,只编码238个氨基酸的多肽,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干扰标记蛋白的功能和定位.其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稳定,能在多种条件下研究.在多数情况下,GFP的异源表达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活动,另外,GFP是目前唯一能在异源细胞内表达并自发产生荧光的蛋白,由于不需要辅助因子的参与,故可直接用于活体测定.可以说,GFP是当前研究活体细胞中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分布的最好手段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1994年Chalfie等首次在大肠杆菌和线虫中表达gfp[3]以来,迄今为止,GFP已在多种生物,如细菌、蓝细菌、粘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中表达和应用.GFP的这一种属不依赖的特性使其成为广泛运用的荧光标记分子,尤其适用于监测基因表达和活体内蛋白质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以MPG1基因作为启动子能否驱动GFP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表达,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方法,将含有MPG1-eGFP表达盒的pHMG载体转化入棉花大丽轮枝菌T-9中。经抗生素筛选后转化子约80个/106孢子,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化子菌株孢子和菌丝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发出绿色荧光,基因组DNA-PCR检测、GFP蛋白westernblot检测表明,GFP蛋白在大丽轮枝菌转化子中成功表达。结果表明,MPG1基因作为启动子成功驱动GFP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3.
荧光蛋白发出的生物光,照亮了生命体的活细胞,使科学家获得21世纪的"神眼"。三位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沙尔菲和钱永健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有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凭借在绿色荧光蛋白质(GFP)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3位科学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分别是马丁·查尔菲、钱永健和下村修。绿色荧光蛋白质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细胞机制如何工作。利用转基因技术,所有细胞和动物都可以产生荧光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10,(12):10-14
<正>蚕豆萎蔫病毒2号VP37蛋白在BY-2细胞内的定位 Localization of Broad bean wilt virus 2 VP37 protein in BY-2 suspension cells 摘要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于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VP37蛋白的N-端,构建融合基因GFP-VP37,用农杆菌法在BY-2悬浮细胞内进行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分布.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筛选并鉴定出重组GFP唾液乳杆菌CCFM6105。方法:利用GFP作为报告基因,从携带gWiz-GFP质粒的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将gWiz-GFP质粒电转化至唾液乳杆菌CCFM6105中,构建GFP唾液乳杆菌。结果: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约在750bp处出现明亮条带,PCR反应成功;在1800V电压下的菌落荧光暗沉;在2400V电压下的菌落荧光致密明亮;在2200V、2600V电压下菌落荧光偏暗;各代重组菌的GFP表达良好且无明显减弱。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GFP唾液乳杆菌CCFM6105且GFP在唾液乳杆菌在稳定遗传中得到了稳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金小娜 《金秋科苑》2009,(11):36-37
克隆红色荧光猫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自然界中,身体自然发光现象非常奇特,只有极个别的几种动物可以实现身体自然发光,通常它们在荧光照射下,会呈现梦幻股的荧光色彩。近年来,科学家对于动物的荧光特性产生了兴趣,进而基于绿色荧光蛋白原理,将该蛋白植入许多实验动植物体内,不仅使这些实验动物和植物的外形增添一份神秘感,而且有助于科学家揭示一些医学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金小娜 《今日科苑》2009,(11):36-37
克隆红色荧光猫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自然界中,身体自然发光现象非常奇特,只有极个别的几种动物可以实现身体自然发光,通常它们在荧光照射下,会呈现梦幻股的荧光色彩。近年来,科学家对于动物的荧光特性产生了兴趣,进而基于绿色荧光蛋白原理,将该蛋白植入许多实验动植物体内,不仅使这些实验动物和植物的外形增添一份神秘感,而且有助于科学家揭示一些医学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曾培育出我国首例成体体细胞“克隆”东北民猪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忠华带领的课题组,近日又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这是世界上继美国、韩国、日本之后第4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  相似文献   

10.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由生物大分子通过基因重组或DNA合成所构成的传感器,能够实时、可视化探测活细胞及活体内关键分子事件。目前研究热度高、应用广的分子生物传感器包括分子信标(MB)、共振能量转移系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如双分子荧光互补、三分子荧光互补等)。文章介绍了这几类分子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重点强调了它们在活细胞分子影像学中的运用,如:研究细胞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中的定位、运动和动力学等。此外,还讨论了分子生物传感器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眼见为实",分子生物传感器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它使我们前所未有地深入到细胞内部去观察生物分子事件乃至生物学过程,从而解答更多的生物学难题。  相似文献   

11.
10月8日,钱学森堂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作为3位获奖者之一夺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帮助他们获奖的便是能发出鲜艳绿光的绿色荧光蛋白。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创新》2004,(1):22-22
阿塞拜疆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去年10月合成一种新的荧光物质,在零下196摄氏度到零上127摄氏度的范围内,能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这种荧光物质有望获得广泛应用。荧光物质用途很多。手表、机器仪表盘上使用荧光物质,使人们能在黑暗中看清时间或仪表数字;执法人员还将荧光物质制成的气溶胶喷在需要监控的钱币或文件上,犯罪分子在接触钱币或文件后荧光物质会留在手上,以后接触任何物体都会留下发光的指纹,通过这些指纹可以追踪犯罪分子。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新型荧光物质由亚硫酸镓、亚硫酸锶和相当于前两者用量之和的亚硫酸钙熔合而成。实验…  相似文献   

13.
媒体和公众,一直关注“转基因”和“人兽胚胎”。我想加入讨论。 我非“利益攸关方”.这使我能尽量做到客观公平、学术端正。 “转基因”不见得不安全 转基因是一项生物技术,原理不复杂(做起来很麻烦),就是把想要的基因,从别的生物基因组切下,设法插入另一生物的基因组中。例如,从一种水母基因组中,用酶切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设法将它们插入其他动植物基因组中,这样繁殖出来的转基因后代,在紫外线下会发出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获得5段hIL-18异构体,定向插入pEGFP-C1质粒形成融合基因,转染胰腺癌Bx-PC-3细胞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改建的hIL-18蛋白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引物从pGEM-T-hIL-18质粒中PCR扩增得到5段不同的hIL-18片段,分别连接入pEGFP-C1载体构建不同的突变子(Mu0、Mu1、Mu2、Mu3和Mu4),转染原位胰腺癌BxPC-3细胞,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hIL-18表达水平.结果:(1)五种重组质粒经酶切与测序证实构建成功;(2)BxPC-3细胞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1)成功构建了hIL-18五种异构体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2)改建的hIL-18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BxPC-3细胞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15.
荧光标记法检测活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进了活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即用惰性基体纳米微球包埋荧光染料,将荧光纳米微球转运进细胞,用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实时测定。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染料不易泄漏,不会出现分室现象,不易光漂白,是一种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测量活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中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可在成鱼观察到荧光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斑马鱼,向获得稳定的、有特色的转基因观赏鱼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VOCs残留控制的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无荧光纸张在国内正逐步推广应用。包装材料的绿色环保、包装印刷工艺的绿色环境,以及生产的节能降耗是追求的目标。在需要烫金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因纸张改变带来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沈楠  徐飞 《科学学研究》2020,38(9):1545-1551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道格拉斯?普瑞舍在绿色荧光蛋白的中前期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却由于种种原因最后不得不退出了学术界。文章结合对这段历史的实证分析,进而全面剖析了其中折射出的科学基金评审、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的机遇和性格彰显等问题,由此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学术从业者的责任感,以及整个学术界对于真理、竞争、荣誉等科学活动规范结构的深入省察。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11,(1):1-2
2010年12月19日凌晨4时15分,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水牛在广西大学科研基地金光乳业水牛场诞生。此例转基因克隆水牛为雄性双犊,一头体重为20.5公斤,正常存活;另外一头体重14公斤,不幸死亡。在紫外灯照射下,转基因克隆水牛头部和四肢明显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07,(10):8-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近期宣布,运用类似X光CT扫描的方法,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可在不用荧光标记或其他外加对比试剂的情况下展现活细胞内的任何活动。该技术使人类首次能够对活体细胞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功能加以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