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秦皇岛市296名高中生的学习行为、归因方式展开研究,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方式的特点、它们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对语文成绩的影响。发现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文理、城乡差异;学生对语文学科进行归因时都是以内部可控归因为主,其后依次为内部不可控归因、外部不可控归因、外部可控归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文、理科学生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归因时在内部可控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语文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对语文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发曲阜市871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物理学习兴趣与掌握目标定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成绩目标定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自我效能感和掌握目标定向是影响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两个重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607高中学生为被试,以《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为测量工具,调查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以及成绩水平的高中生在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淄川区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般;(2)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年级差异则不显著;(3)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梁山县780名高中生为研究被试,以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为工具,测查了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探讨了不同性别、年级和成绩水平的高中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差异。结果表明:(1)目前梁山县高中生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般。(2)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3)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曲阜市932名高中学生为研究被试,以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为工具,探讨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及其与物理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性别与年级在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上交互作用不显著;(2)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物理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成绩优良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成绩不良学生;(3)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成绩目标动机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掌握目标动机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高中生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学习归因的调查,探讨高中生学习行为归因方式、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调查表明,高中生对三个学科的学习归因都是以内部可控归因为主,其次为内部不可控归因,再次为外部不可控归因,最后为外部可控归因.分析发现,语文学习的内部可控因子在文、理科生上存在显著差异,数学学习的内部可控因子在文、理科生及是否班干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另外,高中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并对其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932名高中学生为研究被试,以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为工具,探讨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及其与物理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性别与年级在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上交互作用不显著;(2)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物理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成绩优良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成绩不良学生;(3)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成绩目标动机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掌握目标动机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曲阜市932名高中学生为研究被试,以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为工具,探讨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及其与物理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性别与年级在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上交互作用不显著;(2)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物理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成绩优良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成绩不良学生;(3)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成绩目标动机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掌握目标动机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绍兴市某高校的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大学生归因方式总体倾向于内部归因,并在专业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并在专业、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归因方式各维度(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归因)都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努力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现状,学业自我妨碍与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妨碍量表和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问卷对50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②学业自我妨碍在性别(t=0.037,P0.05)、家庭住址(F=0.370,P0.05)、年级(F=1.011,P0.05)和父母教养方式(F=0.79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③成功外部不可控和失败外部不可控起正向预测作用,成功内部可控和失败内部可控起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内部归因较高的学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低,外部归因较高的学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一些学者对初中生数学成就动机与自我调节学习及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研究多有片面之处,因此,对这3个方面进行整合的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成就动机是取得成功或实现一个渴望的目标的倾向性或内部动因.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数学学业成就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对数学学业成就存在显著的回归效应.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自我调节学习行为的关系是十分显著的.数学成就动机的各个方面都和自我调节学习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量表为工具,探讨了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1),物理自我效能可以解释学业成绩变异的21.1%。(2)物理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跟学生的年级、性别、成绩水平有关,高三、高一学生的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相关高于高二,优秀组学生的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相关高于不良组,男生的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相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梁山县780名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探讨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梁山县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倾向于作内部可控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和学习方法,对考试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基本是一致的;男女生对于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对考试失败的归因有一定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与能力等原因对失败结果的影响;不同年级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具有基本相同的归因倾向;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对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考试失败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考察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除掌握目标定向外,新课程改革对成就目标定向均有显著影响;在预习策略、复习策略和精加工策略方面,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性别对高中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有显著影响,女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要优于男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初中生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关系,采用问卷对204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生在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业效能感在年级上差异显著。(2)掌握目标取向和成绩接近目标取向与学业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对学业效能感和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成绩回避目标取向与学业效能感之间相关不显著,对学业成绩有负向预测作用。(3)学业效能感在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how students react to self-assessed low goal achievement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ver a university term (19 weeks), 150 university students recorded self-efficacy, procrastination and perceived goal achievement in weekly web-based self-monitoring protocols. Using multilevel analyses for growth curve models, we investigated the reciprocal amplifying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perceived goal achievement and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goal achievement. Results indicated a vicious circle of procrastination and a virtuous circle of self-efficacy. Students who recorded high levels of procrastination assessed their goal achievement as being low. As a consequence of low goal achievement, they reinforced procrastination. Students who recorded high levels of self-efficacy assessed their goal achievement as being high. As a consequence of high goal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increased. Self-efficacy mediated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goal achievement on procrastination. Thus, students with low perceived self-efficacy are vulnerable for finding themselves in a vicious circle of procrastina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学习动机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了848名初中生,结果表明其学习动机以深层型动机为最强,其次是成就型动机,表面型动机较弱。表面型动机与学习行为、学习能力之间均呈较弱的负相关,深层型动机与学习行为、学习能力之间均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成就型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而与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强度非常弱。这些相关验证了一个学习动机模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以两所完全中学的508名学生为被试,探索考试焦虑罹患者的四分成就目标特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考试焦虑不适者的检出率为67.7%,重度焦虑者占到了抽样总体的三分之一强;女生的考试应激问题要明显重于男生;中学生的焦虑不适度与2种回避型目标显著正相关;焦虑不适者的四分成就目标具有校际(重点与普通)、学段(初中与高中)与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差异。提示,考试焦虑中学生具有回避型成就目标特征,女生的高掌握回避取向可能是其高焦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Middle school has been documented as the period in which a drop in students’ science interest and achievement occurs. This trend indicates a lack of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scienc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different aspects of motivation interact with student engagement and science learning outcom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otivational factors,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middle school science (grades 6–8).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N?=?2094).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motivational constructs, including self-efficacy, and three types of goal orientations (mastery, performance approach, and performance avoid)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tivation is best modeled as distinct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lending evidence that external, performance based goal orientations factor separately from self-efficacy and an internal, mastery based goal orientation. Second, a model was tested to examine how engagement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Engagement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whereas extrinsic motivation had no relationship with engagement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Implications for how classroom practice and educational policy emphasize different student motivations, and in turn, can support or hinder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