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不断融合交流的各种社会文化、各种文明的价值观推动着文明程度的进步和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追求那种自然、闲适、和谐的休闲生活.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着中国自古以来的休闲文化理念、推崇与自然和谐一致理念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有的特征和价值,适应了休闲时代的追求.在休闲时代迎来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促进了人类休闲的进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在休闲时代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一个耀眼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比较法,从体育的本质和起点出发,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中华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的关系以及与西方文明和传统文化做了综合比较和分析,简单探讨了中华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中国体育实体走向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好理论准备,让中国文化为主的东方文明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与概念嬗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战争中走来的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的哺育之下,逐步由野蛮、血腥的搏杀格斗技术,演变为文明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属性的凸显,为告别冷兵器时代的武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武术由技击到体育的转变,带来了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武术是什么?这一武术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概念,在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却经历了数次波折。回顾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认识可发现,观念的变革与概念的嬗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明是十分成熟的农耕文明,在此基础上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这种文化基础的存在,使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农耕时代的色彩。武术与兵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分支,也就都有着深深的农耕时代的烙印。从源起上讲,应该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组成,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产物,具有同源性。同样,作为同一文化母体的衍生,尽管在发展中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但两者在历史进程中也呈现出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风筝运动及其对民间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风筝运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竞技化使风筝运动向组织化、规范化发展,产业化使风筝运动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国际化使风筝运动走向了世界体育文化舞台。中国风筝运动的现代性发展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体育文化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并走进了其又一个“黄金时代”。文化自信、开放的心态、尊重事物发展规律、顺乎时代潮流、政府作为等是现代风筝运动发展实践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文精神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文章通过对“人文奥运”一词的分析理解,得出“人文奥运”有三个含义,并寻找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异点与契合处,使两种文化、两种精神在新的时代得以融合与交流,使两种文化、两种精神在2008年奥运会上得以融合与交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奥林匹克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中国体育发展将逐步显现出体育发展与生态紧密结合的特征,这是当代中国体育发展应该重视的背景。生态文明为实现市民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从女性体育发展的生态背景、生态文明与女性体育发展的联系与互动及发展走向等要素,揭示了女性体育发展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只有相互比较、借鉴,才能共同繁荣。东方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体育文化,是人类相互交往的结果。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之异质性为世人所有目共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走过一条与西方体育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与西方体育进行比较分析,陈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西方体育的差异。通过差异的研究对两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体育的本质是文化,但不一定是文明.第三种历史观认为,游牧民族创造体育文化,而农耕民族贬抑体育文化.体育起源于游牧民族的野蛮,衰退于农耕民族的文明.奥林匹克精神出现在欧洲,因为欧洲是游牧文化传统,而古代中国长期以来谨遵农耕文化传统.体育的渊源与文明之间的对立决定了体育与文明之间存有隔阂.城市的诞生使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有了相似的生存方式,同时也诞生了相似的更高级的需求,体育与文明之间的隔阂才在城市文明中得以弥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国文明也被称作"礼乐文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谦谦有礼的形象而闻名于世。然而,中华民族文明的现状却并不乐观。长久以来,中国的礼文化历经波折。文章运用分析法、归纳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来对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价值与不足进行分析与总结,试图为武术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快餐文化"传入中国,并不断滋生,迅速发展,不仅仅影响着中国的餐饮业,而且波及到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的武术文化在这场波及中也深受影响,使得在农耕文明下形成的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影响。本文通过描述"快餐文化"时代下中国武术的现状,通过分析"快餐文化"的特征,阐述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离不开民族文化生态文明.以“美丽中国”为视域,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的本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指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要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要关注我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协同发展.同时着重研究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指出:“美丽中国”构建下,我们要通过打造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圈、创造中国式健身体育、构建生态型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开发大众化民族竞技体育、拓展校园民族特色体育等主要路径,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检索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中与体育有关的文物及其展示,尝试评估传统体育文化在这一权威而经典的表现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博物馆展览中的比重、地位及表现方式等,以期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与内涵认识的同时,引起博物馆界进一步关注体育文化的展示.结论:一、古代体育文化是“古代中国陈列”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部8个部分中5个部分展出体育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体育文化的源远流长;二、在全部2520件文物展品中,体育相关的文物仅24件(组),比例不足1/100,古代体育项目仅有马球、蹴鞠等有明确说明,体育文化的展示不够充分.展览中所表现出来的缺憾,应由专门性博物馆完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处在一个自然与文化启示的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若不与自然和文化相连,便失去了生命和根基。城市是社会进化以及文明进步的核心,是人类创造并为人类生存、享受、发展服务的"人化自然"。在城市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体育日益彰显出与城市文化相依相伴的密切关系。城市发展的外在需求和城市体育发展的内在律动诞生了一种新的城市体育形态:城市景观体育。文章在全面理解景观体育与城市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景观体育对城市文化的意义,以期利于我国城市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廖国柱 《收藏》2009,(3):52-55
传统绘画的年画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艺术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现代年画艺术曾一度与新中国的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文化面貌。而“新年画运动”便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当今已经是信息化时代,新时代体现在文化、体育、休闲活动方面,主要是多样性越来越明显。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一些新文化形式的侵蚀,主要是西方的大众文化。人们都有选择的可能性,大大加剧了文化的竞争,优胜劣汰的趋势和速度将体现得更为明显。与西方文化相比,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健身小姐大赛集健身、健美、健康、科学、文明、竞赛于一体,充分展示我国健身运动女性的风采、风度与靓丽。本文通过对中国健身小姐比赛的由来、现状和展望,及3届比赛实践的简介与分析,以使更多的运动员了解这一新的赛种,并积极参与其中,普及推广健身小姐的比赛,提高其竞赛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文明转型与日本足球成功为借鉴,探讨中国足球改革的困惑与出路。研究认为:日本足球的快速成功在于日本文明的现代转型,向 日本足球学习要深入到其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才更有借鉴意义;中国足球的改革是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巨大冲突的表现,中国足 球在形式上有所变革但在实质上难以认同外来文化,改革艰难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历史原因,主要是对于文化冲突的认识不足,改革过程的曲折 性,以及文化路径的顽固依赖性。中国足球改革的出路在于:一是要在危机中需要保持清晰的自省,明确改革的阶段特征,消除讳疾忌医心理,尊 重足球规律提出改革方略,正视改革的外在环境与外力的作用;二是要善于对外来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不能盲目拆拼外来文明,深刻反思举国 体制的一元论倾向,自主创新要正确理解与处理好中国特色、建构理性、学习模仿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东方文化中,中国文化无疑占居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世界文明的总系统中,中国文化是与西亚西伯叶文明和南亚印度文明相交辉共映的古典东方文明。中国文化对远东地区的历史演进发生过并继续发生着巨大作用。东亚、东南亚,特别是朝鲜、越南和日本。秦汉以来便接受了中国佛家文化的正统教化。东亚地区的伦理思想中深深铭刻着中华文明的印记,并构成这一地区历史变化中的转折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金陵十二钗     
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女性普遍命运的集中写照,曹雪芹为这些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唱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女性悲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第一个为女性哭泣、第一个把女人当人、第一个写出了天下女性共同的不幸命运,体现了曹雪芹进步的妇女观和超前的时代意识,从是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