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兰岚 《新闻窗》2007,(2):119-120
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一方面体现在娱乐功能对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其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今媒介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正日益趋强,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已势在必行。电视媒体是青少年最熟悉、最易接近的大众传播媒介,将电视媒体作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和样本,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能增进青少年的学习成长,而且能有效搭建起宽阔快捷的交互平台,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青少年为对象,对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浙江农村与城镇青少年大众文化接触及影响有显著差异。以电视为主的大众文化对浙江青少年产生了巨大影响,且以正面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4.
电视媒体是青少年所接触的主要媒体,收看电视节目在青少年课余生活中占据了较高比例。可见,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然而,正因为电视媒体对青少年具有如此的吸引力,电视节目的不良内容、电视广告的不良影响和不良的收视行为才会对青少年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暴力信息危害严重。有些涉案剧采用纪实手法,要案从案件重演到案件侦破,各种细节展现无遗。对还没有形成完善价值取向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易引起由好奇引发的模仿行为。卡通片是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然而,电视上播放的很多卡通片都带有暴力…  相似文献   

5.
刘洪超 《新闻世界》2009,(7):143-144
改革开放后,大众媒介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渗透到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当中。接触中难免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电视广泛普及的时候,就曾引起过家长、学校以及传播研究者的很大忧虑,担心它最终造就的是“垮掉的一代”。然而,传媒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尤其是健康人格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样不该小觑。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在传播学研究中,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效果是指大众传播的内容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效果的总和;狭义的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本研究主要通过公众调查,了解大众传媒(广州本土电视传媒)对广州亚运会的舆论引导在受传者(广州市民)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反应.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介对于青少年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意义。但是,媒介在构建青少年的心理图式以及对外我世界认知的图像建构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并直接导致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媒介对于青少年传播的信息区域分布来看,有着城市和乡村对比下的数量和质量失衡,直接导致城乡青少年成长的信息鸿沟.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newsmedia):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早期大众传媒是以报纸,书籍等传统载体进行传播信息.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方式也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然而电视的出现可以说是大众传媒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作为传播媒介的电视所具有的的现场性、参与性、选择性,使得其在众多的传播媒介中颇受喜爱。而在电视传媒的庞大的受众人群中,青少年则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由其在其特定年龄段的好奇心,求异心,等心理的影响,青少年也就成为了电视传媒的最主要受众。主要阐述了当今社会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促进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积极引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调查了600名浙江省内不同性别、身份、家庭来源、政治面貌的青少年对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这五种大众传播媒体的喜好和信任情况以及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路径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电视传播管理的发展趋势——分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新闻记者》2008,(11):30-33
电视无疑是当今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也是末成年人与成年人共享程度最高的大众传播.在英国,3岁以上儿章每周收看电视的平均时间达25小时.在我国,最新调查显示,北京地区6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天看电视时间为62.99分钟.①而随着电视市场竞争的加剧,以暴力、色情、犯罪等内容来刺激感官、吸引受众的电视节日也多了起来,以至于人们越来越担忧电视传播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关于加强对电视内容的规范的呼声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4.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新闻界》2008,(1):49-51
本文在回顾新闻报料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主动失实和被动失实两方面分析了新闻报料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过滤、核实和制度保障三方面对新闻报料的真实性进行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