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范型是指对一般范型具有支配、渗透和统摄作用的范型,它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优先性和总体性。中西哲学中的元范型产生于各自特定的文化土壤,为各自先民的生存条件所决定,也同其创始者的元典建设有关。从比较的意义看,中西哲学的元范型有两对:生命模式与技术模式、气化理性与实在理性,这一认识为中西哲学的范型研究开显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教育中的若干建构主义范型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198 9年末 ,在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学院围绕“教育中的新认识论”问题组织的系列座谈会上 ,有关建构主义的六种范型得以呈现。本文重点介绍其中的三个范型 :社会文化认识观点或称对待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观点、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系统论  相似文献   

3.
论创新的本质及其研究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国际心理学界在创新本质及其研究范型问题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当前心理学家对创新的本质特征(即新颖性和有用性)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创新研究的基本思路仍然存在重大分歧,当前有心理测量的、实验的、传记的、生物学的、计算机的和系统的等六种研究途径和范型,其中每一种范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可以预测今后的创新研究将体现出综合应用各种范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道德源于人的二重性,个人利益(个体性)和社会利益(整体性)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道德范型。不同的道德范型要求不同的道德教育范型,而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范型最终都取决于人的时代生存状态。历史地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群体主体、个人主体和类主体相一致,依次也有三种不同的道德范型:规范伦理、个人主体道德和商谈伦理,与这三种道德范型对应的道德教育范型分别是灌输式的、个人主体式的、交往式的。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性,使得道德教育必须确立双重的任务:既要成为个人主体的催生剂,又要成为个人主体的解毒剂。为此,在弘扬个人的道德主体性、主张个人利益的同时.又要健全以公正为核心的德性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研究存在着三种传统的研究者队伍,三支队伍在研究视角上的差异曾经造成了不同传统下研究范型的对立,但是随着各传统下研究者的范型取向多元化,21世纪的数学教学研究应该是不同传统下的研究者共同努力推进研究范型的整合和发展,更好的促进数学教学实践。为适应这一整合趋势,评价数学教育中的模型和理论的标准也必须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对核心型常规范型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核心型常规范型有三种主要形态,即事件形态、场景形态和角色形态。核心型常规范型具有待释、限定、补足等作用,有助于人们对话语实现完备的理解。同时,实现不完整表述,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核心型常规范型无论在言语表达还是话语理解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中国古典教育话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话语范式特点。中国古典教育思想不仅存在为理论话语范型的教育文本,同时以用“教育情境”说话的“情境说理”方式。呈现出中国古典教育研究的叙事范型特色。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作为典范文本,分别代表了明代神魔小说“以幻写真”和“以幻求奇”的叙事范型。《西游记》追求神异性和人性的融合,渗透其中的是作者对时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封神演义》专注于神异性的展示,体现作者通过锐意求新来娱乐读者的创作诉求。两种范型都深植于明代文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现实境遇,在综合把握多种批判反思的观点基础上,归结了导致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现实遭际的三大根本原因,并且提出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八大局限。  相似文献   

10.
文本细读:中国古典教育话语的叙事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中国古典教育话语具有相应特点的话语范式.中国古典教育思想的保存文本不仅具有理论话语范型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以"教育情境"说话论理叙事范型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文论和美学的历史,是古典文论和美学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是现代形态的文艺学和美学,由旧的学术范型脱胎出来,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即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现在正处在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这是中国文论和美学历史性的转变和发展,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文中显示诗人独特的人生境界理想,表现出四大范型,即:追慕生命的原初境界;重返生命的自由境界;创造生命的幽远境界以及归依生命的宇宙境界。诗人的人生境界观,既是文化理想,也是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具有现代性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价值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范型”的转换带来了先锋诗歌的转型。表面上看它是文类学意义上的变构,实质上是内在生长机制的一次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生命存在,大学或城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大学与城市之间存在特殊的生态关系,集中表征为系统与环境、整体与局部、合作与竞争、哺育与反哺等几种范型。这些生态关系范型既是分析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理论框架,也是统筹推进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模式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模式探析张华“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education)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是对移民问题、种族冲突等问题的积极反应,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国际趋势。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又是一场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弗洛里迪的信息哲学和史密斯的形式本体论的基础上,提出过渡中的信息范型论。  相似文献   

17.
“范型言说”是理解教育的一种策略。所谓“范型”通常是指典型与代表 ,而理解教育中的“范型”则是指教学活动中处于特殊地位的弱势学生 (此特指俗称的“后进生”)。“言说”即发表见解。“范型言说”是指在教师的激励 ,弱势学生自愿登台讲演以有效表达自己对教学活动的体验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论义理作为范型具有很大根本性、融通性和辩证性之特征。就其根本性而言,它是人化和物化之统一;就其融通性而言,各种学科都与它相互关联;就其辩证性而言,内在的矛盾和张力使得它至今仍然具有生机。人价值和科学化都具有实实在在的义理,建构这种义理目前正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在其美学生涯中,一直致力于实现一种审美化的生存,在追求这种审美人生的过程中,他从中西方的文化中分别寻找到晋人和歌德作为其审美理想范型,以此为出发点,建构了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并将之融入到人生实践之中,从而实现其审美人生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在唐人的情恋题材小说中,人鬼情恋故事十分引人瞩目,不仅数量多,较之六朝时期的同类小说,在情节模式上又多有新变,叙事行文也更见思致和情彩,形成一类特色鲜明的故事范型。从深层的文化心理而言,唐人小说中的人鬼情恋故事范型实透露岀潦倒贫寒之士的爱情奇遇幻想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