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信息时代,全国各高等学校图书馆都加快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而数字资源建设也成为评价一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标志。为推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天津市19所高校积极参与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构建了天津高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借此契机,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结合本馆特色文献资源,以办学特点和地方经济需求为选题依据,建设了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资源库,为天津商业大学乃至天津市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天津近代商业文化文献资源库为例,探讨了大学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的规划与本体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7年4月1-2日,"大学图书馆的新趋势:环境、空间、资源、服务"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年编委会在重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大学图书馆发展新趋势这个主题开展了深入讨论,包括转型期的大学图书馆思想和理论新动态,从战略定位到综合管理的图书馆理论新动态,新型空间改造助力大学图书馆功能升级,图书馆按需馆藏建设的新趋势,以大数据整理和分析为核心的大学图书馆创新服务,图书馆转型发展策略等热点问题,不仅有理论研究,也有大量的实践案例,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大学图书馆转型提供了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校园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入手,层层剖析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并从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责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大学文化发展相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晋图学刊》2015,(2):80
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伴随学校发展建设的铿锵脚步,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走过了百余年的艰辛历程,从旧式"藏书楼"发展成为资源丰富、设施先进、理念超前的现代化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简讯     
2010年,由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柯平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经过集中讨论与调查分析已初步形成,并正式启动。2011年初,在此基础上又启动两个子项目:《天津高校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十二五"规划》和《高职高专图书馆战略研究》,旨在重点推进天津高校和高职高专图书馆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7.
2019年3月29~31日,"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研究"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年编委会在江南大学召开。与会专家从高校图书馆质量评价与人才培养、"以本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图书馆学相关领域前沿动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知识服务中心的图书馆应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升馆员素养,发展新型服务,满足新需求,谋求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在教学科研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目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大任务。于是以"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利益互惠"为目标的高校图书馆联盟随之发展起来。图书馆联盟是各类图书馆联合共建的最新形式,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真研究了国内典型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及经验,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既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进步最重要的动力源;大学图书馆既是大学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大学进步的核心要素,图书馆员就是图书馆的灵魂.文章从大学文明的高度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员应备的素质,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图书馆队伍综合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内高校图书馆很少关注图书馆愿景,忽视了愿景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激励作用。本文分析了"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和"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两个愿景内容及其隐喻的表达方式,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照搬上述两个愿景实为不妥,提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有愿景意识而且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创建愿景。  相似文献   

11.
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图书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图书馆史观强调时间的连续性以及事件的因果性,将图书馆的发展叙述为简单的线性模式,导致图书馆学者及从业人员在传统的历史观下盲目追赶时代,缺少反思和考证精神,致使在图书馆发展思路上做出不当选择。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思想,强调历史的断裂性、事物的复杂性,呼吁图书馆人摒弃权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图书馆发展问题,以批判的精神审视图书馆职能、图书馆精神等图书馆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敏甫对图书馆学术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稌年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1):117-122,95
金敏甫早期主要研究图书馆学术史,20世纪30年代后,他的研究方向全面转入到了编目学的研究。金敏甫明确了中国图书馆学术的起始期,并对中国图书馆学术研究进行了分期、归纳统计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重点与方向,阐述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在研究编目学的过程中,对中外编目史进行了分期研究,从学术研究角度,对图书馆字体的学术性和应用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评述《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百年清华图书馆》等已编馆史著述,指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史的先后问世,奠立了"盛世办盛典,馆庆修馆史"的新时代馆庆活动范式,而一部理想的馆史,不但具有编书存史、资业育人、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表率群馆、楷模业内、进行馆史传统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核心价值随着社会和社会主体需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进行了总结,并对基于图书馆核心价值实现基础上的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图书馆史研究在概念辨析、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方面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庆应大学所藏图书馆史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特点。在理论方面,注重方法论的探讨与研究领域的划分,如关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认识,以及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分野的概括等;在内容方面,由图书馆史研究分化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图书馆思想史研究,后来细化为运动史、服务史、藏书史、人物传记等各个主题;在研究基础方面,日本图书馆史有教材、史料和工具书;在组织方面,1982年成立专门研究图书馆史的组织图书馆史研究会,1995年后改名为日本图书馆文化史研究会,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与发行刊物进行研究交流,开展学术批评;在研究视野上,秉承了日本受容文化的特色,研究视野宽广,并不限于日本,对世界图书馆史,以及中美德英俄等各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史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翻译著作多、国际研究著作多的特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这些成果和特点可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6.
辅仁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25年,在政府强力监督、学校发展需要、负责人引领等内外部因素合力推动下,逐步成为管理规范、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在馆藏建设、经费来源、职员队伍等方面呈现典型的国际化色彩,还存在中文馆藏以文史为主、利用率高等特点,为学校跻身名校之列,培养大批人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考察辅仁大学图书馆简短的发展历程,能为当前图书馆建设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1920年文华图书科的创建作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诞生的标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回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六个时期:①发轫期(1920年-1941年7月);②成长期(1941年8月-1949年9月);③转型期(1949年10月-1966年4月);④停滞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⑤恢复发展时期(1976年11月-1992年9月);⑥突破变革时期(1992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演进路径为:①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升;②学校教育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再向高层次演进;③培训教育始终是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形式;④图书馆学教育"盲点效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梳理图采会的发展历史,认为图采会是为馆配主体各方提供销售、交易与合作平台的创新之举,在解决图书馆大批量采购难题,缓解馆社供需信息不对称矛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图采会面临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现采功能被异化,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等现实困境。应切实研究并不断适应图书馆藏书建设需求,让图采会模式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图采会的内容,形成一套与图书馆专业需求相契合的业务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促进图采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两次新图书馆运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20世纪的新图书馆运动与21世纪的新图书馆运动是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服务方式、服务理念产生深远影响的两次图书馆运动。这两次新图书馆运动在其发生的背景、推动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和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其对中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等方面都各自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索传军 《图书馆论坛》2021,(5):20-25,29
文章首先从《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沙龙学术共同体倡议》《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行动倡议》分析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界的集体焦虑现象;然后以“图书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基于库恩关于学科发展的理论展开分析,发现我国仍然处于经验图书馆学时期,相关研究以社会热点为主,主要研究问题来自学科外部而不是学科内部。文章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发展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本质上是关于“知识对象”描述、序化与发现的科学;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应该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管理为轴心、以知识服务为重心,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