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胡敏亚 《考试周刊》2010,(34):139-140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都是为了学,服务于学。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即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要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兴趣,教学的局面就会变得生机盎然。现结合个人教学谈几点做法,以飨同行。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在推动力,而人的一切动机都是受内心驱动引发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重在培养能力"。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为此,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就是要让学生"会学"。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而课改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乐学语文。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定位与安排预设,使"生成"事倍功半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我们的备课要从着重于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预设,真正让学生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刘琼 《广西教育》2014,(21):96-96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少教多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艳 《考试周刊》2012,(14):41-42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教师要教得有情趣,学生要学得有乐趣,这样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育的内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就要使课堂充满生趣。本文就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新授、总结三方面如何把幽默引入课堂,使学生乐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钟卫根 《考试周刊》2012,(12):48-49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设计的学习环境,称之为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作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思维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张丽碧 《考试周刊》2012,(57):59-60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先学",即首先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独立自学相关内容,并从中发现疑难和问题。"后教",即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先学后教"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建构,  相似文献   

10.
戴美娣 《考试周刊》2012,(63):149-150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教和学的组合方式,有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常规的师导生究方式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们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而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的是教师一系列的设问,课堂设问则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问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1.
洋泾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变"以教定练"为"以学定教",变"先教后练"为"先学后教",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学情来决定教学方式,先学后教的核心是预习,重点是学生的活动,关键是学生如何展示、研讨、训练。基于这样的考虑,洋泾中学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核心是学生学的行为变革,让学生动起来;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引起、维持、推进学生的学的行为;课堂教学结构必须调整,预习是关键;如何让预习落到实处,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是整个工作的抓手。  相似文献   

12.
吴畅 《语文天地》2011,(11):18-19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重视"沟通"与"合作",重视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主体已由"教的主体"转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不教"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洋思教学的精髓,也就是说,原来站在课堂边缘地带的学生要站到课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课堂,真正地让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十分重要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要不要教的问题。比如现在叫得最响的口号,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甚至具体规定"教师讲课不得超过5—10分钟",教师要做课堂的隐身者,要站在课堂的角落里。很显然,这几乎是要取消教师的教了。难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真的不该教了?所谓教学,本就包涵着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教,则此种教学,实际上是自学而不是教学了,教师在教学中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特别是数学教学,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进新课标的今天,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学生如何"学会",而是如何教学生"会学",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去观察、操作、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去探究,发现并总结出规律而学到数学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高效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解放学生、解放自身。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促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高效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课堂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是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会数学思考"的人。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中政治新课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教材由"书本化"转向"生活化",在新课改过程中,既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平淡无其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在课堂上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邓红梅 《辅导员》2014,(2):72-72
要使学生形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的"乐知者",关键在教师如何把学生教活。因此,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使他们成为"乐知者"。现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教"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表达、合作和创新的能力。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