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外网络高等教育微观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高等教育的出现,造就了教育模式、体系及制度等方面的突破。在微观维度上,国际网络高等教育模式主要有网络教学模式、网络学习模式和网络课程模式。这些模式阐释了网络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机理,形成了对我国网络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外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高等教育的出现,造就了教育模式、体系及制度等方面的突破。在国外,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技术、政策和经济投入等方面的合力推动,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国外网络高等教育模式主要有3种:新型远程教育模式、传统校园补充模式及完全网络大学模式,它们勾画出了国外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别致景象。  相似文献   

3.
对2001-201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研究立项的1 363项选题的分析发现:研究领域最多的选题是高校人才培养与模式探索,研究层次主要集中在系统层次.选题呈现特点:重问题研究,轻理论研究;重宏观研究,轻微观研究;重国内研究,轻国际研究.建议今后的选题与研究:重视对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重视对高等教育的微观研究,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贯通,以微观促进宏观,以宏观带动微观;重视对高等教育的国际研究,注重国内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联动,以国际促国内,以国内影响国际.  相似文献   

4.
引言 高等教育管理的内涵之深和外延之广难以一一历数,它包括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宏观管理层面,有高校内部微观管理;有体制构建和定位分类发展,有学生和教师个体管理,等等。宏观上的高等教育管理包括高等教育管理模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高等教育的投资模式、高等教育的宏观规划、高等教育的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成熟阶段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等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上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行政化管理体制,教学和科研资源不公平性以及办学规模与定位趋同化。为此,应从理念维度、目标维度、生态维度以及制度维度四个方面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多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的宏观体系,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具有不同的构建模式。从历史纵向和中外横向相比较的时空维度、从宏观层面兼具微观层面的层级维度、从元素互动和辩证统一的动态维度、从显性关注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维度等多个维度,围绕实效性这个核心,结合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构建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体系的多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建立的稳定的、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关系样态,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重维度对其进行界定.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当今时期,应当以微观维度的模式改革为重点,调整师生角色,转变师生教学行为,同时对中现和宏观维度的模式进行适应性改革,为师生关系的改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研究领域与研究层次两个维度对英国《高等教育季刊》近10年所载210篇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的选题进行分析,发现英国高教研究论文选题呈现五大特点:在选题方向上宽窄结合、在选题层次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选题性质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选题类型上新老结合、在选题范围上国际与国内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借鉴与创新——湖南高校与世界一流私立大学办学模式比较研究》是一部高校办学模式研究的创新力作。该书作者聂荣华教授等运用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国际视野,紧密结合国情省情,整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科学、模式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了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宏观理论框架体系和宏观理论体系指导下的适应湖南区域特点的高校办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我国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下研究生教育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在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学术界提出了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若干模式。分析这些模式,并从教育模式的一般特性出发,可以提出构建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的若干设想,如教育模式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相应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也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别;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模式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生创新模式系统;等等。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和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后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几方面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NCHE) in 1996 was hailed as the first systematic attempt to map out a policy terrai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since the elections of April 1994. Its recommendations, particularly on the govern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elicited much discussion and debate. The debate continued (and continues)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Green and White Papers, the Bill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Act (HEA) in late 1997.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eeks to clarify the emerging model of educational governance that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as the basis for manag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inherited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Specifically,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hilosophy of “co-operative governance” and the governanc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CHE Report and the HEA. These documents a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state control and state supervision models of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considering the politics of policy develop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system.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双高计划"的落地,高职院校进入了"双高"时代。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的实践成果,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将传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信息化、在线化,更好地适应"双高计划"下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是计算模式的新发展,高等教育云计算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高等教育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进行探索研究,基于对高等教育云计算内涵的思考提出基础框架,分析了政府参与下的公司管理和教育部门协调下的联邦管理两种自主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构建高等教育云服务“生态系统”、迁移用户现有信息化资产、开发云模式下的应用将推进高等教育云计算进程。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云计算发展起到参考作用,对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志红  何青  王丽 《成人教育》2022,42(1):22-28
详细论述在信息技术引领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阶段性发展历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经历了成人教育、电大开放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混合教学和智慧教学五个时代的变迁。指出“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的大变革,促进社会进入了“人人能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但面临教学管理失范、理论研究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风险,需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再创新。  相似文献   

16.
In the 1990s many institutions are faced with pressures to serve the needs of society while facing declining financial resources. This increases the need for institutions to properly plan for the future. The literature shows that many institutions have not embraced the need for strategic planning.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ystems approach to strategic planning as a method to enhance the planning processes. Planning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 were examined, and a new model specifically oriented to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presented. The model uses the concepts of the systems approach, combines elements of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 and shows the relationship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lements of the institution.Thomas S. Barker holds a B.S.B.A. from 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 an M.B.A. from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and a Ph.D.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He is a principal in an educational consulting firm and has written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Special interests includ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cross-cultural ethics. Howard W. Smith is currently Professor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nterim Dean of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He holds a B.S. in Education from Southwest Missouri State College and M.Ed. and Ed.D.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His current interests are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planning, accredit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ree models which give insight into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 or inhibit change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 structural model; a social model; and a personal model. Although each offers a distinctive perspective, a number of recurrent themes are identified where the models support and complement one another. The usefulness of the three models in practice is illustrated by analysing how they might help in a possible innovation - the rapid expans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a traditional university.This is a revised and extended version of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August 28–31, 1984.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体现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立场。多维的研究视角和丰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成果,丰富了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拓宽了研究的视域,但也导致了高等质量观迷失本性的深刻危机。回归教育性,体现教育的主体性意义和价值,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本然诉求。教育性高等教育质量观关注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终极价值,将人置于中心位置,反映了高等教育内部的教育要素、教育过程和教育品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评估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与高教评估改革”。会议讨论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的问题,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对高教评估改革的影响,探讨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多元化评价体系,交流了各级各类学校在高教评估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