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现代游泳训练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好疲劳与恢复的关系。训练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反复循环不断的辨证过程,可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超量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来阐述什么是疲劳,游泳训练中疲劳是如何产生的,恢复在游泳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运动训练中如何应用恢复手段,存在争论.探讨把恢复作为能力进行训练的可能性和规律.方法:通过对147只大鼠连续进行的负重游泳训练,动态研究训练恢复组与训练即刻组之间的能量储备、糖酵解能力、激素水平等变化规律.结果:在前5×36h超量恢复区间肝糖元、血睾酮等指标训练恢复组高于训练即刻组,且各自呈逐步增加趋势.结论:①训练中恢复能力在一定时段呈提高的趋势;②在一定时段内恢复能力提高与运动能力具有同步性;③恢复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④初创"恢复能力"的概念及"训练恢复能力"理念.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0.6kv/cm,锄静电场强作用对应激训练后大鼠24h血清NO、SOD、MDA水平的影响。认为在一次急性耐力性游泳训练,并经适宜的静电场处理,可加速大鼠体内自由基的消除,提高体内抗自由基酶类活性,对加速疲劳机体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儿童兴趣的特点及其在游泳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提出了在游泳启蒙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兴趣的原则和方法,旨在提高儿童游泳启蒙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和质量,为儿童游泳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介绍普通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中所采用的恢复手段和方法,并对运动员在疲劳时期的运动成绩、平时的训练成绩、恢复后的运动成绩,及最好成绩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恢复训练后的运动成绩比疲劳时期的成绩好,达到甚至超过以往最好水平。说明恢复训练能有效克服疲劳,加速恢复过程.有利于运动水平及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篮球运动员疲劳产生原因及其恢复手段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篮球运动训练比赛后的恢复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恢复就不能继续训练。只有把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在一个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恢复,才能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无氧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游泳训练实践中,并成为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但目前测定无氧阈速度的方法多为损伤性的测试方法,本旨在寻找一种;位确且无损伤的方法来确定游泳运动员无氧闽游速的方法,为游泳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江苏目前竞技游泳运动水平落后的现状,作者主要从游泳运动员的生理学、训练学等多学科角度结合自己多年指教高水平游泳运动队的经验,探讨构建高水平游泳运动队科学训练系统中的相关要素、方法与手段和制订训练计划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教学训练的实践经验,从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中长跑的训练特点,系统地论述了制定训练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对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科学选择问题。提出将完整的技术训练、极限专项强度和有效的恢复手段相结合,是提高普通高校中长跑短期训练效果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负荷训练后的肌肉疲劳恢复,是现代竞技体育提高运动成绩,夺取比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实验证明,肌肉电刺激方法是促进训练后肌肉恢复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高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高运动员训练质量,把握训练规律,增强训练科学性和规律性,就长跑运动员训练而出现的疲劳特点及相对疲劳的体能恢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2015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10名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三个指标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夏训女子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良好,从个别运动员来看,对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结论:运动员训练后,其血红蛋白值下降或低于正常值下限及血尿素值和肌酸激酶均呈现升高趋势并超过正常值,这表示机能水平下降、机体存在疲劳积累现象、恢复能力减慢、运动员机体适应运动负荷情况较差。通过定期系统测试和反馈,能够使教练员了解和掌握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和恢复情况,为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赛前短期训练已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参加田径运动会比赛的一种主要训练形式,第8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七项全能冠军赖新明的赛前短期恢复训练计划是个成功的范例。短期训练阶段的正确划分是保证运动员赛前恢复训练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划分准备期、比赛期的训练阶段和训练小周期,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恢复和比赛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体现小周期结构微型化、训练节奏赛制化、训练内容针对化、训练负荷强度集中化和恢复训练调理化等。特别对集训阶段采用与大赛接轨的微型小周期训练结构,使赛前训练的负荷与恢复达到协调有序,保证训练超量负荷与超量恢复,收到短期恢复运动员体能和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TBA荧光沉淀分析并结合临床观察,对138名优秀竞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课前后,冬训不同阶段;大负荷一周、二周、三周及主诉疲劳者的血清过氧化脂质、血尿素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方式大负荷后过氧化脂质和血尿素明显升高;运动员出现疲劳的程度不一;冬训中后期,机体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明显升高是造成器官受损和出现疲劳的重要因素,补充抗氧化药物是非常重要的恢复手段;930型荧光光度计适用于过氧化脂质的测定。提示,过氧化脂质、血尿素的变化可做为疲劳出现、过度训练的一项生化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糖酵解供能运动后"超量恢复区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量恢复理论自提出以来争议颇多,在运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更为鲜见.以一周作为一个训练单元,安排了单、双、三周期训练致大鼠疲劳时机体72小时恢复过程的恢复规律研究.发现大鼠在双周期训练后各指标36小时左右的恢复期间内有超量恢复的现象和在三周期训练后72小时恢复期间内存在内脏恢复过程滞于外周恢复的情况.因此,研究认为:运动实践中存在超量恢复的现象;由于恢复是一个过程,外周与内脏的恢复具有不同步性,所以超量恢复不能仅有能量代谢指标恢复的变化,更要重视外周运动能力、生化指标、内脏等器官系统疲劳恢复指标的相关变化;本研究还提出了运动后恢复过程存在"超量恢复区间"及真、假超量恢复区间的概念以及包含真假超量恢复的"超量恢复区间"理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提出并研究了训练理论和训练实践的实质与体系。运动项目规律的实质是其项目本质,即项目特性;训练活动规律的实质是其训练个性。其中运动项目规律及其项目特性内在的规定着训练方向,训练活动规律及其训练个性内在的规定着训练方针。认识运动项目规律方法论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原理指导下的矛盾分析法,其中抓项目本质主要是分析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矛盾方面;认识训练活动规律及其训练个性主要是分析训练对象的矛盾特殊性,以及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特殊性。运动训练的基本体系包括认识运动项目规律与训练活动规律,把握训练方向与训练方针,即以确立训练核心为方向、优化训练行为,从而确立科学的训练观念,进入训练实践。训练实践的实质是具体训练具体施行。在训练过程中,伴随着运动员的疲劳恢复与多学科的训练监控以实现运动员的应激适应生成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在同一赛前4个月训练计划实施中的能量代谢特征。选取俄罗斯国家队参加欧洲锦标赛的顶级柔道运动员8人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1)俄罗斯国家柔道队在欧洲锦标赛前实施的同一赛前训练计划对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的能量代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为了针对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的具体训练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必须对顶级柔道运动员传统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进行评价,以确保每一组顶级柔道运动员(小体质量组、中体质量组和大体质量组)独立完成训练任务并定期达到同样的预期恢复效果;3)顶级柔道运动员竞赛成绩的正向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专项耐力和无氧供能水平的提高速率;4)在赛前训练最后阶段,以规律性地暂时降低顶级柔道运动员的有氧供能水平的方式来提高竞赛成绩,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省级男排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省级男排的教练员比较重视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并把恢复措施及时间安排列入了训练计划中,但由于我国省级男排缺乏完善、先进的恢复设备,仍以传统的物理恢复手段为主,有近1/2的运动员认为恢复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主要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的放松训练方法对游泳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渐进放松训练作为运动领域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之一,不仅能促进心率的恢复,而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有助于运动员第二天能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并会对运动员的心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运动员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紧张、愤怒、疲劳和慌乱),提高其积极因素(精力和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