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有无序蛋白质是一类在生理状态下没有固定三维结构,却可以发挥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对这类蛋白质系统深入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固有无序蛋白质预测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发现新固有无序蛋白质的重要工具;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则为我们从微观上研究固有无序蛋白构象变化过程、分析固有无序蛋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揭示这类蛋白质的特征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固有无序蛋白是一类缺乏稳定结构的特殊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行使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与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将混沌可视化模型及氨基酸分类应用于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系统研究固有无序蛋白序列的多聚体特征.结果表明,运用CGR方法可以直观分析固有无序蛋白序列相关信息,也可以定量描述相关序列特征.对固有无序蛋白二聚体氨基酸的具体研究表明,固有无序蛋白对二聚体氨基酸的使用具有明显偏好性,为今后蛋白序列多聚体特征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固有无序蛋白是一类具有柔性结构的蛋白质,许多情况下通过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结构来发挥重要生物功能.本文分别利用基于序列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程序对固有无序蛋白有序区和无序区与核酸分子的结合位点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发现,基于结构特征的结合位点预测方法整体上要优于基于序列特征的预测方法,表明无序区尽管缺少稳定空间结构,结构特征依然在固有无序蛋白结合位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为今后固有无序蛋白序列特征及结构特征的提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固有无序蛋白质是一种新的蛋白质类型,具有显著的序列结构特征,尤其在与DNA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分别统计分析了固有无序蛋白质有序区和无序区与DNA形成的复合物中,位于结合位点处脱氧核苷酸的结合偏好性以及与氨基酸组成结合对的偏好性.结果发现,参与这种相互作用的脱氧核苷酸类型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较受欢迎,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不受欢迎.我们还发现四种脱氧核苷酸都偏好与精氨酸和赖氨酸组成结合对,而很少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结合.因此,本文将为今后DNA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分子生物学的"基因-蛋白质"核心原理出发,阐述智力缺陷基因对酶蛋白、结构蛋白、载体蛋白、激素蛋白、免疫蛋白、受体蛋白和记忆蛋白等的严重影响和危害,结果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严重伤害和智力缺陷。并且还揭示了基因治疗技术在解决智力缺陷遗传病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具有快速化、多样化、高效化优势的X射线晶体学平台。平台针对蛋白质晶体学研究特点,拥有蛋白晶体筛选系统、晶体生长观察系统、衍射数据收集系统、蛋白结构解析系统4大功能模块,使其不仅具有科学研究和提供测试服务的功能,而且成为培养高素质生命科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7.
龚南贵 《生物学教学》2012,37(12):62-63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内容主要包括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整节内容有比较清晰的逻辑顺序: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结构(决定)蛋白质功能。由于在教学中学生还未涉及有机化学,对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形成肽链过程的理解上,会有较大难度。本节教学重点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为解决教学  相似文献   

8.
以“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和应用”情境贯穿大概念“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的学习,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一节的教学中,以“改造Bt蛋白,增强杀虫效果”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初步建构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同时应用概念尝试设计抗新冠病毒药物蛋白,发展完善概念,以达到对蛋白质工程概念的深度学习以及结构与功能观、生命信息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英语否定倒装结构有着不同于其他倒装结构的特点,因而,作为一种部分倒装结构,否定倒装结构在语篇层面表现出其特有的功能,即小句突显功能、主位突显与调核突显融合功能和固有对比功能.这些功能共同体现了否定倒装结构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细胞器,随着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方法也被应用于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推动了线拉体研究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不同物种线粒体蛋白质图谱的构建及线粒体蛋白功能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料收集法,综述了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研究方面的进展.研究发现UCP2功能复杂,在自由基、胰岛素、脂肪酸代谢等生理活动中起影响作用,是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蛋白。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结构的无界化与卓越的文化是南洋理工学院的领先之道。南洋理工学院组织的最大特色就是“无界化校园”,这种组织真正打破传统官僚制及其他组织结构中存在的组织功能和层级隔离的壁垒界限,能够把学校内部各个成功的要素的潜在综合成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南洋理工学院松散的结构深层。实际上埋藏着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文化,它的松散与无序是在高度的信念和情感整合基础上的松散和无序.是“形散而神不散”是“无序中的有序”。  相似文献   

13.
谷物的结构与营养功能谷物的基本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含有纤维素的谷皮,含较丰富营养素的糊粉层,含大量淀粉的胚乳,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的谷胚。谷物是幼儿膳食"金字塔"中最基础的部分,其最突出的营养特点是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谷物中的蛋白质种类较多,如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和球蛋白等。由于谷物蛋白中的赖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生物学价值不及动物性蛋白,所以在为幼儿制订食谱时,应注意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搭配,以满足  相似文献   

14.
油茶饼粕中植物蛋白的提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传统的碱提酸沉方法制备油茶饼粕蛋白,在测定油茶饼粕蛋白等点电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油茶饼粕蛋白的最佳条件:料液比1:50,碱提pH10.5,碱提时间60min,碱提温度50℃.在pH为4.3时沉淀得蛋白质,提取率为41.9%,同时,对所提蛋白质进行氨基酸成份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饼粕蛋白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植物蛋白,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基因进化过程,以"融合"蛋白产生新功能或新蛋白质为实例,总结出蛋白融合的相关规则,规则包括协同作用、联合作用、多功能组合、多聚体组合和结构域重组等,根据这些规则设计了一个融合蛋白辅助筛选系统,用于融合蛋白规律的探讨以及为蛋白改造和设计提供辅助方案.  相似文献   

16.
PCID2和DSS1是TREX2复合体中的成分,DSS1作为子复合体之间的粘合剂在复合体中主要与PCID2结合.研究发现,DSS1在复合体中起稳定PCID2的作用.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无序蛋白DSS1与PCID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未结合DSS1的单体PCID2蛋白构象不稳定,与DSS1结合后的PCID2蛋白构象明显变得更稳定,特别是与DSS1结合处的构象,与实验得出的结论一致.研究DSS1对PCID2的作用,不仅可以为了解PCI蛋白提供分子基础,也为深入了解TREX复合体在核酸输出中的功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有序和无序是系统科学深入发展提出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探讨不仅与系统科学有关,同时也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是一个有较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跨学科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指出:“我们的科学遗产包括两个至今尚未得到答案的基本问题,其中之一是无序与有序的关系。著名的熵增加定律把世界描绘成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然而生物或社会的进化向我们表明的却是从简单中出现的复杂性。这怎么可能呢?结构怎能从无序中得出呢?”本期发表两篇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讨论有序与无序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序和无序是系统科学深入发展提出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探讨不仅与系统科学有关,同时也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是一个有较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跨学科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指出:“我们的科学遗产包括两个至今尚未得到答案的基本问题,其中之一是无序与有序的关系。著名的熵增加定律把世界描绘成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然而生物或社会的进化向我们表明的却是从简单中出现的复杂性。这怎么可能呢?结构怎能从无序中得出呢?”本期发表两篇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讨论有序与无序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同一文化框架下对诗篇的整体性建构;三是文体杂糅形成隐喻结构。穆旦用无序的片段化、原型隐喻的先天统合功能和文体的杂糅等形式来隐喻破碎、混乱、无序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用结构来表达人生经验,让有限短暂的个人经验在诗歌结构中走向无限与永恒,他的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20.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变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以产生突变即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高级的有序状态,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即为耗散结构.同时,现代信息论指出:一个系统走向有序,是由于输入了大量信息.信息量越大,有序程序越高,各组成部分愈协调,则系统愈稳定.学生认识过程是怎样从混沌无序逐渐变为有序的呢?笔者认为,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地理教学应做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