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减”政策的落地彰显了知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文章从信息素养与知识素养的关系着手,梳理了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指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发展重点,并提出了参与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成立和完善专业读写指导中心、制定和完善信息素养教育标准等“双减”背景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优化策略,以期图书馆能够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析知识军事环境下美军信息素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在知识军事环境下,美军军事信息素养具有以明确规范的军事信息需求激发信息意识,以熟悉信息环境和信息资源并熟练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为检索能力主体,以"联合知识与分发能力"为信息利用能力核心的特点.我军单一重视信息检索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美军"目标明确、系统综合、动态培养"的做法有较大差距.未来需要系统、动态地思考信息素养教育内涵和培养手段,优化信息素养教育.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环境、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演变和革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和Living Li-brary项目的发展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作为现代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馆藏、组织优势,将信息知识与服务嵌入到用户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从而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分析概念图对信息素养教育所提供的功能支持,提出以概念图知识模型作为信息素养内容的组织和展现形式并与E-learning环境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理念,引入软件工具CmapTools构建信息素养概念图知识模型实例,并将其应用于E-learning环境平台中,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视化的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协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教师、学生、馆员是高校信息素养实践活动链上不可脱扣的环节。徐州师范大学问卷抽样调查显示:教师、学生、馆员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各有其特点。根据对三者信息素养的相关性及制约性的分析,应该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与信息化校园文化,加强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将高校教师及馆员的信息素养培养融入教育工作中,改变由"图书馆"承担"信息素养培训"的单一培养模式,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6.
高霏霏 《图书馆》2021,(2):43-48,62
在数字学术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与科研学术过程的结合更为紧密,为使信息素养教育在数字学术环境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教育内容取向与教育策略选择成为关键因素。利用内容分析法明晰数字学术所表征的数字学术环境,在分析此环境对信息素养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影响的基础上,梳理并探究数字学术环境中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内容取向以沉淀式累积与动态式提升的角度来探究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策略选择以意识—技能—情境教育的相互融合支撑来保障数字学术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需求与信息利用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图书馆应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阐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分析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信息素养蕴含发展元认知、情境下的知识建构、面向问题解决的批判性思维、采用批判性教学法四个核心理念。文章在辨析批判性信息素养与深度学习内在耦合性的基础上,完成批判性信息素养核心理念下深度教学逻辑的探索,提出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强化知识关联的结构化教学、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化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的深度学习实践路径,以期为信息素养教育转型深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信息环境的转变、科研范式的演化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为此,需要重新认识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局限,推动从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向泛信息素养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加快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变革。[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信息、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及其演化过程,对比信息素养教育与泛信息素养教育两个体系,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泛信息素养教育为例,剖析信息素养教育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结果/结论] 从信息素养教育向泛信息素养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教育目的需要明确,教育目标需要进阶,教育视角需要转换,教育效果需要体现。从信息素养教育到泛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策略是:培养用户从一般能力到高级能力,跨越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科边界,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体系变革,注重教育教学技术方法应用,建构泛信息素养教育适用场景,加强泛信息素养教育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10.
高继红  葛玉香  何力 《图书馆建设》2023,(4):166-171+182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基于“科研生命周期—信息素养”双维度和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内容框架,前者体现了信息素养要素嵌入科研生命周期的情况,以此来解释信息素养要素与科研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后者以信息素养要素为主框架,全面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选题评估及核心期刊方面认知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资源知识、参考文献著录等方面的信息知识,信息获取、评价管理、交流创造等方面的信息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等信息道德。借助科研流程整合梳理教学思路以及借鉴教学实践经验,面向研究生的系统化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要基于真实的科研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安排学生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以课堂汇报的形式交流在科研周期中某些研究需求的解决过程;开展个性化的学科科研生命周期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进行的,信息素养体系则存在于学习环境之中并支撑其发展。文章尝试分析了大学生学习环境在信息时代的变化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例,研究讨论适应学习和认知环境发展的新型高校信息素养体系,包括其目标、标准、作用、主要内容、方法/模式的变革与拓展,以推动信息素养成为支撑学习环境的元素养,并带动学习素养体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图书馆运动的兴起使环境素养教育成为图书馆绿色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环境素养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本文系统阐明了环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图书馆环境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从本质属性、社会需求、政策规划和实践探索四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开展环境素养教育的驱动因素,并立足于图书馆事业的五个构成要素(领导和干部、图书、工作方法、读者、建筑和设备),从环境素养教育计划、环境素养教育基础、环境素养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对国外图书馆环境素养教育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国内的图书馆环境素养教育提供路径与启示。图2。表2。参考文献62。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MOOC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分析MOOC环境下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MOOC环境下的阅读学习与信息素养教育途径,旨在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中职学校与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构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信息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素养一样是大学生的基本素养的构成要素,信息素养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包括现代人处理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方面的知识、能力、方法与态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5.
对如何建设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教育机制进行了研究。信息素养是由信息观、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的。高校图书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其工作人员身份的要求、是其工作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与图书馆素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和互相支持的。  相似文献   

16.
信息素养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信息素养和创新教育的关系,以及从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变、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型教师几个方面说明了信息素养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全媒体时代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入视频信息素养、媒介信息素养及移动信息素养教育等新内涵,提出了全媒体环境下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应包括更新教学模式、增加教育内容及提高全媒体展示能力等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要有效地获取和利用知识和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以及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许多部门,提出信息素养教育应由多个部门协同进行,通过完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改变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以及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等手段,使大学生具备信息选择分析、评判、获取和创新的能力,成为信息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SWOT分析指出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环境及策略,分析了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意义,着重从动力机制、教育目标与计划、教育大纲与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管理与评价五方面构建了新建地方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2014年1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第三版),取代2000年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成为国际范围内信息素养教育重要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对其内容的解读,为新信息环境下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阐述《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及相关附件的内容,并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内容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行思考.[结果/结论]认为在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要与学术过程进一步融合,并注重Web 2.0环境下的信息交互参与,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此外,借鉴其他信息素养指导性文件,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目标明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