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5,(1):64-64
前支撑阶段 缓冲阶段。主要缓;中着地时的压力,并预先激活肌肉。这阶段的目的是尽可能缩短支撑时间以减少着地阻力。在加速阶段,每步支撑过程中的45%都发生制动现象,这势必极大地降低原已获得的最大速。随着跑速的增加,支撑的总时间要相应缩短,即减少制动所用的时间比例。在缓;中阶段,膝部最大的角度为160°,  相似文献   

2.
田径教科书中关于短跑途中跑存在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夫 《体育学刊》2001,8(2):94-95
在短跑途中跑中,脚着地后髋关节并未弯曲,而是继续伸展:踝、膝关节是被动弯曲,而不是主动弯曲。此刻主动支撑会缩短制动时间,有利于制动冲量的减小。着地缓冲动作的细致划分,对全面正确地认识跑的原理是必要的,着地缓冲阶段应包括前蹬和后蹬的前一部分(垂直部位至最大缓冲)。摆动腿下压动作的作用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重视,在跑的划分中应有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短跑途中跑前蹬阶段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途中跑支撑时期的前蹬阶段,缩短前蹬时间是减小制动一的主要因素,鞭打式着地技术和高重心跑是缩短前蹬时间重要的技术环节。前蹬是后蹬必备的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4.
短跑途中跑技术由前摆、着地缓冲、后蹬、后摆四个阶段组成,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人体在瞬间紧密配合的结果。从摆动腿前摆着地瞬间开始,至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腿垂直上方时止的这一阶段称为着地缓冲阶段。前摆着地缓冲也是跑进中受"阻力"最大的阶段,做好着地缓冲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着地时的阻力,为顺利进入到后蹬这一  相似文献   

5.
起跳是由上板、缓冲和蹬三个部分组成。起跳效果多半取决于起跳腿开始着地的条件。运动员上板着地时,起跳腿积极前伸下压着地,有利于运动员送髋快速上板起跳,减少由于上板起跳所造成的速度下降,获得较大的冲击力值。运动员上板速度越大,所受到的冲击力越大,从而激发伸肌纤维群调动尽可能多的肌纤维参与收缩,以产生尽可能大的肌力来抵抗外来的冲击力值。这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支撑能力,运动员的支撑能力越好,越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冲量值,还能缩短起跳腿着地阶段的时间,并更早开始和完成缓冲阶段,从而缩短整个支撑阶段的时间,加快起跳速度。  相似文献   

6.
跑动是人体内力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跑动中,脚与地面接触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唯一机会,所以脚与地面的接触方式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短跑途中跑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信用卡"着地(着地瞬间脚踝压紧,脚跟与地面只有一张信用卡的距离)三种不同着地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得出,"信用卡"着地技术缓冲时间短,支撑时间最少;着地角最大,速度的损失最小,离地角最小,重心向前性较好;前支撑阶段,有利于减少质心速度损失,后支撑阶段,加速效果最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短跑着地技术。  相似文献   

7.
短跑前摆着地缓冲和后蹬阶段是支撑地面的阶段。其中前摆着地缓冲阶段是跑进中受“阻力”最大的阶段,后蹬阶段则是跑进中获得动力最大的阶段,是推动人体向前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掌握正确合理的着地缓冲技术,是尽可能减少着地阻力,顺利进入到后蹬这一“动力”阶段的关键环节。设法加大跑进中的推进力,是改进跑的技术、提高跑速的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明确并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是提高短跑速度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跨栏跑项目的一些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分析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方法,从起跨、攻栏和落地三个阶段对其技术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结合二维运动学分析总结各个参数对跨栏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准备起跨攻栏时,着地与过栏后着地两个阶段的缓冲与蹬伸时间关系完全不同,起跨攻栏着地阶段,缓冲与蹬伸的时间比率为65%:35%,而着地阶段的缓冲与蹬伸时间比率为20%:80%。(2)腾空阶段,由于重心移动方向的改变,水平速度减小,垂直速度增大,跨栏运动员重心的水平速度会转换成垂直速度;过栏后,着地时间与着地缓冲时间应尽可能地缩短,以便在跨栏后减少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3)跨栏的效率也是由起跳攻栏角度、起跳和着地时脚与栏架距离的比例、腾空时间和跨栏的重心高度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选定进入2011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过渡阶段左脚积极压插着地不够,过渡阶段时间较长,左脚落地瞬间躯干前倾角和左肩后倾角偏大,左臂打开较早,影响了身体扭紧程度,过渡阶段超越器械效果不理想。过渡阶段8名运动员左脚着地瞬间的左膝角偏小,左脚着地瞬间左侧支撑制动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1.
1.对途中跑摆动腿动作技术过程的分析1.1短跑途中跑中摆腿动作效果影响短跑时当支撑腿着地瞬间,摆腿动作有利于减小人体与地面的冲击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动作能使人体总重心迅速前移,有利于缩短缓冲时间和增加支撑腿内蹬地力量,当支撑腿进入蹲伸时,摆腿动作有利于提高支撑腿的蹲伸速度,途中跑中摆动腿动作的好坏对短跑的途中跑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施宝兴 《体育科研》2010,31(6):40-43
采用测力、高速录像及特殊的数据平滑处理方法研究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田径技术原理的探索。结果表明,支撑时期可以分为着地阶段和蹬伸阶段,蹬伸阶段可分前蹬,后蹬前段,后蹬后段。途中跑前蹬段是人体重心垂直方向向上加速的重要时刻,前蹬时下肢一定程度的垂直加速用力虽影响水平速度,但对提高垂直速度有积极意义,前蹬和后蹬前段是身体重心垂直向上加速运动的阶段。着地缓冲后的前蹬用力也是实现良好成绩的技术之一。途中跑着地和前蹬阶段失去的水平速度损失完全可以从后蹬中得到补充。着地点过近对前支撑阶段获得重要的垂直速度不利,支撑阶段离地前的20ms身体重心速度已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3.
短跑途中跑前支撑阶段(缓冲阶段)的技术是田径运动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理论,寻找出影响前支撑阶段人体总重心水平速度的因素:(一)摆动腿大腿角速度;(二)着地角;(三)着地瞬间看地脚的向前水平速度;(四)前摆上臂角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腾空,支撑和蹬地这跑步的三个阶段中,支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应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它。有人用功能原理分析跑步的着地缓冲阶段,因为此时人体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整个人体的能量是减小了,然而由此认为在跑步的着地缓冲阶段中,人体的各部分都在减速,引出的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不客观的。按能量转交守恒定理可知在该阶段中,人体的平动能量除了克服摩擦力做功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能量使腿部肌肉拉长或压紧转换到腿部肌肉群,以弹  相似文献   

15.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对其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着地瞬间时相,着地角在跨步跳阶段、支撑腿膝角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最大缓冲时相:支撑腿膝角缓冲幅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差异显著,表明支撑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不强.离地瞬间时相:起跳角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助跑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为9.99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小平 《精武》2013,(35):194-194,196
为探讨藏拳道动作技术效能,本文运用三维运动解析法,分析截拳道基本动作技术“摆拳”的各个动作环节,解析其运动学特征。认为后腿蹬仲加速过程是动量和动量矩的积累;前手先于前脚到达能充分利用加速阶段积累的动量和动量矩;前腿着地缓冲实现动量和动量矩的传递和增加,形成摆臂阶段极大的加速度,形成较大的冲击力。因此为了获得较好的击打效果,在前脚着地缓冲时,前臂必须处于最大伸展,在手部形成最大的线速度。  相似文献   

17.
8名芬兰男子短跑运动员作为研究短跑起跑加速跑的力量——时间特征的对象。从摄影片中取疾跑三米的部分进行分析。力量——时间参数是在测力台上测出的。这些对象在起跑姿势时的反应时间为:118±.016秒,发力时间延续到.342±.022秒;水平分力最大时的最大合力为19.3±2.2牛顿×公斤~(-1);力的方向为32±7°。蹬离起跑器的最后一瞬间身体重心的速度为3.46±.32米×秒~(-1)。脱离起跑器后的第一次着地中有一制动阶段(持续时间为0.22±.005秒),这阶段的平均水平分力为-153±67牛顿。尽管身体重心水平移动到第一步着地前.13±.05米处,还是观察到了制动阶段。这一时间内跑速减低4.8±2.9%;推进阶段的平均水平分力很大(526±75牛顿)。而且发力持续时间较长(.171±.035秒)。可以看出发力与跑速之间的相关系数很大。这一发现说明,蹬离起跑器的一瞬间立即出现制动阶段和推进阶段,而且肌肉力量强烈地影响短跑起跑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读贵刊今年第3期《利用“斜坡”对学生进行短跑教学的两点尝试》一文后,不由得为试图尝试工作的老师捏一把汗,更为学生的安全感到深深的不安。原因出自该文的这段话:“由于向下冲斜坡时,身体的重心投影点接近着地点或在着地点之前……”大家知道,在短跑训练中通常是有脚的着地点适当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的要求,以达到缩短缓冲阶段时间的作用。但不能说脚的着地点越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就越合理。因为人的肌肉的收缩需要有一个过程,肌肉在缩短之前需要一个时间的准备。如果脚正好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处着地,此时阻力是没有了,但支撑腿的肌肉也…  相似文献   

19.
在走和跑的单步中,从脚着地起,到人体重心通过支撑点的竖直线为止,这一段落,我们称之为撑地前段(前支撑阶段)。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这一段落,是单步中的一个纯粹的减速段,称之为“制动段”。关于这一点,西欧、北美同苏联、东欧的专家们的文章中,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短跑起跑后的加速一般发生在前30米阶段,在此期间运动员的跑速达到最大跑速的90—95%,在这一阶段跑的步幅的总时间实际上保持稳定,然而,运动员在加速过程中支撑和腾空阶段的持续时间则发生快速的变化,腾空的持续时间增加,支撑阶段缩短。由于运动速度可通过有效的跑道接触而提高,所以有意识的缩短腾空阶段在这里也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