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育锋 《江苏教育》2012,(36):19-22
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需求出发,要努力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而中高职课程衔接成为探索中高职衔接须重点突破的内容。长期从事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刘育锋研究员,通过系统地研究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方法与制度,提出我国应借鉴英国有关经验,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开发衔接的中高职课程;开发资格框架,以资格标准为构建衔接的中高职课程的依据;制定多元参与的课程开发制度,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制度保障;实施承认学习者"先前学习认可"制度,实现作为教学过程的课程内涵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重要教育政策分析,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经历了为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尝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纵观发展历程,这四方面似应受到重视并努力为之,即统一中高职专业目录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前提、实践发展需求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点、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服务区域经济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英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独具特色。关注英国课程体系建设就是要研究在其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下,学习单元的开发依据、开发主体、开发内容及过程。借鉴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在于:能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促进中高职课程开发主体互动成长,更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从课程观的角度关注中高职协调发展,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为此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的内涵与特点,从其结构体系模式化运行和机制化运行方式的视角,通过不同的逻辑层面,分析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以及保障课程体系模式运行的制度建设。以此凸显影响中高职有效实体衔接中本质要素,促进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要素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中高职课程衔接要通过这三方面实现有机衔接。近20年的职业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和当前职业教育实践也提出中高职课程要实现知识、技能、素质衔接的要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导下,通过构建保障机制,开发可操作的技术路径,实现中高职课程在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衔接,对中高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诉求.它经历了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衔接体系阶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以及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我国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高职教育的紧密衔接、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和方法,对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对南非的国家资格框架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况、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以及特点的分析,给予我们两点思考与启发:关注知识的本体和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以及统一资格框架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已基本形成了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主要有英国的教学单元衔接法、美国的综合课程教学大纲衔接法、法国的课程标准分类衔接法、德国的核心阶梯式综合课程衔接法、澳大利亚的教学内容培训包衔接法等。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应从建立职教与普教的沟通机制,促使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做好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等,有效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铮 《职教通讯》2011,(17):52-56
在提倡终身教育社会大环境下,将职业教育确立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一级教育相互衔接沟通,成为当前全世界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把课程衔接作为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创立了统一的教学大纲衔接法、教学单元衔接法、中高职课程标准分类衔接法、综合课程衔接法等。我国要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改革高职招生考试,逐步取消中职升高职比例限制、以课程标准建设为抓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配合弹性学习制度等措施来实现中高职课程的顺畅衔接,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化、科学化、终身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分析和比较研究,了解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做法和经验,发现我国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职业教育终身化的理念,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国家职业标准、推行学分制、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制度等方面来提升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研究就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些基本问题抽样调查了一部分中职生、高职生、中职校、高职校以及高职教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建立健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提供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慧  詹嘉仪  廖雷 《科教导刊》2021,(3):153-154
中高职衔接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其中如何构建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是热点之中的热点.本文主要结合中高职思政课程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前职业教育主要有中职与高职两大形式,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以中高职计算机课程为切入点,针对中高职计算机课程衔接的创新及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中国中高职衔接起步较晚以及招生制度的缺陷,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中高职衔接都是非常初步和不完善的。综观有限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以下一些欠缺:一是缺乏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二是缺乏研究体系和理论依据;三是研究缺乏对微观领域和具体专业的课程衔接研究。因此,关注中高职衔接的制度设计和具体专业的课程衔接研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中高职衔接进行思考与设计,应是未来中高职衔接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国外学分互认制度对我国中高职与开放教育衔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互通及学分互认、欧洲ECTS和ECVET的学分计量与评定制度以及美国的学分互认及课程衔接模式都为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纵向衔接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国应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通过明确学分互认的依据、对中高职与开放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建立国家课程等措施来推动中高职与开放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  相似文献   

17.
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然而,长期以来,中、高职课程衔接始终存在震荡,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降低了整体的办学效益。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震荡的根本原因,从实质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已是势在必行。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制约因素分析(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从根本上仍属于学科中心型模式。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延续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课程开发没有摆脱学科中心型模式的影响。近十几年来我国中等职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确立又是当中的关键问题。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以课程衔接为主要衔接模式,其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持为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原  曹晔  罗勇华  邓玉 《职教论坛》2004,(24):11-13
中、高职衔接是关系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课程衔接则是二者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由于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不健全,课程衔接存在错位与震荡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因此,采取相关策略完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体系,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是确保职业教育"立交桥"顺利通畅的关键。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要实现内涵上的对接,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对接、课程层次由"打基础"递进到"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从"重技能"过渡到"重能力"、课程类型由单一必修课丰富为选修、讲座等多元化课程。文章结合试点工作开展实际对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