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教学“言意兼得才有语文味.才能留住语文的根”.“言”是指语言形式、表达方法;“意”指的是言语传达的思想、情感、文化。那么,语文课如何做到“言意”兼得呢?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从语言形式入手.在“比”中品味语言形式的过程.也是学生加深理解、提升情感的得“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诗歌鉴赏的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因此如何从感知本文的“言”出发,准确把握本文的“意”,从而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作为一堂实践“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研讨课,本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通过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门语言学科,故语文教学应有强烈的语言意识。语文教学主张强调语言是“言”与“意”的统一体即“言意共生”,认为文本的语言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胡滨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举起“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理念之旗,大力倡导“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积极组织和指导一批教师进行“言意统一”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到教学第一线上研讨课。4月15日,他在沙井中学高一年级上《拣麦穗》,就是用“言意统一”的理念上好语文课的又一次示范。这堂课的教学与传统的教法大不一样,最明显、最突出的有两点。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胡滨认为,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言”上,人文性体现在“意”上;“言”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习文章的语言形式,“意”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习文章的内容,并由此提出“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新粤派语文的形成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流派。这些教学流派既能充分体现“粤”味的语文现象,又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具有浓厚的“粤”韵。因此,本刊倾力支持创建百花齐放的教学流派的实践活动。本期推荐胡滨的《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及教学课例《拣麦穗》,并同时约请一线语文名师撰写了两篇评剖课例的课例观察《让“言意统一”引领语文教学》及《深情“品”语言,从容“拣”麦穗》,正是这种努力的一种探索,并期冀大家共同关注语文教学流派的建设,推动新粤派语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阳 《现代语文》2014,(12):41-44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著名期刊《语文学习》曾连续地在封面上印上了这句话。这也是我们通常认同的大语文观。今天再谈大语文教育,读者不能不对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实验有所了解。对张孝纯的主张,温钧陶作过很好的概括:“‘大语文教育’的主张体现在一个‘大’字上,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五期推荐胡滨的《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及教学课例《拣麦穗》,读者反应强烈。为支持有意识有组织的创建语文教学流派的实践探索,我们继续关注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活动,本期刊发刘梦彬的《一堂言意统一的作文教学实录及思考》及刘婷婷的《在“言意统一”教学观指导下,开展多角度课堂教学实践》,就是与广大一线教师一道共同努力的成果,欢迎广大读者与我们一道共同探索语文教学流派,推动新粤派语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肖莉 《广西教育》2023,(16):4-8+52
本文基于“自然语文”的内涵及特征,论述“自然语文”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母语学习自然规律,从四个方面建构小学阶段“自然语文”的实践策略,包括:还学于生,让教学从教师的绝对权威走向师生心灵的自然融通;顺学而导,让教学从教师的固定预设走向真实课堂的自然生成;定标导学,让教学从文道分离走向言意兼得的自然建构;关注评价,让教学从评价缺失走向“教—学—评”的自然珠联。  相似文献   

10.
严羽的“言意关系”观不仅体现了严羽本人自觉的诗歌文体意识,更体现了其诗话理论系统的整体性。诗歌创作的本色当行,别材别趣.落实到语言上,就是要求“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一唱三叹之音”。而也只有这种“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诗歌语言,才是真正的本色当行,才是符合论者审美理想的含蓄蕴藉之诗。  相似文献   

11.
《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入粤教版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这篇散文运用层层铺垫、先扬后抑的叙事方式,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简洁生动的词语,记述“我”童年时心灵受到父亲的“好心”的伤害,而留下的永久的伤感和困惑。按照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堂获奖课的课堂实录。这是一堂获得第四届"四方杯"全国语文教师选拔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的课。这是一堂展示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普通课。深圳是中国最具创造力最具国际大都市品质的年轻城市。在这座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活跃着一群富有创造精神的语文教师,胡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胡老师带领着一个团队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探索、实践着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向着语文教学流派的目标前进!劳晓雪老师是幸运的。她的幸运在于虽仅有三年教龄,但有幸融入探索实践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群体中,与智者同行,不仅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选拔大赛,而且第一次登上"四方杯"全国语文教师选拔大赛的竞赛场就取得无数语文教师一辈子都可望不可及的成绩——一等奖!这不仅仅是劳晓雪老师的荣耀,更是全国语文界对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肯定!劳晓雪老师的这节课具体实践及展示了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胡滨老师认为:"‘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言'指文章的语言形式,包括遣语造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现方式等等;‘意'指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等。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言意统一,既因为教材是‘言意融合'的经典,也因为学生需要语言的滋养,还因为它能明确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兰 《江西教育》2014,(1):33-36
近来,语文教育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一线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语文教学内容上,呼吁语文教学必须“言意兼得”。在大量搜集、阅读、获取相关信息后,笔者对文本搜寻、整理,并思考了一些在课堂上“得言”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而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求“文道”的统一,即通过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观、人生观的教育,为人处世观的教育:也要求“知能”的统一,即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诗化语文”是周益民倡导的语文教学主张,也是儿童和语言诗性关系的集中表达。在“诗化语文”教学实践中,周益民以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为主要来源,确立了新的阅读教学资源观,同时建构了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起看声音》作为周益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典型案例,是“诗化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在实践层面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师“创新意识”强.教学没计有“创意”,教学过程有“新意”。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最大意义莫过于运用。技术的学习是这样,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思想内容的挖掘,不遗余力;对于朗读的指导,花样百出;但对表达方法的体悟和学习运用,却或有或无。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照课标要求,反思我们的实践,追求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已不容置疑。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言意兼得”呢?  相似文献   

18.
“简单语文”与“深度语文”并没有矛盾冲突.是从不同角度对语文性质所作的独特解读,可视为语文教学的不同风格。因此,“简单”与“深度”应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王君 《今日教育》2008,(10):54-55
“青春之语文”,是在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黎见明先生的“导读”理论和文兰森先生的“导创”理论、龚春燕先生的“创新学习”理论启示下萌芽的一种语文观。 所谓“青春之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的胡滨老师立足语文学科本体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特点,提出了“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从而在情感派、导读派、思维派、管理派、语感派、情境教学派、目标教学派等流派纷呈的语文教育界,打开了语文教学的又一片新天地。目前这一教学观正指导着宝安区各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