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识管理能够优化图书馆资源;有助于建立新型图书馆文化,提升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有助于构建学科服务机制;促进知识创新,增加图书馆竞争力。树立用户中心理念、实现知识共享、建立特色知识库,将知识管理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对于构建合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浅谈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化和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社会中,高校图书馆应具有目标创新、服务创新和角色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优势,立足于满意服务向知识服务方面转化,给广大师生读者更好、更高水平知识服务,探讨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服务质量、服务理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在现阶段应具有目标创新、服务创新和角色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优势,立足于满意服务向知识服务方面转化,给读者更好、更高水平知识服务的同时,加强个性化服务及数字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在现阶段应进行目标创新、服务创新和角色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优势,立足于满意服务向知识服务方面转化,在给读者更好、更高水平知识服务的同时,加强个性化服务及数字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现阶段应进行目标创新、服务创新和角色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优势,立足于满意服务,向知识服务方面转化,给读者更好、更高水平知识服务的同时,加强个性化服务及数字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理念对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高校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存在创新动力待发掘、协调力度待增强、绿色服务待深化、开放水平待提高、共享执行力待强化问题。践行新发展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转型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可从创新管理、协调内外、绿色服务、开放经营、共享资源五方面优化其知识协同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7.
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基于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是提高高校图书馆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的现状及特点,根据用户需求的特点,提出构建个性化知识服务、虚拟参考咨询、学科馆员制度及嵌入式知识服务等四个方面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服务创新己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应从观念更新开始,构建服务创新组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张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2):124-125,128
结合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机制的建立及服务途径的拓展,提出了具体的措施;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模式等方面创新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知识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为师生服务,为社会造福的理念。为丰富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提高图书利用率提出了有效途径。构建图书馆建设的多项服务工作的创新举措,以适应与日俱增的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高校智库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创新途径与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结构功能理论、互动理论和交换理论对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诠释,揭示了现代学校观念中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形成是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催生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物理课堂“活动式”教学从理论、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初中物理课堂“活动式”教学有利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并对其组织形式、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合作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越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干预",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对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边界。根据贺来的边界理论,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具体包括:领域分化,凸显"主体自觉";自我限制,做"能为与当为"之事;开放互补,实现家校"良性互动"。与此相适应,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维持:明确家校双方的教育权利与职责;建立家校双方"互利共生"的愿景;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raise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conceive of religious education as a research discipline. The theory of activity systems is used in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systems of research and the systems of school. The author argues for a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school practice, where understandings of school practice may enable theoretical expansion and where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may give renewed understanding to the field of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与学校之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是教育学术与政策研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美国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建立的一种理论基础,重叠影响阈理论认为,家庭、学校与社区为学生成长承担共同的责任时对孩子的关系发生了重叠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影响力会不断累积,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关怀型社区之中。文章主要阐释重叠影响理论与六种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框架模式,希望对我国建立新型的家庭与学校关系提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对"家校社"合作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模型的梳理,结合知网上家校社的研究现状综述,借鉴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较早国家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提出中国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中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教育理论源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问题意识的弱化是我国教育理论贫困的深层原因,教育理论的贫困加深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重构需要教育研究共同体进入教育场景发现和思考本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区与学校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良性的,互动的社区与学校的关系有利于社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进步。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建立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从社区的角度探讨农村学校与社区之间关系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逐步步入了学校向社区开放、社区参与学校的合作阶段.然而,我国很多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与民族社区处于相互隔离状态.因此,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民族社区有效地参与民族中小学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through the tenets of critical race theory, seek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school–community relationships. By investigating the views, values, and perceptions of three African-American community organizers in Chicago, Illinois, the following account offers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constructs in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 of color in urban schools. The work of community organizers in schools highlights the necessity of via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execution of viable approaches to critically analyze the world of young people while developing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address their realities. In an attempt to challenge hegemony in public education the author offers critical race theory as a feasible construct in praxi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