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国家于2011年启动的"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项创举和重大改革。针对宜春学院和咸宁学院(现改名为湖北科技学院)两所地方院校实施"特需项目"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分析"特需项目"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和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提出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服务国家特需"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作为首批"特需"项目试点单位,在服务地方"特需"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对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制度下实施"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制,导师遴选、培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导师队伍建设与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目前"特需"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特需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特需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创建符合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高水平研究生队伍及健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等方案进行研究,通过探索找到了符合特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之一,结合国家"特需项目"环境工程专硕试点项目的实施,在分析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1234"(一主线、两平台、三阶段、四机制)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双师型导师、保障监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26所“特需项目”高校为调查对象,以项目《中期考核总结报告》为主要文本,调查分析了这些学校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特色。调查表明:“特需项目”高校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为起点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找准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培养、奖助体系等多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的培养特色。指出这些高校在招生就业和实践环节、服务需求与质量保障等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并对其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生命科学学科群研究生培养改革专项"试点一年来的初步实践和体会.认为基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学科组织结构的构建,也就是基于交叉学科的学科群等人才培养环境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培养机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新形势下系统提升博dr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学校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长期发展目标,必须有相应的举措.从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环节、教学内容和方式、自主学术创新的改革入手,将"211"、"985"研究项目纳入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其他相关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基本上还沿用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因此,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机制关系出发,结合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定位,提出构建"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的"三双"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培养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迫切需要的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旨在为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教育部'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带来的思考"三部曲之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的核心内容.本文结合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针对开放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试图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什么人)、人才培养的资源(即用什么培养人)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即怎样培养人)开展比较广泛的研讨,并提出了系列深化、实化和活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教协同"体系目前可分为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两者侧重各有不同。本科阶段侧重机制方法改革,研究生阶段侧重体制政策改革。为推进医教协同培养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的深入发展,政府及相关单位应解决多头管理、成本分摊、质量差异等难点,创新管理体制、保证政策机制,建立适应卫生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三教"改革是落实"双高计划"、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我国高职"三教"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教师层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培养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教材层面,内容陈旧,编制体制僵化,遴选机制不完善;教法层面,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理实割裂.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三教"改革路径,具体包括:深化高职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深化教材编排体系,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优化教材优选机制;加快落实教法改革,构建现代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生态.  相似文献   

12.
军队研究生培养机制问题剖析及改革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军队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从生源、导师作用、科研投入、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军队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构想.改革方案包括优化研究生选拔机制、构建"学研用一体化"的联合培养模式、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构建军队特色鲜明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训练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的导师制度内涵、困境及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导师制度的完善,应以调动导师和研究生开展科研的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资历"定位的遴选制度、"平均主义"导向的招生制度、"科研任务"取向的指导制度以及"助研津贴"主导的资助制度,不利于实现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的良好结合.应通过改革导师的遴选与招生制度,构建研究生导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倡导研究生导师的多样化资助,以有效实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培养机制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校资助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基础环节和重点要素,对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卓越研究生培养视域下,建构与培养目标相协同的资助理念,以科学动态的校院研究生评价机制为基础,以项目资助和实践平台建设为支撑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将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服务于各类型、各层次、各阶段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海西经济区域与电气工程学科优势,探索适应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实践证明,立足于海西电气产业和行业需求的四结合六共同的培养格局,很好地将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产业生产地紧密融合在一起,显著提升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应用、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能力。  相似文献   

16.
理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改革理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在分析改革理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之后,从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增设"三创"教育、培养工作前移、增加培养环节、各培养环节统筹交又、建立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提高导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平等意识等7个方面对理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改革,作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秉承"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一流人才"的理念,自2009年起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双方针对学科领域和专业特点,立足于以合作课题为纽带的培养模式,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科研团队,促进学科建设,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持续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双赢,并且在项目实践开展过程中,着力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发展高等院校高素质科研人才的教育教学培养机制改革提供更好的经验和借鉴,建立一套稳定发展的教育培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旨在主动服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打造校企合作创新平台,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该活动采用系列主题赛事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科、专业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置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才辈出"的成就导向机制,是高校培养研究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路径选择。在"成就导向机制"下,建立研究生"创新学分"档案,让人才从"成就"中"冒"出来,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公平,而且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本文从项目攻关、发明创造、科研训练、创新成果、学习探究、创业绩效等方面设计了加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理念、政策、实施等情况,包括研究生资助机制、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研究生规模质量与名额分配机制、名额调控机制等.总结了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