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建设新农村社区体育,乡镇政府可以大有作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农村和农村管理人员两个视角研究山东省乡镇政府在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中的作用,探索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中乡镇政府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提供参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柏建清 《体育世界》2010,(12):46-4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开展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作为锲入点,就如何加强苏北农村地区体育组织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制约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有:经费不足、场地设施缺乏、组织管理法规缺乏制度化及长效化、管理人才和指导人才的缺乏、农民自身的特点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供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拓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视野,文章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访问法和论证分析等方法,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模式,为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我国新农村社区健身俱乐部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新农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而且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探讨建立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新农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界定、任务、基本条件、要求与资金来源,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表现出的功能和价值,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和实施农民健身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在实践中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分析我国“农村社区”本质及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是我国步入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探究目前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存在的健身意识、体育场地缺乏、体育活动意识淡薄等现象,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两者互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潘含 《体育师友》2014,(5):47-49
农村学校在我国学校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了解目前江苏北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还存在哪些限制性因素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中重要部分。文章旨在调查了解江苏北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分析影响江苏北部地区农村学校健良性发展的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健康积极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查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山东省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因素及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80后”青壮年流动频繁,无形中主体力量削弱;体育职能部门力量削弱,农村社会文化体育指导匮乏,政府对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不足等是制约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政策与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内容体系;构建以乡镇社区体育文化工作站为重点的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休育人文素质是科学素质的基础之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是我国步入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探究目前农村社区体育人文素质存在的健身意识、体育场地缺乏、体育活动意识淡薄等现象,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农村社区与体育人文素质两者互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建立新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及配置模式,融入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和加快了新农村体育事业及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运用经济学资源供给与配置原理,从新农村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变化的角度,究其根源,分析了农村体育需求的发展规律,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广泛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硬件为主的纵向计划供给模式和以村社区体育项目为导向、以新农村公共体育资源软件为重点的村社区内横向自主为辅的配置模式,为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和强化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形势下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体育意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村落,弘扬本地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我国的社会体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受到我国农业国情的影响,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比较缓慢。民族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受到致命的威胁。基于这一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将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农村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探究两者互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发展农村体育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网上查找等方法,指出发展农村体育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投资最小、见效最快,农民直接受益的一项为民工程,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挥体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重大的政治问题,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一直是政府的追求。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不仅是体育事业建设的内容,更是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关乡村社会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发展权利。它负载着乡村社会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乡村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拢聚着乡村社会自我认同的凝聚力。鉴于此,乡村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需要政权建设与乡村自治力量的良好互动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体育事业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一个工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体育活动成为了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现阶段中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决定,研究河南省农民体育的现状和对策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和访谈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和普及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看出农村体育的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多方面的需求,从而提出以提高农民体育意识、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体育环境等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起到积极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苏南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小康社会目标下影响苏南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对策对于进一步提高苏南城乡群众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村体育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对广东省农村体育现状,如农村体育的组织与指导、农民体育参与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农民体育活动、农村体育的社会环境等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不足与特点,提出广东省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以中心镇为中心,辐射偏远乡村;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龙头,带动农村体育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有了强烈愿望,开始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泰州市民俗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进行分析,挖掘和利用长期积淀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对弘扬和发展农村优秀体育文化传统,提高农村现代化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新形势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加强了对我国农村的建设力度,未来我国农村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将面对新的形势。找出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以及新形势下农村体育将面临的新问题,更有利于发挥农村体育的社会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