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 体育课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技能能否较好地掌握,而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能否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运动量安排得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量安排得过大,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要把小学体育课的运动量安排得比较合理,应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体育课安排的身体练习对学生生理影响的大小。它是衡量一节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效果如何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运动量过小,就不能有效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学生的体质;如果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易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才算合理呢? 一、运动量的安排要根据中学生机体活动能力的规律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各器官系统  相似文献   

3.
少儿田径启蒙训练的运动量安排武汉市江岸区体委张昌跃儿童启蒙训练是优秀运动员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起蒙训练阶段,运动量必须合理安排。如果运动量安排过大,会对起蒙的学生在心灵上增加恐惧感、害怕训练。运动量安排过小,对启蒙学生训练负荷、技术质量达不到要求。只有...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体育课运动量过小,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密度、时间和数量,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高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所表现出的质的特征。体育教师掌握这一特征,就能较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与训练。我们知道,在任何体育项目中,课目内容的简单或复杂程度,运动量的大小、教学方式方法的采用,都必须以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为依据来进行选择。如果对某一年级学生所选择的技能动作过筒,运动量过小,运动方式单调、呆板,就不能激发起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不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运动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在心理上还会养成学生马虎、懈怠、松垮、轻率的坏习惯和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的性格特征。反之,如运动量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在课内安排的身体练习对学生生理影响的大小。如果运动量过小,就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效果不大。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也会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只有运动量适当,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如何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量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一、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正是处在长身体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他们都爱好活动,好表现自己,而且在活动中喜欢进行比赛。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堂上讲解动作要领时,尽量要做到简而明。有时采用边讲边做示范,有时先讲、后做示范动作,  相似文献   

7.
1.体育课中教师不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学生增强体质的目的是无法实现的。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只有适宜的负荷才能使机体产生良好的效果,对于掌握运动技能,技术和发展身体才有价值。在体育课中以多大的负荷,才能产生良好效果,涉及到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个标准就是本探讨的内容。现  相似文献   

8.
长跑是青少年学生四季锻炼身体的好项目之一,是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的一种好方法。经常参加长跑练习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改善人体生理机能,同时又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由于长跑练习不受场地器材等限制,男、女、老、少皆宜,所以更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然而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却又不得不面对学习压力较大,余暇时间有限这种现实状况。那么怎样更好地科学把握好长跑练习的运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运动量过小,则收效不大,如运动量过大或安排不科学合理,则容易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或伤病,从而影响学习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实践证明,“课课练”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系统、科学地安排“课课练”,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不断地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素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有效地落实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形成条件反射后,能促使学生利用“想功”(即头脑里产生对运动表象的回  相似文献   

10.
所谓运动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或训练中,学生做练习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所以也称为运动强度。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严格掌握运动量运动量合适不影响发育,过大则影响发育,甚至停止发育。伤病接踵而来,直接危害身体健康和少年发育,甚至将来的生活。我国中长跑项目的运动员就出现了推迟发育的趋势,因此在少年时期的训练中教练员一定要根据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科学地安排训练,少年时期是身体自然增长最快的阶段,合理的手段和运动量,可以助长、促进身体自然增长;反之就会严重限制自然增长,造成过早结束运动生命。2.注意有氧耐力的训练应特别注意有氧耐力的训练,促进心血管的发展,以跟上整个身体的发展。心血管过多的强化训练(过大强度的训练尤其是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12.
夏季气候炎热,给室外体育课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结合本地区气候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专排教学内容。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耐热能力,又要考虑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增强其体质的目的。2.运动量不宜过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好课的运动量和密度。开始部分时间不直过长,应随时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体弱和体温调节能力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提出不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学中是注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是注重“三基”教学?对这个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有较大分歧。有不少教师认为,只要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运动量适当,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这些教师在体育课中特别注重运动量,甚至以运动量作为衡量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他们不是根据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去组织教学,而是以能吸引学生,能加大运动量为安排内容的依据,使体育课成了进行体育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的目的: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科学化的不断发展,对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把课的运动量和密度安排得更加合理,使学生不仅掌握运动技能,而且又有利于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正确的掌握和评定体育课的运动量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般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一堂课中进行繁琐复杂的  相似文献   

15.
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密度、运动量,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就在于从课的任务,教材要求、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加大课中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特别是处理好练习密度与其他各项活动密度的关系,使课的各项安排符合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生理变化的规律,使学生身体获得适宜的运动量,这对于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时间,检查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排好学生的运动量,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班级50名学生,各人的形态、机能、素质、运动能力都不一样,如果对所有的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和标准,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受不了”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采取了“分组教学”的办法,初步解决了运动量安排上“一刀切”的问题,但仍有它的局限性。如果组分得  相似文献   

17.
调控运动量应注意的五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证体育课能够有较高的学习质量,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一些相关的运动技能,更要通过练习的过程,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因此就要求体育课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不过对于运动量到底如何调控,许多教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认为冬天的运动量可以大一些,到了夏天,运动量则必须减小,以免导致中暑等可能影响教学安全的事情发生。更有一些教师怕运动量大了,或是安排一些有难度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有可能会出现教学事故,于是乎出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考虑,把体育课的运动量一减再减。这样一来,直接使得体育课运动量…  相似文献   

18.
谈谈体育课结束部分的整理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有部分体育教师不注意体育课结束部分整理活动的科学性。在结束部分安排一节徒手操,或随便练习一下就下课。他们认为运动量在这部分越小越好。也有些教师在结束部分安排素质练习,使这部分的运动量很大。经过体育课锻炼的学生在结束部分中得不到真正整理和恢复,对下节基础理论课  相似文献   

19.
长跑是冬、春季锻炼身体的最好项目之一。是提高耐久力的一种好方法。长跑能增强人的体质、改善人体生理机能,同时又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和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由于它不受任何场地器材的限制,男、女、老、少皆宜,所以开展较为方便。但锻炼者必须把握好运动量,如运动量过小,收效不大。运动量过大或安排不当,就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或伤病。为掌握合适的长跑运动量,可根据下列方法进行观察、判断。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和掌握运动量曲线的趋势,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据有关资料和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中、小学体育课运动量曲线基本上可分六种类型: 第一种:早峰型(如图1) 运动量曲线的高峰出现在课的前半部,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