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炳生 《武当》2015,(1):13-15
一、概述枪,古代称为矛,是我国古代兵器中的一种主要刺兵,素有"百兵之王"的称谓。自古以来,枪的形制种类繁多。宋代有单钩枪、双钩枪、环子枪、拐枪等;明代有长枪、铁钩枪、龙刀枪等;清朝有长枪、蛇枪、钉枪、钩镰枪、雁翎枪等。以上枪名大都是枪头的形状而命名。以枪杆的长短粗细不同,又分为大枪,花枪两种。故有"丈八大枪,七尺花枪,双枪六尺"之说。由于枪的使用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加之枪的制作简便,刺杀能力强,故自秦汉以后,戈废戟衰,而枪独存,成为古战场上的主要兵器。即是在火箭,导弹异常发达的今天,短兵相接时,依然离不开枪的使用技术。足见枪在我国古代军事和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对  相似文献   

2.
浅谈枪术中的圈与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枪是古代作战的兵器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庖(禾羲)始造干戈,蚩尤继作五兵。周官释五兵为戈、殳、(卓戈)、酋、矛。《昭代从书·甲集·兵杖记》载:“实録曰黄帝与蚩尤战即有枪”。程冲斗在《长枪法选·长枪说》中审道:“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说明枪的前身是矛。在冷兵器时代,枪是一种很有威力的长兵器。它以其灵活善变,伏机制胜,出击神速的  相似文献   

3.
认识与了解短兵运动是发展短兵运动的前提,对短兵面临的诸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短兵运动全面深入的认识,譬如,短兵比赛“叫停多”、使用“连击”“互击”“双手持兵打法”等问题都涉及到对短兵项目的认识度。运用文献资料、比较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就项目为什么不能使用“连击和互击”,从实践检验、项目自身特点、竞赛操作、同类项...  相似文献   

4.
剑,是中国古代兵器的一种,在外观、质地、用途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远超其他任何武术器械,然而目前有关剑的表征性价值的研究极其匮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各时期剑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行探究,发掘剑在不同历史时期具备的多种深层隐性的表征性价值,如“正统”“皇权”“光明正大”,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研究发现,“剑”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由此赋予其“百兵之君”“诸器之帅”等美名.本文旨在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的隐匿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角抵”和“手搏”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文献资料中还存在有相关“角力”、“角抵”、“角抵戏”、“手搏”等词语混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古代武术典籍的研究。对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竞技活动“角抵”和“手搏”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述。认为“角抵”与“手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对研究古代武艺至关重要,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逻辑、综合、归纳等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古代马背武艺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将古代马背武艺主要划分为:马射武艺;马背长兵武艺;马背短兵武艺。这三种马背武艺在用途、功能和武技方面各有特色,并在不同的朝代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三国演义》进行精读,统计出《三国演义》中武将使用最多的兵器是“枪”,并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武将使用兵器“枪”的作战场景进行研究,充分证明罗贯中在他那个时代对于描写兵器反映出的古代武术印记与对现代武术中枪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枪由矛演变而来,成为古战场上的一种重要的格斗兵器.宋代以后枪的形制向专门化发展,形制多样.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论述了武术器械的枪形制演变经历了混沌期、分离期、专门化期和形式化期等几个阶段.古代武术器械枪的形制从兵器枪中的长枪形制蜕变而来,现代竞技武术用枪的形制是兵器枪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9.
唐代马球运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唐代马球运动流行的范围和周期问题进行分析。结论:唐代马球运动流行于上层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当时封建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唯有富裕而有闲的上层社会才具备开展高标准、高消费的马球运动的经济实力。中国古代马球运动兴衰演变的过程,典型地体现出时尚流行的“常态曲线“规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行周期;其中,马球运动在唐代发展的过程,则相当于这周期的上升阶段和高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通过对唐代部分文学资料进行分析,及对唐代女子参与体育活动形式进行考证,总结出唐代女子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区武术锻炼具有教育性和高校武术教育具有社会性的角度出发,以高校武术教育和社区武术锻炼的互动发展为主线,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客观上分析高校武术与社区武术已经具备了互动发展的必要性,目标的一致性,条件的互补性。同时进一步探析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宋朝历史320余载,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高度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宋朝也是我国武艺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武术器械作为演义武术发展的重要元素,研究在这一时段"十八般武艺"的演变,对认识宋朝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力图清晰地刻画出宋朝武术器械的更替,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我国武术器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助史籍对"梨花枪"的功能及其演变的考证,研究认为:(1)梨花枪是属火枪中的一种,但并不代表是李全或杨妙真擅长使用的兵器;(2)李全和杨妙真所统领的军队,在南宋时期已经拥有这种多功能武器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法,尤其是火药的配制;(3)该时期"长枪"的操练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套路,形成"杨氏"风格,并流传到民间;(4)"梨花枪"因长枪挂"梨花筒"而得其名,之所以称为"杨氏"枪法,则体现出后人对杨妙真这位女中豪杰的敬仰与缅怀。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实武”、“虚打”、“侠”的文化内涵和“侠”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以传统武术文化为视角审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实武”的基础和文化根源;“虚打”是以“实武”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成分;“侠”的文化内涵与武德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侠”通过“武”的形式与观众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精神产品。武术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哲学赋予了合理的内核。文章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切入点,从“道”、“气论”、“天人合一”等三方面阐述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武术,以及蕴涵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被国人誉为"国粹"、"国宝"。武术史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巫、医等结合起来研究中国武术历史文化的几近没有。《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将武术置于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免去了纯刀枪剑戟的考证,做出了对武术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判定。  相似文献   

17.
劲力研究是一个热点,而且是一个长时间的热点,目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现状呢,文章就目前的这些研究进行了归纳。"劲力"是武术永恒的话题,很多学者、武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劲力进行了描述,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跟具体的武术形式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前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武术劲力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出"劲力"具有"整体性"、"集中性"、"和谐性"和"随机性"等特征,而"整体性"是它的本质特性。对武术劲力的产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武术中的劲力是在中国传统整体思维观的思想指导下,人们通过长期的系统武术训练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各行业、各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将为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与时俱进"地分析出时代对武术的要求,以及分析武术与时代的脱节之处,为传统武术更好发展开拓思路。文章以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加强传统武术自身项目挖掘,突出"技击"的根本特性,增强文化教育和传播,扩宽交流渠道和层面,在国家管理部门指导下走拳种独立自主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传统武术的商业化开发,有效实施继承与发展战略,明确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国内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融才能使传统武术在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更加枝繁叶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兵家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兵法和传统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军事运用与技击实战看,兵法不管从战略和思想文化哪方面出发,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对其中的战略文化对传统武术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武术与孔子学院具有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共同诉求。武术进入孔子学院具有可行性:武术与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上具有耦合性;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是对孔子理念的秉承,有助于多维度阐释"和"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生练习武术可以修养身心,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以促进武术和孔子学院的发展为基点,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策略是:由"小武术"走向"大武术",形成"大武术"发展观;文化与技术互彰,以文化为目的;传统与竞技并举,以传统为主导;技击与健身互融,以修身为旨归;武术与汉语互显,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