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入课题(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比) 师:看了"比"这个字,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认为是两个数进行比较. 生2:我在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中看见过比.  相似文献   

2.
一、深情导入,在音乐声中想象幸福师:(板书课题,生跟着写),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泉水?(生自由轻声读)师:(若有所思)为什么读得这么轻?生1:(有见地)因为泉水是白水,所以我要轻轻读.生2:(激动)我知道,因为泉水是纯洁的白水,没有被污染,读的轻是怕别人又来污染……师:(微笑着赞赏)真是一个个思维活跃、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回顾师:有关比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生1:我知道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生2:我会化简比,还会求比值。(通过投影出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师:看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课前师生问候)一、玩纸牌,初涉文本视界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副纸牌(教师出示纸牌)一副是红牌(10、8、5)另一副是黑牌(9、6、3)。怎么玩呢?比大小,三局两胜就算嬴。谁想和我比,请到前面来。(学生争相举手,教师指最后一桌的同学)最后那桌的女同学,尽管你的座位离得最远,但我们的心贴得很近。红牌黑牌任你选,你选哪副牌?生:我选黑牌。师: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选黑牌吗?生:我喜欢黑色。师:除了喜欢黑色还有别的原因吗?生:没有。师:现在你持黑牌,我持红牌。你先出。生:我出6。师:我出8,比你大。生:我出9。师:那我出10。还是比你大。看你还出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比的认识"一课。课堂上,教师从一系列生活情境入手,在具体的实例中引出比的意义,进而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再一次在实例中把真正意义的"比"请进来,把"比分"请出去。师:(出示面包制作、相片、排球比分的图片)判断一下,这些情况下的比,是不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比"呢?生:因为做面包时,面粉和水的比是按照一定的质量配比关系来做的,所以是我们今天数学意义上的"比"。  相似文献   

7.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兔子、小猫等小动物的图片、资料。)师:同学们,今天我带了一个神秘的宝盒,里边装了一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我想请一位小勇士上来把手伸进盒子摸一摸,然后再告诉大家是什么,好吗?(师请一名学生上台摸一摸。)师:告诉大家,它是什么?生:兔子。师:你没有看,怎么知道是兔子呢?生:我摸到它身上有软软的、暖暖的毛,还有长长的耳朵。师:从盒子中取出小白兔,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小白兔(板书课题:小白兔)。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兔子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学生观察一会儿后,教师让学生发言。)生:有红眼睛,四只腿,还有…  相似文献   

8.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你们再读一遍,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试着带感情来读。(生再读) 师: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仇恨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惋惜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痛惜的感情来读的。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实录】一、学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1.揭示文题。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课题中有一个双引号,能理解吗?(出示双引号的用法)生:在这里是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师:到底是特定称谓,还是着重指出呢?生:(齐)着重指出。师:我们再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这儿双引号的存在,读——(生齐读课题)2.练习浏览。师:让我们走进索溪峪,谁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10.
[片断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小朋友,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师:老师说一个词语,你用身体语言来表示,拍手。(生拍手。)师:拍手。(生拍手。)师:跺脚。(生跺脚。)再按顺序拍手——拍手——跺脚练习一次。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大部分学生会猜是拍手,学生欢呼。)师:哇,猜得真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生1:我听老师是按拍手、拍手、跺脚这样来说的。生2:我发现我们是先拍两次手,再跺一次脚的。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顺序变化、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找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2.
【问题呈现】案例一:这是一位教师教学《乡戏》(苏教版第8册)的片段: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村的戏。师:在你眼前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描述描述吗?(生沉默)师:比如说,看戏的人怎样?舞台怎样?演戏的人怎样?生:老师,乡戏与我们在剧院里看到的戏有什么不同吗?师:那当然不同了。生: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乡戏。生:老师,乡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课例】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生:(齐说课题)会走路的树。师:(板书课题)“路”字我不会写,谁来帮帮我?生:是足字旁的路。师:为什么是足字旁?生:因为走路要用脚走。师:怪不得有人说:千里之行——(生接:始于足下),敢问路在何方?(生接:路在脚下)师:树也没有脚,怎么会走路呢?是谁糊里糊涂把它当成树了?生:是小鸟!  相似文献   

14.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阅读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我听了三节相同课题的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引起我深思的是三位教师出示课题的不同方法。第一位教师是谈话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当你完成了一件自己很满意的手工艺品时,你希望得到别人怎样的评价?生:我希望别人评价这个手工艺品制作得真不错。生:我希望别人说,这是哪个聪明的同学制作的,真好看啊!生:我希望别人说,能制作出这么漂亮的东西的同学一定是个好学生。生:我希望别人说,制作这种手工艺品的同学一定心灵手巧。第二位教师是观赏实物揭示课题。师(:出示两幅内容相同的画,一幅很精彩,一…  相似文献   

16.
某教师在教学“8+几”时是这样进行的:师:8+3等于多少?(学生通过借助小棒、小组交流……出现很多种算法,有凑十法、合在一起数、接着数等)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有一个学生胆怯地说:我知道8+4=12,3比4小1,所以8+3=11。师:说得很好,你很聪明。(其他同学给予了掌声)在教师的这一“激励性”评价中,其他同学也跟着回答:生1:我知道8+5=13,3比5小2,所以8+3=11。师:很好。生2:我知道8+6=14,3比6小3,所以8+3=11。师:很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这yanlun个教学片断的表面看,执教者的…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谈话导入)师:谁听见了刚才报幕的老师说我姓什么?生1:你姓齐。生2:你姓于,叫于老师。师(板书):于永正。师:你们能不能笑眯眯地称呼我?生1~5(笑眯眯地):于老师。师:你们还可以叫我什么?生1~10:于老师、于永正老师于爷爷……于伯伯于永正先生(shēng)师:是啊,我比你大,我是先生(shēng),你是后生(shēng)。(学生被逗乐了)我是老师,应该叫我先生,应读轻声先生(sheng)。师: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生沉默了片刻)生1:于永正。师(拉着这名学生的手):到!终于有勇敢的站出来了。(生1激动得满脸通红,乐得合不拢嘴)师:叫我于老师、于永正老师…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师:147×60,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认真计算)生1:我是这样算的。(展示如下) 1 4 7 ×6 0摇0 0 0 8 8 2 8 8 2 0生2:老师,我用的是口算,方法是147×60……师:我要求用笔算!(教师打断了生2的发言,显得很不耐烦。这位学生很委屈地坐了下去。课后,我了解到:生2平常很少发言,非常捣蛋,成绩也不好,不大受同学欢迎)师:还有其他算法吗?(许久,才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生3:可以这样算:摇1 4 7 ×6 0 8 8 2 0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方法。(教师很高兴…  相似文献   

20.
一、紧扣课题,激发阅读期待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看老师写课题。(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读)(生齐读课题)师:什么叫鞋匠?生:专门从事做鞋子、修鞋子的人。师:说说你们心目中的鞋匠是什么样的?生1:我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修鞋的人,他们的穿着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