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促进国家助学贷款蓬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个具体措施,也是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的根本措施。但由于学生信用意识淡薄,学生贷款和个人消费中个人信用制度建立不完善,导致银行担心形成呆坏账,不敢全力推进助学贷款业务,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强化“诚信”教育,倡导“诚信”风气,才能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篷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析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及个人信用的缺失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远远无法满足贷款学生的需求。因此,政府、学校、银行等部门硌须尽快从加快诚信立法、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等几个方面共建风险防范体系。才能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学习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本身,还是从大学生贷还款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大学生信用制度是国家助学贷款健康推行的制度保障,势在必行。大学生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加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教育,加快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大学生个人信用联合征询系统是大学生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切入:更新观念,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担保制度,明确助学贷款额度在银行贷款业务中的最低比例,制定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政策,尽快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培养大学生的信贷观念和诚信意识,改变还款方式,出台国家助学贷款的减免条款。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并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助学贷款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我国缺乏完备的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助学贷款管理体制不完善;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有限.文章提出了构建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机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不健全,就业形势不乐观,缺乏监督惩罚机制造成的。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对策有:高校加强诚信教育,个人加强诚信意识;高校严格审查过程,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制约机制;改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加快生源地贷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大学生存在虚假申请贷款、违背用贷承诺、违约率居高不下等诚信缺失问题.原因为:(1)社会各种不良思想的存在及其影响,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滋生提供了外界环境;(2)相关贷款信用法律的不完备,对违规的大学生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矛盾.对策有:(1)尽快制定有关助学贷款的法律法规,为诚信建设提供法制保障;(2)加快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3)建立诚信教育的常规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4)强化诚信建设的舆论宣传机制,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保障教育权利,提高社会文明,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对策,给出了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过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实施以来,对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保持高校稳定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如学生诚信信息非对称性、银行贷款高风险性、高校低积极性、政府弱激励性等制度缺陷.针对这些缺陷,一方面应该继续完善"风险补偿金"制度,推进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建立"特别津贴"制度,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银行和高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大学生贷款、还款方面诚信缺失的问题,造成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文章对国家助学贷款面临信用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等方面,寻求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政策性优惠贷款,受到广大贫困生的欢迎。但随着高校助学贷款的发展,学生的还贷违约问题成为困扰银行和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贷款违约问题改善违约情况,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受贷学生、法律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解析违约问题的诱因,对银行、高校、国家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降低助学贷款违约率。  相似文献   

12.
实行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然选择。但部分大学生信用的缺失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并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免除他们的部分或全部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3.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且工作时间难以保证、解困资金太少不能满足需要、银行“惜贷”使助学贷款困难重重等是当前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如下对策:优化资助模式,以助学贷款代替学费减免,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勤工助学代替困难补助,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设立“服务契约贷学金”;积极拓展助因资金来源渠道,从农村挟贫贷款中划拨教育挟贫,建立经营性勤工助学基地,实现资助资金再积累;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主体职责,改革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实行弹性学分制,为勤工助学提供时间保证;加强信用立法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并举。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为高校在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高违约问题却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主要障碍,学生诚信出现重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在国家助学贷款中部分学生贷款、还款方面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提出了构建国家助学贷款失信惩戒机制的政策建议,并强调增强大学生诚信还贷意识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出发,分析当前高校新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贫困生界定困难,困难学生比例反常上升;实施过程中资助措施主次不分,比例分配不合理;资助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提出完善我国新资助体系的构思:建立健全资助政策法规,规范资助各方,加强监督;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利率,简化助学贷款手续,建立完善的信用环境,保证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主体地位;优化资助体系内部结构,强化资助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现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的重大举措,为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继续求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只要在实施助学贷款的整个过程中,正确履行职责和义务,这一支持教育的重大举措一定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实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则引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和新的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和高等教育收费理论是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逻辑起点和重要诱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则蕴藏着这两大理论科学内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门槛降低、规模扩大,贫困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提供助学贷款无疑是最主要的解决办法。美国是世界上助学贷款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无论是贷款资助的学生数还是助学贷款总额均位于世界前列。为此,借鉴美国在助学贷款制度方面的成功做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高职学生失信违约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影响了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发展。通过对高职学生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和危害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希望有助于助学贷款这项惠民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更好地造福民众。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促进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背景与实施现状出发 ,分析了银行“惜贷”的原因 ,着重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 ;依托专业网站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 ;加强信用立法 ,出台相关政策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树立大学生信用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