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伟民 《历史档案》1998,(4):96-100
太平军当年曾组建过一支庞大的马队,其投入的人(马)数量多时竟达两万余众;在北伐、天京破围战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太平军中一支不可多得的劲旅;太平军马队与清军、湘军在北方大平原、两湖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的鏖战冲杀,开创了近代史上敌我双方马队大规模捉对撕杀的先例,在"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时代为步、骑协同作战提供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战例.  相似文献   

2.
哈恩忠 《历史档案》2023,(2):F0002-F0002
这件咸丰帝亲笔“喜报红旌”匾额朱谕中,“适悉怀庆捷奏,遂书‘喜报红旌’四字”,字里行间流露着欣悦之情。“怀庆捷奏”即是清军围堵太平天国北伐时所谓的“怀庆大捷”。咸丰三年(1853)五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为主将,率兵两万,出师北伐,意图直捣北京。六月初八日,清廷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调动黄河南北两岸各路清军围堵太平军,在豫北重镇怀庆府(今沁阳)与太平军展开激战。太平军将怀庆城团团围住,在城外挖沟筑城,一面继续攻城,一面阻挡援军,两月余不克,情势危急。七月二十八日,太平军设计迷惑清军,然后假道山西直扑京津。  相似文献   

3.
动态     
由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历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太平军北伐13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八月十四至二十日在石家庄市召开。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北方召开的有关太平天国史的全国性学术  相似文献   

4.
关于太平天国北伐军出师人数,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太平军北伐出征时有十几万人,更多的同志持二三万说。虽然不少资料都说太平天国北伐出兵时只有三千人左右,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持北伐军二三万说的主要依据是倪在田《扬州御寇录》中的一节史料:咸丰三年“夏四月,……是夕,凤翔(祥)、以洸(晃)尽括城中资及妇孺送往金陵,遂掠仪征,纠贼二万为二  相似文献   

5.
《历史档案》2000,(4):42-42
本刊讯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守常先生编著的《太平军北伐丛稿》一书,日前由齐鲁出版社出版。该书计26万余字,集结了张守常先生近20年来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太平军北伐方面的论文近30篇。其中对太平军北伐中的一些重要史实进行阐述和考实,诸如北伐日志、北伐的路线、定都和北伐的决策、怀庆解围战、进攻天津问题、进攻北京问题、与北方白莲教的关系、北伐军的军数、北伐军的人数、战守高唐及最后在冯官屯的战斗情况,均做了翔实的论述。同时对北伐军重要将领林凤祥、吉文元等及镇压北伐军的清军将领僧格林沁、胜保等人物亦作有持…  相似文献   

6.
北伐太平军“裹胁”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5月13日,太平天国三丞相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部从浦口登岸北上,揭开了以北京为战略目标的北伐序幕。连同后续部队,北伐太平军编队出发时“共有15或13个军,2.5万多人”。至1855年5月31日李开芳部兵败冯官屯,两年中北伐太平军先后转战于苏、皖、豫、晋、直、鲁六省,频繁的战斗使北伐太平军的有生力量不断消耗。  相似文献   

7.
《历史档案》1985年第2期,刊载了崔之清同志的《太平军进军桂林决策的形成与实践考略》(以下简称《考略》)一文。认为1851年太平军攻克永安,至次年突围北伐时,并没有攻取金陵为都的计划。进军桂林的决策,也是1852年“4月13日在荔浦县境由洪秀全、杨秀  相似文献   

8.
《直隶河渠书》是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延请知名学者赵一清、余萧客、戴震等编纂的一部水利志书,也是陈仪《直隶河渠志》之后第二部直隶地区水利专志。与《直隶河渠志》相比,《直隶河渠书》在内容、体例、规模上都有了巨大进步,保存了历代特别是清代直隶地区大量的水利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同时,由《直隶河渠书》引发的公案作为赵、戴《水经注》案的附庸,也成为嘉庆以来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9.
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不断与清军作战,同时设立有水陆军,与清军转战于陆地以及水上。在太平天国中有一支不大不小的水军,在水军将领中有一位传奇色彩的人物——侯裕田,他指挥的水军在太平天国的战斗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伐战争 中,南方的国民革命军不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远不及北洋军阀强大,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南方军队如摧枯拉朽般一举战胜北方[1].这一结局大大出乎时人所料的同时,也让后来学者颇为困惑:北伐军到底是靠什么迅速取胜的?有学者认为:“北伐军之所以能‘赢在战场上’,恰恰是靠了无形战力的巨大作用”,“正是这样一种地缘文化的认同,对北伐战事起了决定性的影响.”[2]笔者对这种从时人政治思想言说和心态入手,肯定无形战力对北伐军战胜北洋军阀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结论并无疑义,但“宣传”与“地缘”,孰为这无形战力中的决定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4.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职务设计理念入手,提出了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原则和着眼点,然后落实到作为一个组织的图书馆工作中,从职务投入、职务丰富化、职务轮换、环境改造四方面来论述图书馆改革中应该进行的职务设计,以此来调动很有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