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基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利用CCR和BBC模型,对我国24个省市区的政府研究机构的R&D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政府研究机构整体R&D绩效不高,省际间差距大,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对R&D效率起正向作用;在资源投入上,R&D经费内部支出浪费严重;产出上,专利、论文及著作存在不同程度不足,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数、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的不足十分显著。最后就进一步提高政府研究机构R&D效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揭示中国R&D经费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从区域R&D经费总量及其内部结构--政府R&D经费和产业R&D经费三个方面,以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单位,通过集中度、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对1998-2004年以来区域R&D经费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区域R&D总经费空间分布高度不均衡,且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就其内部结构来说,政府R&D经费在空间上趋于均衡分布,产业R&D经费呈进一步非均衡分布,两者呈相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科技部《科技统计数据》近十年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在分析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00-2009年十年的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省市自治区R&D支出占GDP比重的差异性.文章还验证了这样一个假设:中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的R&D经费支出强度与人均GDP成大体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叶峰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2):59-62,67
通过采用浙江省2003—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浙江省科技投入各指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浙江省的科研经费支出、研发(R&D)经费支出和科技投入与服务业经济增长均呈现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最大的是科技人员总数,其次是科研经费支出,最后的是研发(R&D)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域研发创新能力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发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地区R&D创新能力,运用基尼系数、Theil指数、区域分离系数测算中国R&D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结果发现:基尼系数、Theil指数测算结果均显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曲线呈现S型,新产品销售收入呈现倒U型曲线.基尼系数显示:省域之间R&D创新能力的差异显著;Theil指数显示:地区内的差距主导潜在创新能力的差异;地区间的差距主导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郑凌燕  俞立平 《情报杂志》2012,(3):198-201,156
为研究科技创新的地区差距和影响因素,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选取R&D经费、R&D人员全时当量、信息资源作为投入变量,论文、专利、技术市场成交额等7个科技产出指标经TOPSIS评价后作为产出变量,基于面板数据采用岭回归分析科技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地区差距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D研发人员对科技产出的贡献最大,其次是R&D研发经费,信息资源的贡献最小。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地区差距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维持不变。R&D经费的地区差距基本不变,但由于R&D人员全时当量变化的地区差距拉大,从而稀释了信息资源地区差距缩小对减少地区科技产出差距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宋吟秋  吕萍  黄文 《科研管理》2012,(4):102-107
本文先对中美两国在R&D活动中实际支出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再利用效用函数理论来探讨中美两国如何将R&D的经费分配于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总称)和试验发展才是合理和有效的。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国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比例严重不足,而对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相对过高;美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从联邦雇员从事R&D活动的情况来看,他们投入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比例较大,而投入于试验发展的经费比例却较低;但从全美人员从事R&D活动的情况来看,他们在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上的经费支出结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企业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5年间29个省市(不包括海南、西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R&D支出、金融机构贷款等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政府科技资助和企业R&D产出之间没有固定的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分别研究,发现在中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促进企业R&D产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产出作用不显著;在东、中和西部的大多省份,企业自身R&D支出明显促进了R&D产出;在东、中、西部,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闫超栋  马静 《软科学》2017,(7):44-49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采用Moran's I指数、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法,对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地区差距及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中国信息化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水平最高,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落后;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地区差距呈上下波动的不稳定态势,但总体上趋于下降.互联网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地区差距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差距逐年缩小.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相对稳定,超变密度贡献不断增大;Kernel密度估计显示,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两极(多极)分化现象明显减弱,整体分布渐趋缓和,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人力资本不平等作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首先从理论方面分析人力资本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和作用。然后在实证分析中,采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衡量人力资本不平等,并将其加入经济增长方程,采用1995~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及其不平等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即人力资本分布不平等程度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状况及其内在成因。通过集中度、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文章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的成因:科技差距由“国家队”区域分布和“地方军”共同决定;“地方军”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国家队”区域分布取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国家队”与“地方军”虽然相互独立,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各省域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距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而随着地理阈值增加不断衰弱;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智力资本投入还是物质资本投入均能显著提升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从分区域来看,物质资本对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空间接近消失,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智力资本存量不足和层次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素  望玉丽 《软科学》2010,24(4):83-88
采用我国1995~2007年分地区的福利性财政支出数据,应用基尼系数方法测算我国省(市)间公共福利差距。通过计算基尼系数的地区构成,发现东、中、西三地区间的差异是我国福利性财政支出差异的主要来源。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比较各地区福利性财政支出基尼系数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东、中部各省(市)公共福利差异程度之间的关系正负交替出现,但最终负向趋于平稳;西部地区两者之间一直存在负向且稳定的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小青  周建 《软科学》2012,27(7):113-117
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披露R&D支出的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尝试超越传统的输入-输出(I-O)模式,探索董事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董事会信息异质性对企业研发战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职能背景异质性与R&D支出正相关,董事会教育程度异质性与R&D支出负相关,董事会行业背景异质性对R&D支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R&D投入比例偏低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针对我国R&D投入 /GDP的现状 ,对有关R&D投入方面的主要理论作出述评 ,基于相关理论和作者的研究 ,建立了一个R&D投入、知识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模型 (RKY模型 ) ,并利用此模型对我国的R&D投入 /GDP比例偏低的原因作出说明。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我国R&D投入现状说明我国经济形态尚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 ,此外的原因还有较低的“R&D学习”效率和知识的贡献弹性系数、长期采用的技术引进战略及相应技术创新活动集中于“U -A模型”的过渡性和明确性阶段。本文所提出的RKY模型亦解释了“U -A模型”中明确性阶段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活动均减少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使用2002-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各地区的R&D效率,并以R&D经费投入强度和政府R&D投入作为量化区域R&D公平的指标,随后构建Markov链模型将我国区域R&D公平与效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比较其马太效应大小,并构建二者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R&D公平的马太效应程度更加明显,那些享有高额R&D资金的地区始终获取充足的资助金额,而大部分地区却一直陷入R&D资金不足的窘迫局面,因此R&D公平问题更应该优先调节。本文认为政府应重点关注那些低投入高效率的省份,加大其R&D投入力度,既可以调节R&D公平的马太效应问题,又可保持我国区域R&D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浙江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助的途径、总量规模及结构分布现状;比较了浙江与国内外主要地区在政府直接资助企业研发投入上的差距,并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考察了政府直接资助与企业资助研发支出之间的正向关系,认为当前政府资助能有效激发企业R&D投入的增加,为此呼吁当前政府应给予企业强有力的直接科技资助支持。  相似文献   

18.
许自坚  王辉 《科研管理》2019,40(9):130-138
研发支出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一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研发支出的研究也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企业的组织资本的角度,以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其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组织资本对研发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一步验证了高组织资本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显著高于低组织资本的企业。此外,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率高于国有企业,且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组织资本越高研发支出率也更高,但在国有企业中此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芳 《软科学》2007,21(6):50-54
从代理理论出发,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研发数据,对公司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的相关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而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其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性质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  相似文献   

20.
以2010-2012年宣告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并进行行权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研发支出行为的影响。发现,在基数期公司研发支出强度与是否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呈显著正相关;而在行权等待期公司研发支出强度变化与是否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经理人存在很强的动机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操纵,以获取由股票期权激励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研究还发现,经理人管理权力加剧了这种操纵行为,作为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了一定的治理作用。本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者调整相关股权激励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