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硫酸钛催化合成α-萘乙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硫酸钛作催化剂,α-萘乙酸和甲醇直接酯化合成α-萘乙酸甲酯的优化反应条件:醇酸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α-萘乙酸质量的3%,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酯的收率在96%以上,纯度达99.73%。  相似文献   

2.
将红楠枝条用100ppm和150ppm以及200ppm三种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处理后进行扦插实验,结果表明:红楠扦插的最好时间为12月份,用100ppm的α-萘乙酸处理的红楠枝条成活率最高,可达78%.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α-萘乙酸(NAA)处理菊花插穗生根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液剂、脂剂、粉剂处理菊花的脚芽及嫩茎,冬季在日光温室内观察其发根情况与浓度的相关性.经研究发现,不同浓度、不同剂型的α-萘乙酸对菊花脚芽的发根比对照早一周时间,另外,嫩茎的成活率比对照高出25%~30%.  相似文献   

4.
赵伟杰  李瑞玲 《天中学刊》2010,25(5):15-16,96
重氮β-萘乙酸甲酯与N-(对硝基苯乙烯基)-吗啉在铜盐催化下反应,能以较高的产率制备4-氧代-4-(4-硝基苯基)-2-(2-萘)-丁酸甲酯.实验分析了催化剂、反应溶剂对这一反应的影响,发现六氟乙酰丙酮铜Cu(hfacac)2催化剂得到的收率最好,所有被测试的溶剂都能以高产率得到产物4-氧代-4-(4-硝基苯基)-2-(2-萘)-丁酸甲酯.  相似文献   

5.
通过α-萘乙酸和SOC l2在无水苯中反应制得α-萘乙酰氯,然后再与硫氰酸钾反应生成α-萘乙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萘乙酰肼进行加成反应,合成新型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N-α-萘乙酰基-N′-α-萘乙酰氨基硫脲,产物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测定。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对水稻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1-萘乙酸甲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1_萘乙酸和甲醇直接酯化合成 1_萘乙酸甲酯的优化反应条件 :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的 6 % ,醇酸摩尔比为 16 :1,回流反应 5d ,酯收率达80 % .  相似文献   

7.
通过α-萘乙酸和SOCl2在无水苯中反应制得α-萘乙酰氯,然后再与硫氰酸钾反应生成α-萘乙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萘乙酰肼进行加成反应,合成新型酰氨基硫脲类化舍物N-α-萘乙酰基-N’-α-萘乙酰氨基硫脲,产物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测定。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对水稻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发酵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50转、发酵时间为144h的条件下,通过摇瓶实验发现,在发酵液中分别添加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对裂褶菌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添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mg L,0.2ppm,0.1%,0.2ppm,0.5ppm。在所选的几种生长因子中,添加油酸对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最佳添加因子。  相似文献   

9.
紫苏籽中脂肪酸及主成分α-亚麻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苏籽脂肪酸的组成和主成分α-亚麻酸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紫苏籽中脂肪油进行提取,并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鉴定.由紫苏籽中分离鉴定出8种脂肪酸,占紫苏籽油总量的95.80%.主要含有α-亚麻酸66.45%、棕榈酸17.30%、亚油酸2.62%、油酸2.2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成分α-亚麻酸进行了定量分析,含量为275 mg/g.  相似文献   

10.
以脱镁叶绿酸-α甲酯1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将其转化为焦脱镁叶绿酸-α甲酯2.选择四氧化锇为氧化剂将其3-位乙烯基氧化成甲酰基,在碱性条件下,与姜黄素进行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联有姜黄素化学结构的卟吩衍生物4,所得叶绿素衍生物均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提高氮磷至N-120 kg/hm2、P2O5-80kg/hm2,同时增施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净同化率.同时表明,增施磷钾肥不同处理效果不同,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用量为:N-120 kg/hm2、P2O5 -80kg/hm2、K2O-170kg/hm2、农家肥104kg/hm2.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属食、药两用真菌,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保健功能,市场前景良好.探讨在原有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剂量的α-萘乙酸,分析比较其对金针菇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生产剂量.  相似文献   

13.
在发酵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50转、发酵时间为144h的条件下,通过摇瓶实验发现,在发酵液中分别添加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对裂褶茵茵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添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mg/L,0.2ppm,0.1%,0.2ppm,0.5ppm。在所选的几种生长因子中,添加油酸对茵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最佳添加因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抑芽方法对烤烟上部叶尼古丁含量的效应;采用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打顶高度和采收方法对烤烟上部叶尼古丁含量的效应。结果表明:50%的中心花开放时打顶,并用《灭芽灵》灭芽的上部叶尼古丁含量低;30%的中心花开放时用《灭芽灵》灭芽,50%的中心花开放时打顶的上部叶尼古丁含量较低;50%的中心花开放时打顶人工抑芽的上部叶尼古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三十烷醇、2·4-D(2·4-二氯苯氧乙酸)、GA(赤霉素)、α-NAA(α-萘乙酸)处理金针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实体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不同处理浓度2·4-D对菌丝体均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温α-淀粉酶处理浓度和时间对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影响,为准确测定NDF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为原料,开展5批试验,每批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每批试验中,分别用0、0.5、1.0、1.5和2.0 g/L高温α-淀粉酶对其在75℃处理24 h,研究高温α-淀粉酶的浓度对淀粉消失率和NDF测定结果的影响;用2.0 g/L高温α-淀粉酶在75℃对饲料原料分别处理0、12、24、36和48 h,研究高温α-淀粉酶的处理时间对淀粉消失率和NDF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温α-淀粉酶的浓度升高,玉米、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淀粉消失率分别线性提高(P0.05),但对豆粕的淀粉消失率影响较小(P=0.401)。玉米和豆粕的NDF测定结果分别线性降低(P0.05),但对玉米秸秆(P=0.300)和黄豆秸秆(P=0.144)的NDF测定结果影响较小。随着高温α-淀粉酶处理时间的增加,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淀粉消失率分别线性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NDF分别线性降低(P0.05)。结论:添加高温α-淀粉酶能够有效降低饲料原料中淀粉含量,淀粉酶添加量越大或处理时间越长,对淀粉含量降低效果越明显,饲料原料的NDF测定结果就越准确。在本试验中,用于测定饲料原料的适宜α-淀粉酶的浓度与时间分别为2.0 g/L与24 h。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浓度三十烷醇、2·4_D(2·4_二氯苯氧乙酸)、GA(赤霉素)、α-NAA(α-萘乙酸)处理金针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实体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不同处理浓度2·4_D对菌丝体均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叶绿素-α重要衍生物脱镁叶绿酸-α甲酯1为研究对象,与溴化氢反应生成亲电加成产物卟吩2,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四氧化锇作用,其7-8位的碳碳双键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邻位二醇卟吩3.讨论了卟吩环系的共轭体系和芳香性质,以及与化学反应活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抑芽方法对烤烟上部叶尼古丁含量的效率;采用双因子随机组组设计,研究不同打顶高度和采收方法以考烟上部叶尼古丁含量的效应。结果表明:50%的中心花开放时打顶,并有《灭芽灵》灭芽的上部叶尼古丁含量低;30%的中心花开放时用《灭芽灵》灭芽,50%的中心花开放时打顶的上部叶尼古丁含量较低;50%的中心花开放时打顶人工抑芽的上部叶尼古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苯甲酸甲酯和二甲基亚砜在氢化钠的存下发生缩合反应,然后通过pummerer重排合成α-羰基一硫代半缩醛,通过条件试验,优化了反应条件为:NaH10g,DMSO150ml,苯甲酸甲酯20ml,反应温度65℃,酸化的酸度PH=1.5,大大提高了产率:8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