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想要充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有必要实现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基于此,为提升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探究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融合的解决路径。在明确教育整体性原则、人文精神价值观、素质教育理念、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等四方面学理支撑的基础上,分析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融合的必要性,两者的融合满足“三全育人”的教学方针,可以促进高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并树立正确的三观,落实学校的教育任务。针对高校对思政教学的重视度较低、缺少有效的融合方法、教育资源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需改进等融合课程思政与武术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对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优化融合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的解决路径。以期通过此次研究,为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完美融合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武术项目作为中华传统运动项目,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但有助于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也有助于促进中学生道德素养与品格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武术教学中“课程思政”渗透的重要意义,之后阐述了“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学武术教学中蕴涵的育人元素,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武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校体育中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视度普遍较低,难以践行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如“身体锻炼与思政教育脱节”以及“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统筹联动错率低”等问题,且日趋白热化。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自身定位,如何与体育学科建设同向同行,如何与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形成联系,如何与体育思政课程方骖并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体育知识功能间进行多维转化,彰显出体育思政育人的民族精神;从体育育人主体间加强协作创新,凸显体育思政育人的竞争意识;从体育教育风向标引领开展强国思想,体现体育思政育人的爱国主义。分层有序的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张开臂膀”且“脚踏实地”向社会主义建设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进行解读,发现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制约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取得重要突破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政元素缺乏系统梳理、片面强调技术教学、教师思政能力欠缺、实施纲要尚未出台等,提出以全面发展统摄武德教育、以学科特色坚守文武兼修、以育人成效引领课程改革、以实施纲要规范教学实践,促进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立春 《体育科技》2023,(4):114-116
电影《夺冠》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排,讲述了中国故事和集体记忆;以真人原型为基础,找寻国家、集体和个体的精神轨迹,挖掘“女排精神”“体育精神”的价值所求,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创新探索提供了思路。通过对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基本内涵的探析,认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坚守体育课堂,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价值导向,以体育知识、技术等为载体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重要内容资源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协同效应,聚焦体育项目教育、行业育人,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贯穿于高校公共武术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武术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从立德树人、价值引领、全程育人理念来分析高校公体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深入挖掘武术课程所含思政元素,旨在形成武术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效应,进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刘敏 《武当》2023,(10):70-72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政内容深度融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去,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整个高校育人的全过程。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为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课程思政”的背景、“课程思政”理念的产生、课程思政的发展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国内外研究基本概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研究,包括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结合武术专业的特点,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探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高校武术课程的"育人"价值,重点挖掘和提炼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思政元素,并以实践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具体解析。研究表明:(1)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文化自信、规则意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6个方面;(2)在武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武术散打、太极拳等不同技术模块教学,以及穿插于课间的武术历史故事讲解渗透相应的思政元素。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已经显示了显著的成效,真正实现"以武育人"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森 《武当》2023,(1):68-70
“课程思政”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逐渐养成良好品格极为重要,且通过“课程思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尤其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其基于目前“大思政”的背景之下,武术课程必须从课程设计、教师政治素养等多方面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学校武术教学的有机融合。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立足于“课程思政”视角之下,针对将其融入学校武术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标”出台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中小学武术教育凸显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学校武术教育要做好育人功能的教学设计,要挖掘中国武术的思政内涵,在思政理念下提高武术课程的趣味性,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梳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特点、类型、条件与要求。旨在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学科融合契合点,发挥体育课程思政促进学生身、心、行共同进步的价值意蕴,同时依据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特征,探索二者协同育人的实践逻辑,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具有较强的“育人”属性,同时也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何将“学思融合”的育人属性与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融合发展成为现代高校武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学思融合”和“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尝试对高校武术教学课程开展重构设计,具体体现为:(1)拓学创思,描绘高校武术教学故事情景、生活展现情景和音乐渲染情景;(2)研精致思,实施差异化教学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综合运用;(3)好学深思,引入“吾尔多”和“攻防对抗”方法的科学性;(4)群学辩思,构建现代化高校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学思融合”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发展的方式有助于共同构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高质量发展的主轴线。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88-188,190
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武术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内容,高校的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挖掘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何雪芹 《武当》2023,(1):62-64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学和政治课程“同向同行”,从而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推动武术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意义重大。对高校武术教学中课程思政的价值进行阐述,深入剖析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存在的问题,全面探讨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为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武术课程育人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下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育人报国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领略武术冠军风采、组织校园武术赛事和打造互联网+武术为教学方略;以构建武术知识体系、丰富武术教学案例、凝练武术育人成效、领悟武术运动内涵、宣传武术运动文化、建设武术精品课程为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新商科背景下,以国标为依据,基于OBE理念,选取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设计了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具有学校统一与专业结合的特点的“学校通修课程+大类学科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第二、三课堂”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地方财经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特点在于:坚持目标导向,课程体系设计聚焦全过程育人;构建专创融合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坚持多元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建设方向是保证学生在体育课程习得的体育素养的同时能够习得道德素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就是在体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基于体验式项目活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从顶层设计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高”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双高”院校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双高”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双高”院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双高”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想在“双高”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就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传播思政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思政要求、在教学评价上定好思政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改革致力于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资源,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在此目标指引下,体育类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运动心理学是体育类高校体育运动类专业的本科骨干课程。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天生就有追求身心成长和能力发展的倾向,但需要环境提供持续的营养和支持。基于此,运动心理学课程思政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立足于对学生个体特征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分析,紧紧围绕如何满足其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来设计并实践激发和内化学生协同吸收专业知识和思政资源的动机环境,在具体教改中实现了5个方面的经验:以生为本,精心引入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思政资源来激发动机的教学内容上的“精”;“师”是基础,着力构建专业教师团队确保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上的“专”;问号课堂,“问”出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思政资源的教学过程上的“问”;活学活用,构建问题情境促进思政资源内化的教学设计上的“活”;知行合一,做中学,磨砺意志深度夯实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上的“实”。另外,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还需注意完善教师全员育人的教学理念、着重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打造多部门协同合作的“育人共同体”,以构建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