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发展农业的实践,实行规模经营才能实现规模效益。西方发达国家一开始大都以土地兼并、小农破产来扩大土地规模,获得规模效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老路。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资源少、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而且农业生产是依靠两亿多农户分散经营的,加之受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影响,农民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农户家庭既是一个基本生产单元,又是一个社会组织细胞,它不仅在生产经营中自负盈亏,而且还承担着养老、抚幼、医疗等社会保险功能。鉴于这种特殊国情,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长期不变。另一方面,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即在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的格局下,通过充分发挥集体经营层次“统”的功能,把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2.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频频出现的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之一。土地兼并现象发展到高潮往往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后期,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会促发两个矛盾:一是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和地主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频频出现的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之一.土地兼并现象发展到高潮往往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后期,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会促发两个矛盾:一是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和地主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袁洪 《云南档案》2008,(10):14-16
清代前期,昭通地区的农业有所发展。地方官吏在改土归流后采取了一些安定社会、发展生产的措施,如:招募农民到昭通开垦、兴修水利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由此推动了昭通地区的农业开发,使昭通的社会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村深入改革中,许多地方正在注意抓好三件事,就是稳定承包制、改革乡镇企业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有些地方开始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央领导同志在了解这一新情况后指出,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农民有了新的就业机会,二是农民有一笔资金积累用作投资。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地方,不解决规模经营,农业要倒退。现在农业现代化已真正摆到日程上来了,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就要把农业规模经营和创汇农业现代化作为先行。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搞机械化、规模经营、科学技术等等,就是要搞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科学化。农业没有规模经营,就谈不上现代化。现在,我国一些农业经济比较发达、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和大城市郊区,大批剩余劳力转入乡镇企业和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6.
国家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农民传统“小而全”的传统种植方式却难以承载农民对于致富的渴望。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专稿《跨国合作引发种植模式的变革》,报道了依安县遵循土地流转政策,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依托龙头企业推行“四区轮作”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做法。报道播出后,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迪,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如何发展,广泛推动农业种植模式的调整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廷斌 《大观周刊》2012,(21):49-4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三产业的蓬勃兴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业不再是一些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对士地的依存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避免农村土地的闲置抛荒。  相似文献   

8.
以移动手机终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格局,并深刻影响着其历史进程,使农民的社会生活呈现出诸多变化和特点。陕西省神木县是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这一地区农村居民新媒体使用和信息传播状况的调查和反思,对于了解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之间的关系,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体合理使用新媒体发展县域经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农业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主义”的概念来源于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时使用过的“农民社会主义”一词。民粹派从抽象的道德观念出发,否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意义,迷恋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把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占有制视为社会主义理想王国。这是在农民人口占多数,小生产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批判农业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苗霖霖 《兰台世界》2016,(1):99-101
上京路是设置于金朝上京地区的地方行政建制,这一地区地广人稀、土地和渔业资源极为丰富,这也使其不仅成为金朝的农业主产区,更成为畜牧业、渔业和盐业的重要产地,产品不仅可以自给更能供给全国,对金朝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4.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职务设计理念入手,提出了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原则和着眼点,然后落实到作为一个组织的图书馆工作中,从职务投入、职务丰富化、职务轮换、环境改造四方面来论述图书馆改革中应该进行的职务设计,以此来调动很有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