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健脾生血中药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探讨了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的变化,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在改善类脾虚、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同时,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选用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每组15只.采血测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进行血浆心钠素的放免测定.研究表明,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对心脏内分泌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健脾生血中药能促进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能显著降低由于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升高的血乳酸浓度,并显著增加由于疲劳造成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的减少.健脾生血中药在补脾生血、改善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显著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心肌营养与代谢,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健脾生血中药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探讨了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的变化,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在改善类脾虚、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同时,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选用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每组15只。采血测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进行血浆心钠素的放免测定。研究表明,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对心脏内分泌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健脾生血中药能促进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能显著降低由于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升高的血乳酸浓度,并显著增加由于疲劳造成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的减少。健脾生血中药在补脾生血、改善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显著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心肌营养与代谢,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类脾虚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药致泻结合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对类脾虚运动性疲劳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建模3周,复健2周。根据大鼠的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结合观察体重、饮食量、粪便和精神状态监控建模过程。实验结果:建模3周期间,每周末定量负荷后相同时点血乳酸值持续上升,训练后安静状态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持续下降,表明已呈运动性疲劳状态。建模21天后,大鼠呈脾气虚证状。自然恢复1周后,大鼠的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基本恢复,但经健脾益气中药复健较自然复健快,反佐类脾虚证的成立。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致泻结合递增负荷跑台训练的方法,能建立类脾虚运动性疲劳模型。  相似文献   

4.
慢性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心脏心钠素内分泌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递增负荷跑台练习,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应用血浆放射免疫测定、免疫组织化学、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慢性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含量及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慢性运动性疲劳可使心脏心钠素内分泌功能降低,表现为血浆心钠素含量和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减少,不利于运动应激中心脏内分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Cystatin C和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探讨其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游泳运动建立疲劳模型,随机分为安静组(A)、运动即刻组(B)、运动后24h组(C)、六味地黄汤安静组(D)、六味地黄汤运动即刻组(E)、六味地黄汤运动后24h组(F),A、D组休息状态,B、C、E、F组游泳训练。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Cystatin C和β2-MG。结果:A、C、D、F组血Cystatin C和β2-MG值明显低于B、E组(P<0.01)。另外,与B组相比,E组血Cystatin C和β2-MG值明显降低。结论:六味地黄汤可降低血清Cystatin C和β2-MG,直接或间接维持肾小球的通透性,对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运动性疲劳有消除和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强化训练导致疲劳的大鼠模型,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运动疲劳状态下,大鼠心室肌线粒体和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应用理气扶正中药复方对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结果表明:理气、扶正类中药“体复康”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功能,并有效地减少运动应激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对力竭性游泳大鼠心肌组织MDA、GSH 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于探讨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GLN)对力竭性运动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力竭性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补充与不补充GLN对比观察大鼠力竭运动后18h心肌组织中MDA、GSH含量的变化,评价GLN对运动机体心肌组织抗氧能力的影响。结果(1)心肌组织MDA含量,单纯运动组比安静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补充GLN运动组心肌MDA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单纯运动组;(2)心肌组织GSH含量,补充GLN安静组高于安静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补充GLN运动组高于单纯运动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充外源性GLN有助于提高运动机体心肌组织中的GSH含量,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外周血mir-24和大脑皮质bax基因表达变化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Wista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一次性力竭运动组(E组)。力竭运动后即刻和24h取各组外周血和大脑皮质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TUNEL法等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mir-24和大脑皮质内bax基因表达情况和凋亡情况。结果:1次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外周血mir-24和大脑皮质内bax基因的表达均升高(P<0.05),24小时后均基本恢复到安静水平(P>0.05),这与TUNEL检测到凋亡情况一致。结论:凋亡可能是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机制之一,外周血mir-24可能作为运动性疲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祝自新 《体育科学》2012,32(9):75-80
目的:探讨补充紫芝多糖粉对雄性SD大鼠力竭运动所导致的运动表现、能量代谢及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控制组(C)、力竭组(E)、力竭低剂量紫芝组(EL)、力竭中剂量紫芝组(EM)及力竭高剂量紫芝组(EH),每组8只。力竭给药组大鼠分别以文献常用剂量为100mg/kg、200mg/kg、500mg/kg剂量空腹紫芝多糖溶液灌胃,控制组和力竭对照组大鼠服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服用30天后,将控制组大鼠直接处死,4个力竭组做跑步运动至力竭后处死,采集其血液、肌肉及肝脏样本,分别测定血浆中葡萄糖(GLU)、乳酸(LAC)及血尿素氮(BUN)浓度,血浆中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ST)、丙胺酸转胺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体重、跑步时间(力竭时间)、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能量代谢方面,与C组相较,E组的肌糖原含量、血糖浓度显著降低、血尿素氮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E组相较,EM组血糖浓度及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而EH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余数据均无显著差异。跑步时间方面,EL组、EH组较E组显著延长(P<0.05),且EH组较EL组显著延长(P<0.05),而EM组只有增加的趋势。组织损伤方面,E组血浆AST、ALT、CK及LDH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与E组相较,EL、EM及EH组的AST、ALT、CK及LDH活性皆无显著差异。结论:补充紫芝多糖粉可以显著增强大鼠运动表现和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能一定程度减轻心肌、骨骼肌、肝脏损伤;另外,补充高剂量(500 mg/kg.d)紫芝多糖粉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最好,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后出现运动性疲劳做出中医分型与诊断,同时监测与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的代谢物质[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BUN)]等生化指标.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症为多,占54.4%;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C K、LDH、BUN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高于实验前组低于疲劳组.结论:用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能较灵敏地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为中西医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地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已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体育管理学采取案例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传播的内容进行了取向,提出在学校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应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进取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精神、和谐发展精神、道德规范精神、全球化精神。还明确了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传播的现实意义,认为理论学习、多渠道宣传和体育实践是学校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欧盟体育白皮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欧盟体育白皮书进行研究,分析欧洲国家政府对体育的认识、主张和方针政策.欧盟体育白皮书主要包括:导言、体育的社会作用、体育的经济层面、体育组织、后续计划及结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通过体育可以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帮助维护社会公平;倡导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多种融资手段可以使群众体育得到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4.
茅鹏 《体育与科学》2011,32(1):89-93,112
钟文先生在《人民日报》慨叹"三大球的沉沦"。"三大球沉沦"的直接表现是球场战斗力软弱,深层原因是训练思路问题。球队实力并非束缚于固定因素,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训练方法乃竞赛生死之间灵活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多场排球比赛录像与现场比赛进行分析,并查阅有关资料,进而对比排球比赛双方技术统计,总结现代排球比赛中的主要技战术变化以及训练重点,得出在排球比赛中,一支队伍如果有着较强发球能力、拦截能力与攻击性,那么这支队伍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国内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偏重于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成绩和物质奖励等“物化”成份的研究,而忽视同步提高其精神力量和道德水准的问题,本文提出树立“夺标育人”的竞技新思想,以求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心、群协作能力,促进国家竞技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地向“以人为本”的思想过渡。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重新梳理了影响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外部环境中各种不良的时代性因素,讨论并分析了这些不良的时代性因素对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危害与影响,进而基于大健康教育的视角,提出了四点对策,为学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进行校园篮球文化教育的意义作用与功能。为体育文化教育方向提供参考意见,指出学校在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再论竞技能力——对若干理论误区的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逻辑学原理为依据,对竞技能力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对竞技能力研究存在的问题有:竞技能力定义的非统一性,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非同层性,竞技能力阐释的非包容性,竞技能力培养途径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运动对艾滋病人免疫系统影响的世界研究概况、运动疗法对我国艾滋病这一弱势群体实施的必要性、运动疗法的适宜运动形式、运动量、运动时间、把握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对艾滋病人参加运动延缓艾滋病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