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现代课程研究兴起和发展于美国社会对于社会效率的狂热追求中,在工具理性的控制下,课程研究和开发追求效率,强调控制,由此导致产生了一些异化现象,比如,工具理性宰制下的目中无人,课程目标的原子性和先验性,课程结构和内容的预定性和分封性,课程实施的控制性和忠实性,课程评价的扭曲性和偏态性等。  相似文献   

2.
课程实践的现实从目标到内容,从实施到评价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命意义的异化现象,其原因在于工具理性对人文的宰制,人才选拔方式的单向度以及课程组织的僵化滞后。实现课程实践的生命意义应转变课程实践观念,改革课程评价方式,重构校本课程角色。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小学艺术课程存在诸多“异化”现象,如课程目标功用化、课程内容空心化、课程实施虚无化等。为避免艺术课程异化,就必须让艺术课程观回归,即要让人们认识到艺术就是艺术,它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这种价值是其它任何课程不能僭越和取代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小学艺术课程应是“无用”的、“美”的、“体验”的课程。同时,为了实践这一回归后的艺术课程观,应采取以下对策:从“成人”的角度认识艺术课程;以“专业”的方式实施艺术课程;从“开放”的体系评价艺术课程。  相似文献   

4.
小学中段语文课程评价的实施策略,要建立在对根本问题的分析之上。针对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混为一谈”和“泛泛而谈”,针对作业评价中的“严重异化”和“严重窄化”,针对阶段性评价中的“无情境化”和“单一化”,笔者分别提出了实时式评价与嵌入式评价、教学视域作业与课程视域作业、情境性纸笔测试与综合性非纸笔测试,并举例说明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0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与行为主义相比,建构主义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强调知识的“人格性”。建构主义对职业课程的影响体现在课程目标上。强调课程目标设置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强调学生的背景经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在实际情景中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在课程评价中强调采用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个性进行评价,有利于实现课程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以“工具理性为价值取向”,导致课程评价侧重认知目标,忽视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强调以预设目标为尺度,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由专家、教师完全操纵,学生成为评价的旁观者。本研究以多元化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提倡一种动态的多元化课程评价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受科技理性(也叫工具理性)的影响,现代教育评价由于过分强调客观、统一,遇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教育评价的灵活多样性问题;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现代教育评价灵活多样性问题的理论基础突出三个方面,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现代教育评价的灵活多样性问题贯穿于教育评价的始终和方方面面,教育评价的每一道工序甚至于每道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等都是提高现代教育评价灵活多样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极为重视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板块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价建议”,并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这些都是创新课堂评价模式的指南及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徽 《现代教学》2005,(10):54-56
[本书简介] 本书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小威廉姆E·多尔的第一本专业代表著作。本书运用宏观综合的视野,描绘了后现代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以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作者首先深刻批判了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体系,认为这种课程理念与体系已沦为一种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教育与课程从而被彻底工具化了,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作者进而提出了一种超越现代工具理性的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这种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了混沌学、过程哲学等思潮, 提出了以“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为标准的后现代课程设计思路,这是对具有工具理性性格的“泰勒原理”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麦当劳化”—一个社会学视角的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当劳金色的拱门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富有意义的象征符号-理性就的铁笼中成功。麦当劳化所贡献出来的核心概念是“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这既是麦当劳成功的秘决,也是工具理性所追求的核心理念,还是工具与性的课程模式对课堂教学的期待与评价。所以,本文借用“麦当劳化”这一形象的概念来剖析工具理性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功绩与弊端。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时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从建构主义课程观出发,有必要对幼儿园课程目标进行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进行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进行再认识,以及对课程评价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实施,历史选修课程的“命运”也在悄然变化,逐渐背离了课改的正确方向,出现了三方面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常规管理中的几个“不等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它是将教学管理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基本做法制度化、明确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当前,一些学校常规管理的异化现象较为严重。学校实行的“规范化管理”把充满个性的教师群体看成了“物”,一味强调制度制约,忽视了人本因素,下面笔者就当前常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本身就反映了课程文化的创新。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具有工具理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程评价上强调对学生、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者,面对新课标:“教师首先要学会适应,其次是积极实践,再次是努力创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观摩了一线高三教师的备考复习课。观摩中发现高三语文教师备考策略存在着一种工具性异化现象,即以技巧、方法作为工具来操作人文性的内生性问题。这种受考试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影响下的备考复习策略,不仅直接导致备考效率低下,而且将导致学生只低头追逐工具性的知识,没有抬头看天的人文性情怀。为此,笔者认为高中备考不能让课程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中国大学生的生涯意识正在被唤醒.大学生在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出现了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唯目标论”等现象,表现出极强的盲从性和功利性.文章从工具理性的视角反思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  相似文献   

18.
受科技理性(也叫工具理性)的影响,现代教育评价由于过分强调客观、统一,遇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教育评价的灵活多样性问题;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现代教育评价灵活多样性问题的理论基础突出三个方面,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现代教育评价的灵活多样性问题贯穿于教育评价的始终和方方面面,教育评价的每一道工序甚至于每道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等都是提高现代教育评价灵活多样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园本“超市课程”实施过程中,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开发了课程评价工具——“小护照”。“小护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儿童对话实现,本质上是协商对话、互动发展的过程。“小护照”评价贯穿园本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实施“小护照”评价,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成长和课程的生发。  相似文献   

20.
形成性评价是课程和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其产生和发展基于现代教育关注“多元、民主、生命、主体”理念,其存在和实践又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普及的重要推动力。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实施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案例,有利于从理念上、技术上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形成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的真正实施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