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微电子、集成电路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微电子器件物理"专业课程的作用十分重要.针对"微电子器件物理"课程中物理机制内容晦涩难懂的问题,基于自研半导体器件虚拟仿真平台设计了相关教学内容和仿真实验,讨论并展示了平台简单易使用的优势及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促进作用,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微电子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详细阐述了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内容。针对微电子学专业的特点,微电子学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建立微电子设计中心和重建微电子器件和工艺实验室。并开设了两大实验系列: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和微电子器件工艺综合实验。该实验室的建立达到了微电子学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利用Silvaco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研究了不同注入条件和结构参数对大功率晶体管直流增益(HFE)的影响,清晰、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晶体管电学参数、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之间的联系。表明将器件仿真技术应用于微电子工艺实验教学,可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器件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电子器件》是电子信息与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微电子器件的实际结构、刻蚀技术、镀膜技术、封装技术以及过程检测技术等。本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大。针对微电子工艺基础课程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多年的MEMS器件加工经验,本文从苏州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加工平台为教学实习基地,建立了理论授课、微纳加工工艺培训、参与微项目研究以及完善有效的实验考核方案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方式。教学研究表明,通过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应基于"微电子器件基础"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根据微电子行业对人才要求改革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理念,将微电子器件设计仿真与理论计算紧密结合在"微电子器件基础"教学体系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器件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其微电子器件设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电子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现行的硅基微电子技术,还要能够应对行业未来的重大技术变革,引领时代发展。作为本科生“微电子器件基础”的进阶课程,“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是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研究生对器件物理知识的熟识程度直接影响其半导体器件分析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本课程改革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指导,通过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模块化的知识地图,将最新学术成果和行业动态融入教学内容,并利用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等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评体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课程参与度。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为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电子器件实验"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对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至关重要.以"微电子器件实验"课程为例,通过探索实验实践环节中培养开放创新能力的方法,提出了3个方面的课程建设方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通用实验仪表和设备,掌握通用测量方法,为后续科研实验或产品研发奠定基础;学生自主设计测试电路并选择元器件,随后自行搭建电路并进行测试分析,培养学生开放创新能力;学生自主编写程序并控制实验仪表进行自动化测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电子课程设计是微电子等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实验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本文针对微电子等专业的本科生,改革微电子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内容,涵盖从微电子工艺器件,到集成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9.
将纳米科学与检测技术相结合,采用静电诱导自组装工艺制备石墨烯薄膜作为敏感材料,基于555多谐振荡器与单片机设计了石墨烯薄膜应变检测仪实验装置,并对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柔韧性以及良好的恢复特性。以"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应用"为主线,促进了微电子、纳米技术、工程材料、信息检测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239-242
为适应微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微电子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微电子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微电子设计实验室和微电子工艺实验室。实验教学开设了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和微电子工艺综合实验。学生在此完成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的整个过程,并对制造的芯片进行测试和分析。微电子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实践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及传统实验体系的特点及弊端,指出传统能动类实验实践课程种类少、综合性差、可拓展性不强。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开放共享性、自主创新性、综合设计性”的理念为主导,提出了能动类虚拟综合实验实践平台的构建框架,平台横向覆盖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三大基础课程模块及新能源模块,纵向采用通关式、层层递进的操作模式,使学生通过“基础实验—拓展实践—项目设计”各个实践环节的操作,由浅入深地实现基本实验能力的加强、自主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将多课程知识交叉运用的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袁启旺 《高教论坛》2009,(12):80-8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密切的横向联系性在教学设计时常被忽视.基于课程内容之问的内在逻辑性.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实践教学等角度,提出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改进思路,旨在通过知识体系的横向重构,为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概括国内外可靠性课程与可靠性专业的整体布局和设置状况。简要介绍《微电子器件可靠性》课程的特点,分析《微电子器件可靠性》课程中的核心模块和有机联系。以企业中通用型CMOS晶体管的生产制作为例,以生产过程中注入工艺参数Dvt、DNF、DP执行、成品的阈值电压电参数Vtn、Vtp测试等进行体验式教学,将核心模块中数学、半导体物理、芯片制造、管理等串联起来,构建了《微电子器件可靠性》课程中工艺案例的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发动机控制设计中的数值计算原理与实践”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数值计算软件掌握要求高、涉及先修课程知识广且联系紧密等特点。针对课程特点,在分析课程知识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发散性思维构建课程知识体系,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设计融合先修知识的实践实例,探索课程教学新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航空发动机控制设计中的数值计算的知识构架、理论知识和实践对象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光电子技术实验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方向的一门集中实践课程。该专业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为了实现课程对指标点有力的支撑,将Silvaco仿真平台引入实验课程建设,设计并实践了一系列验证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等类型的实验,并与传统实践项目结合,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光电子器件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木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以胶合板产品生产为例,从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融合产品结构设计、工艺优化和质量综合评估等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通过采用情境浸入式、任务驱动式和激励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和“反思中学”的过程中,自主架构知识体系,并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迁移,达到了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拓展创新思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境,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理解片面等。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的必由之路。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是生物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关键着力点。通过组建课程思政课程群的方式,推进生物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专业内知识学习与人文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有效衔接。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促进生物学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全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微电子专业实验设备昂贵、实验周期长、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半导体工艺和器件的计算机辅助技术(TCAD)进行虚拟实验教学的方法。该方法速度快,可以在实验前后和过程中,直接观察材料和器件的形貌和内外参数,是对理论课程的实践和扩充。介绍了合理安排实验规划方案和解决实施中遇到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我国战略新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更符合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我校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能源与电子材料方向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半导体材料及器件》课程,该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为目标,包括半导体材料、光电子器件和微电子器件的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情况,通过对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建设、教师队伍配置、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充分理解光电子器件与微电子器件的理论和原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是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教授本课程,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课程相关知识,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