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学生的体育课质量不高、课余体育活动严重缺失等问题,这主要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模糊不清、组织管理不力、教师服务学生的知识能力不足和学生普遍缺乏自主活动能力等因素有关。提出了牢固树立学校体育必须服务全体学生的思想、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课程教材、认真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和强化组织管理确保体育服务质量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课不等于身体锻炼课体育课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国家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但我们的体育教师往往把体育课上成了身体锻炼课。从表面上看是老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偏颇,其实是认识层次上的偏差甚至是错误。身体锻炼实际上是实践层面、操作层面的概念,主要目的是健身和娱乐,可以在学校组织或规定的时间内练习,也可以在校外社区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活动,是一种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方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而体育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老师和学生参与的双边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小学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活动过程,由于体育课的组织存在严厉、枯燥、约束性比较强的现象,小学生的稳定性与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一堂体育课如果过长或形式单一地组织,就会出现学生的运动兴趣降低,导致小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而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将会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先进国家学校体育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国家无不把学校体育看成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政府一般在学校体育中提出课程标准,活动形式方面既有体育课也有活动课,师资方面则来源较广,同时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家长等多种资源形成有效互动,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5.
薛希亮 《体育风尚》2023,(7):128-130
拓展训练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中学体育课中,拓展训练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设计和组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受益,仍然是一个需要探索和改进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拓展训练的概念和特点,探索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意义,为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实践寻求最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内外参加的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由于时数有限,必须与课外体育活动互相配合,形成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才能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又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广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能多方面地满足青少年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有效地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能投身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广大中小学生的心愿。然而,多年来,以竞技项目为主编排的体育教材及贯穿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的体育竞赛中。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使课外体育锻炼呆板。在体育课中。生性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被动性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下降;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多数学生由于个性差异和技能不高而对各种竞技体育的锻炼和比赛望而生畏。少年儿童轻松活泼的天性受到了束缚。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开放型”的准备活动,就是在体育课中,根据课的任务和教学内容,把准备活动阶段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引导学生设计活动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的任务是给予影响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过程更优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一、构建体育课“开放型”准备活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是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心理与健康水平,因此,上好体育课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课后一段时间却经常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有局部的,有全身的,更有甚者出现肌肉僵硬现象,影响了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也因此大大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训练热情,从而也相应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开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在准备活动中,采用体育游戏的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同时,还能提高运动器官 和内脏器官的生理技能水平,提高体温、活动关节韧带、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活跃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体育课本是他们愉悦身心,掌握技术的大好机会。可他们爱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千篇一律、枯燥的内容,无法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满足。如果体育课中穿插游戏则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到快乐,在快乐中掌握技术,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游戏使学生们找到了体育课中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消除学生在运动中的恐惧心理,克服不良个性,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2.
倪欣  叶巍 《体育与科学》2006,27(3):95-96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极受学生欢迎的大众运动项目,已经在高校中悄然开展起来,本文将从健身、娱乐、审美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高校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的积极作用,为推进高校体育舞蹈开展,改进课程设置,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某高校各系01、02级1000名大学生就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从1000名大学生中选出384名焦虑和抑郁因子分较高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实验结果证明:体育运动对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改变有密切的联系。每周3次、每次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或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量更有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其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在高校女生体育课中引入舞蹈课程的可行性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舞蹈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可见的练习效果深受广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喜爱与欢迎,因此,高校针对女大学生开设舞蹈课是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全面搞好体育课程改革,彻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重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基础,用现代体育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针对性地制定体育教学改革方案进行实验,测试与分析比较,目的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健身动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校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因此必须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需要。本文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常用的8种学法,重点论述了学法指导的意义、特点,并提出了教学中运用学法指导的要求与原则。  相似文献   

17.
营造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概念及构成要素、营造理想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意义及如何营造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价值,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对江苏省南通地区的100所农村中学的10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学校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如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影响学校健康教育的因素、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卫生环境和学校健康教育管理等,为改善农村中学健康教育的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行动存在很大偏差,新课标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学校体育地位有待加强。农村体育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但教学目标重点不够明确;认为根据学生身心需求,设置特色课程、自选教材、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林岚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83-585,588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方面的特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与评定等方面,重新构建理论依据充分、可操作性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健美操教学新体系,为推进高校健美操课的进一步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