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态版式”和“模块化设计”的普遍运用,革命性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报纸开始追求“易读性”。过去,党报的忠实读者常常要用一上午的时间,从一版头条仔细地看到末版报底的开印时间;现在,由于版面走向静态和模块化,他们再也不必为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而大费周折。版面上的新闻不串行了,每天整整齐齐摆在固定位置,报纸版面成了标准化的“超市”。对报纸而言,追求“易读性”也开创了一种新的编辑思路:过去埋首穿插美化版面的编辑,开始把更多精力用在稿件、标题和版面看点的处理上。总而言之,“静态版式”和“模块化设计”使党报呈现出前所…  相似文献   

2.
出版平台的新媒体化、出版物结构的模块化、出版内容重组化以及出版物报道趋向深度化是目前“碎片出版”的重要特征。图书馆是社会上最大的出版物收藏和服务机构,“碎片出版”的兴起与发展必然对图书馆资源组织渠道、费用支付模式、技术支撑体系、读者信息服务、阅读行为指导等产生新的影响,图书馆应对措施包括:改善阅读技术环境、选择性整合碎片资源、引导碎片阅读的动机、开展碎片资源定制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内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的内涵,认为在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进行设计时.应注意模块间的衔接性、独立性与综合性。对“模块化课程”总体框架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主干模块的设计。该总体框架设计为三大主干模块,它们是“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及“模块化课程实施与评估”.每一主干模块下细分出多个子模块。文章对各子模块的内容设计进行了叙述,并对课程模块制定的标准化问题和构建课程模块库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推广理念,形成了许多深邃的社会文化共识,包括“全民阅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全民阅读要继承和弘扬优秀阅读文化”、“全民阅读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要承担全民阅读的促进与保障责任”、“多元力量参与推进全民阅读”、“满足人们不同的阅读需求”、“构建全民阅读保障体系”、“全民阅读需要立法保障”等.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5.
当代知名藏书家、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多年来在阅读文化学学科建设和全民阅读推广实践领域知行合一,深耕细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阅读观,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全民阅读推广名师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其阅读文化学基本理念和全民阅读推广实践成果,总结其培养“读书种子”、凝聚“阅读情意”、提升“阅读技能”的方式方法,探析其中外文学名著和人物传记阅读观、全民阅读“三位一体”方略及“六分法”理念,旨在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及“学习型社会”增智添慧。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图书馆深度嵌入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引导大学生阅读通识类图书以提升其综合素养,探索以推荐书目的形式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育人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借鉴。首先调研分析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模块,并结合大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和东南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形成推荐书目6个模块。然后通过综合评价法遴选“东南荐读”推荐书目,展示基于通识教育素养的模块化推荐书目的评价和选择过程。最后从书目推广、应用范围和借阅情况方面总结评价推荐书目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全民阅读”在网络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浅阅读”、“快餐阅读”、“阅读危机”等现象。本文阐述了在此背景下提倡“全民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轻阅读”、“浅阅读”、“泛阅读”,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呈爆发性生产和文献呈海量增长之后的重要阅读学特征,那么在当前这个被电脑和网络技术信息化了的知识经济社会.在这“轻阅读”、“浅阅读”和“泛阅读”行为广为流行的时代.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阅读率”的进行性降低趋势,如何才能客观理解发展中中国的时代特征,从而切实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导读活动呢?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从“读者阅读取向”、“本科生阅读行为习惯”、“本科生电子文献认识”、“电子文献使用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实际使用情况”等入手,对综合大学本科生阅读行为特征进行了“中样本”的调查研究。课题揭示了本科生读者阅读数字化倾向,专业外文献阅读取向集中在“文学、艺术和史传类”等现象,为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强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阅读”问题上连结着新闻出版业的全部生产和流通环节,下牵动着国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与养成,故笔者最近就“阅读”问题作了不同角度的探思。曾经研究过“阅读”如何作为国民基本生活方式的问题,曾经触及了“不阅读”、“浅阅读”和“功利性阅读”等问题。这里想提出“强阅读”问题,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白艳宁  刘吉发 《图书馆》2021,(2):69-73,107
推动社区阅读空间转型对吸引社区居民走进阅读空间、培养居民阅读兴趣、提升居民综合素质,进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新时代为社区阅读空间转型提供了新动力的同时也探索出其转型的三维实践机制:“连锁委托”“馆店融合”“管办分离”的建设、运营及管理机制。以当前社区阅读空间的发展状况来窥视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社区阅读空间转型应实现“质”“量”协同、“效”“能”并重、“人”“物”一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晓红 《大观周刊》2012,(16):183-184
本文从什么是“问题阅读法”、“问题阅读法”的阅读学依据、“问题阅读法”的教学意义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重新认识了问题阅读教学法,对这一方法的推广运用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一套12册出版面世后,立即得到多方关注和好评.其中《读书有方》一书是以“读书”为主题的随笔、散文和讲演稿的集成,旨在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意在启发青少年的读书兴趣.《读书有方》立意构思巧妙,在“阅读环境”“阅读多重价值”“阅读方法”等方面的阐述凸显了其专业价值,对培养大众的阅读情意、优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文章围绕朱永新的“阅读三问”,即“阅读为什么重要”“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以及“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剖析了朱永新“新阅读观”的人文内涵;并就《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一书涉及的全民阅读理念基础和阅读话题,探讨了名著阅读的深度与国民素质的文化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以全民阅读的深化提升国民素质水准、以中外名著的深阅读建构文化自信、以共读—分享方式提升学习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电子书、网络终端阅读等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数字化阅读推广的界定,介绍了当前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的现状,提出了“互联网+”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延伸阅读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知识付费”背景下的阅读,促进了人们阅读方式的变革.例如:喜马拉雅“有声化知识分享平台”的出现,促使人们从“视觉”阅读模式走向了“听觉”阅读模式,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媒介不再仅仅局限在借助“用眼睛”阅读,也可以“用耳朵”阅读.这种“听阅读”的新形式,可以改变儿童传统中单一的“看阅读”模式,让儿童享受听觉上的“阅读大餐”,激起儿童阅读的新鲜感.阅读模式从单一的“看”,到静静地“听”,再到彼此建群,现场进行互动和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自主性和内驱力,促使了儿童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参与的阅读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7.
张颖 《晋图学刊》2016,(3):38-42
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热衷于“浅阅读”、缺乏“深层次阅读”及过于“功利性”阅读的现象.阐述了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阅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以MOOC作为阅读教育教学新方式,深化高校学生阅读教育与阅读引导,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和阅读推广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儿童阅读推广的研究背景,瑞安市图书馆探索了“小蜜蜂采书蜜”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性对策,在图书馆的牵头下,联合社区、学校、社会,整合资源打造“四三二”阅读新模式,即:“四位一体”“三管齐下”“两条路径”。通过多维度、有互动、细分工,深入激发社会各方力量的潜能,形成良性阅读闭环,促进儿童有效阅读。本文对此次探索路径实行过程与效果进行分享与分析,就儿童阅读问题展开思考,希望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创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能助推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文化教育功能、体现阅读推广当代价值的重要途径。文章把握经典阅读“文化育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价值取向,剖析经典阅读推广与ARCS动机理论的契合点,从读者需求角度出发,以“注意(A)——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起点,“相关(R)——关联读者切身需求”为导向,“自信(C)——培育读者阅读信心”为支撑,“满意(S)——符合读者阅读期望”为目标,提出经典阅读推广的ARCS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展性阅读”的概念,从而阐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对少年儿童读者进行“发展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单一性阅读转向多元性阅读、课堂内的封闭式阅读转向课堂外的开放式阅读、知识积累型阅读向素质发展型阅读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