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体育健身基础的薄弱:即社会认识存在偏差、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特殊体育教育匮乏、健身服务不到位以及家庭社区支持不足等;提出了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科学健身应以特殊体育教育生态化理论为指导,建立学校体育行政支持、特殊体育教育支持、健身志愿者服务支持和家庭社区协助支持等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网络,最终实现自我支持.保证特殊学生群体最大限度地获得体育健身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黄汉升 《体育学刊》2006,13(3):131-134
面向病、残、弱学生的特殊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目前几种常用特殊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重新认识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与层次,提高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残疾学生作为在学校中有着特殊需要的群体,对他们更应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和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素,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残疾学生身心补偿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这必将推动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全面开展,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特殊需要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剖析和谐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育的深层问题,提出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建构特殊体育课程的理论框架,对特殊学生群体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师资和评价等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纳"及"和谐"理念下,对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模式进行研究.特殊群体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按学生的不同特征建立分类式教学档案;实现多元式教学目标;呈现处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采取差异式、个别式教学方式;创设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引入契约式学期成绩评估方法;构建发展式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Purpose: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wearable devices for improv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related outcomes in cancer survivors.Methods:CINAHL,Cochrane,Ebscohost,MEDLINE,Pubmed,ProQuest Health and Medical Complete,ProQuest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Source,ScienceDirect,and SPORTDiscus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ublished before September 1,2020,that evaluated interventions involving wearable devices in cancer survivors.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SMDs)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effect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related outcomes.Subgroup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whether the effects differed by interventions and cancer characteristics.Risk of bia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Results:Thirty-five trials were included(breast cancer,n=15,43%).Intervention durations ranged between 4 weeks and 1 year.Most trials(n=25,71%)involved pedometer-b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Seven(20%)involved Fitbit-based interventions,and 3(9%)involved other wearable physical activity trackers(e.g.,Polar,Garmin).Compared to usual care,wearable devices had moderate-to-large effects(SMD range 0.54-0.87,p<0.001)on moderate-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oderate-to-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total physical activity,and daily steps.Compared to usual care,those in the intervention had higher quality of life,aerobic fitness,physical function,and reduced fatigue(SMD range=0.18-0.66,all p<0.05).Conclusion:Wearable physical activity trackers and pedometers are effective tools that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and improve health-related outcomes in individuals with cancer.Identifying how these devices can be implemented for longer-term use with other intervention components remains an area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7.
细细咀嚼90年代后颁布的我国中小学体育大纲的话,就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变化,其一是课程名称的变化,其二是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体育理念及课程标准的细化,也可以说是体育教育思想的变化。以体育目的———任务关系①为例来说明的话,“任务”(全面锻炼身体、掌握三基、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执行者(学生)接受指令,并通过行动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要求者(国家)的“目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也就是说,国家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具体到学校体育的话,就形成了“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观,进而形成以“…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注重体育教学问题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体育知识和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中国学校体育50年所形成的多种体育教学,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据素质教育的现代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注重和加强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据此,本文对“一主多辅”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盲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存在视觉上的障碍,在对盲生进行教育时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较特殊,和对普通学生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盲生体育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探究。在进行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指导盲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要确保盲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遵循以“健康”为主的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合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指导盲生能够掌握体育技能,促使体育课堂更加有趣,培养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基础薄弱,在普通高校中属于特殊的群体。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特色和品牌的建设,对于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开设好体育项目,建设有创新意识的师资团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动认知教育,选择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事业被重视的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加上进入高学历的培养阶段,很多体育类院校把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放在了理论阶段,而忽略了对其专项技能的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作为各个体育院校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专业之一,随着培养人才数量的逐年增多,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体育教师普遍学历偏低的现象.为了更好地配置日益紧张的教育资源,使得体育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应有的专业技术技能的锻炼得到保证,通过对我国4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的术科开展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走访访问各高校专家学者,找出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术科课程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优化研究生课程结构设置,适当的增加术科课程量,保质保量地设置研究生术科课程,最终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整体教育水准的提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探讨随班就读体育教学对病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为目的。将基本情况相当的湖南理工学院06级病残学生39名,男21人,女18人,随机分为二组(A组、B组),A组免修体育课,B组同学分散随各自所在自然体育教学班上课。经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几乎没变,有的不同幅度下降,B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随班就读体育教学对病残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是病残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随班就读是病残学生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体育差生的分类特征与归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严德一 《体育学刊》2003,10(3):105-108
以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和归因理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小学体育差生的群体特征。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差生分为内在动力类体育差生、形态发育类体育差生、运动能力类体育差生和技术技能类体育差生4种类型。同时探讨了各类体育差生的特征与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活动的衔接点,对学生终身体育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设更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终身体育行为,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对丰富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对传统武术项目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相关研究,不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而也助于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残疾学生身、心的特殊性,对他们的体育教育在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置入特殊学校进行。然而这种特殊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分隔"而不是"融合"。融合体育教育则为我国如何在保障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交流,回归主流社会,促进残疾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改变健全学生对残疾学生的态度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研究追溯了融合体育教育的发展,分析了其产生、发展的原因,探讨了在我国实施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尽管融合体育教育在我国从理念到最终实施会遇到相当多的问题,是一个比较慢长的过程,但是随着人们对残疾人人本认知的不断进步,残疾人权益的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促进残健融合的融合体育教育必然会在我国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艳婕  谭志刚 《体育科技》2014,35(4):101-102
公体课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公共体育课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特殊学校学生体育需求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以综合性特殊学校数量居多,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喜欢的体育项目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但是特殊体育师资匮乏,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影响学生健身需求实现,现有的体育课程基本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残疾学生对体育需求的正确引导、设计符合特殊教育学生需求的适应体育课程、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为切入点,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及舞蹈专项选修教学大纲及学生毕业后承接工作任务分析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舞蹈专项选修课课时的安排情况并与其他高校、高职类院校的专项课的课时进行比较,指出目前体育专业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一 《冰雪运动》2015,(3):54-6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体育专业中的运动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就业面局限,就业机会受限,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了解其就职意向和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现实的科学合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性注意的差异,评价d2注意力测验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2注意力测验对7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健美操专业21人、篮球专业30人、羽毛球专业20人)和55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体育生在d2测验违规错误率上显著低于非体育生,但在任务完成量、集中程度、遗漏错误率上差异不显著。三组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生在遗漏错误率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羽毛球组和篮球组体育生在遗漏错误率上显著低于健美组,篮球组显著低于健美组;在任务完成总量,集中程度,违规错误率上不同项目体育生的成绩差异不显著。结论体育生的选择性注意能力优于非体育生,不同运动项目体育生选择性注意能力存在差异。d2注意力测验在运动训练中具有较为有效的选择性注意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