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岩 《教育科学》2012,28(3):24-27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近些年各界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农村的中小学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农村中小学校应实施多元化培养目标,强化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评价制度和促进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贵州省民族中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类型,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主要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路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空间的和谐共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挖掘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社区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社区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渗透。文章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教育中的意义,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承理念、难以全面融入社区教育、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应对措施,以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中,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农村社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呢?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形式之一。其传承可以通过开展乡土教育,举办各种民族文化培训班,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培训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教育和着力培养继承人,以及建立社会教育体系等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具有社区属性的教育,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具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族地区,由于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居民结构的差异,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地域服务优势,对促进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跃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合法性分析,提出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传承体系;改革教育评价体制;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肩负着使命和责任。在国家社会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在音乐类非物质遗产传承过程中,应如何去做,成为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的发展现状、高校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措施、高校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感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致力于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刘红燕 《职教通讯》2019,(17):19-22
成人学校是乡村的基层教育文化枢纽。针对乡村非遗传承存在的脱域化、碎片化、衰败化现状,提出乡村成校做好非遗传承实践有三大路径:一是挖掘非遗存量,充实非遗乡土特色;二是整合非遗资源,打造全域学习生态;三是活化非遗的现代功能,升华非遗的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以宁波市鄞州区咸祥成校为例,介绍了学校作为区域非遗传承教育基地,通过建设非遗展厅、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培育非遗学习共同体、丰富非遗进社区等举措,将非遗技艺创作与教育普及无缝对接,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多维统一。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新世纪初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工作和在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转型期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活态文化特性,提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传承普及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中央美术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及开展的一系列社会项目经验,倡导大学教育尽快开展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建设,参与到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3.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过程中,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知识习得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是教育传承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人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活态保护的语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被纳入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轨道。20世纪末期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更加多样。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模式为例,分析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的利弊,探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甘肃省的"非遗"传承来看,确实有诸多困境,这些困境都指向了"传承人"的问题,即后继乏人。因此,有必要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非遗"传承人的问题。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教育要学校来办。电大社区教育能汇聚最优质的教师队伍和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能较好地解决"非遗"传承人的教育问题,且能对广大民众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唤起民众对"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通过将电大社区教育跟"非遗"项目逐渐对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非遗"传承人的问题,从而摆脱"非遗"传承的困境。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非遗"传承的问题是"传承人"后继乏人的问题,解决"传承人"的根本办法在教育,电大社区教育是解决"非遗"传承人教育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坚 《高教论坛》2012,(5):78-8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正在或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探讨。其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化建设成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非遗”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建议从学科基础理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的传承途径由于对象的局限性会导致其发展渐入困境,学校教育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可以为非遗传承开辟新途径,体现出非遗发展的本质意义,并呈现出其永续发展的“动态性”“活态性”,首先厘清学校教育在非遗传承发展中的责任定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普遍关注。虽然民族文化知识进校园与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致的,但此项工作的落实还必须通过立法的途径才可得到全面的实施。具体的事例说明:立法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云南富宁壮族地区的"坡芽歌书"属于最具"活化石"特点的非遗文化种类。现实中,各种外力的驱使模糊了传承的目的和方向,本土教育积极跟进但取向迷茫。由于内生机制不健全,过分依赖外部力量,导致美好的传承意愿与实际的教育效果之间存在反差。第一,在教育目的上,未能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育人之间的矛盾;第二,在教育内容设计上,学生经验与课程内容明显脱节;第三,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工具化和指标化的取向;第四,学校教育环境已然脱离了本真的族群生活。个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潜在的典型冲突。借助教育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厘清非遗教育在人与文化间的角色,以及非遗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是更好地担当非遗文化教育传承责任的理性出路。  相似文献   

20.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高职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文化建设发展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大学生爱国爱乡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要围绕已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学院层面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统剧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设要抓好资料、人才、科研三个环节。总之,要充分发挥高职艺术教育的优势,把高职艺术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做好、做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