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23,(30):14-17
<正>2023年初,一个名为ChatGPT4.0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彻底引爆了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伴随着近年来教育系统不断深入的数字化转型,在最早应用智能技术的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早已经成为了行业变革的内生力量,引领和支撑着教育未来的发展。那么,当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从将来时变为进行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交融时代的育人之变?  相似文献   

2.
2023年2月25日,“ChatGPT与教育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ChatGPT与教育创新”为主题,围绕ChatGPT改变教育的方式、教育者应对ChatGPT的行动、基于ChatGPT的教育教学变革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内容涵盖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特征、智能技术对教学和学习的冲击、智能技术发展的伦理道德、智能技术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展望等方面。会议从教育技术、学习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领域和学科,多角度展现了当前ChatGPT的发展现状,从不同研究视角探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与影响,以更好地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ChatGPT一度引发大众对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热议,教育领域也就此话题展开了很多讨论。ChatGPT最厉害的一点是,它能通过一次或多轮对话“理解”你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给出一个主题契合度极高的答案。近日,本刊围绕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教师应如何看待新一轮人工智能热点以及如何开展好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等话题采访了北京建筑大学机器人工程系教授秦建军。  相似文献   

4.
ChatGPT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教育如何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刻变化?本文以ChatGPT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谈了人的思考是否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三个问题,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人工智能ChatGPT不断迭代升级,引发各国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GPT-4版本已经推出,功能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文章基于ChatGPT的强大功能,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将会面临的挑战,阐明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教育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最后,提出我国未来教育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工智能工具互促共进,从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良性发展。面对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避免其潜在的风险和弊端,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智能时代ChatGPT强势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惊艳大众,引领人工智能走向场景落地,为教育领域变革带来巨大机遇。ChatGPT为教育创造有益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本文阐述了ChatGPT的发展脉络和内涵特征,揭示ChatGPT教育应用存在的伦理风险,包括:数据隐私的泄露与滥用、机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师生关系的弱化与破坏、学术公平的失信与失衡。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从道德伦理角度剖析“教育-ChatGPT”之间的最优关系,提出ChatGPT教育应用伦理困境的规避建议:唤醒大众意识与保护数据隐私,警惕惯性认知与防范算法偏见,把握任务重心与调节师生关系,规训道德行为与重塑学术公平,以此增强“教育-ChatGPT”的应用价值利益,共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认为GhatGPT会带来学术不端和科研退化,多家学校及科研出版集团给GhatGPT亮出了禁令,学生使用ChatGPT撰写论文被认为是造假。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教师?人类学习过程中人工智能会起到何种作用?“人工智能+教育”的原点决定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边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应遵循有限框架下的动态延伸:动态延伸而非静态划线、有限延伸而非无限扩张。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提升自身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努力以教育理论为支撑尝试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层变革。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新一代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因强大的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引发广泛关注和使用。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教育领域在接纳它的同时,尤其要关注其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为调查ChatGPT目前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组织了ChatGPT在教学能力方面的诊断研究。6名教师和9名学生通过118个问题800轮询问,发现:ChatGPT目前尚不具备独立辅导学生的能力,但已可作为教师日常工作能力提升的好助手。教师应尽快接触、学习、使用通用人工智能工具,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面对和使用通用人工智能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旨在探讨ChatGPT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分析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ChatGP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其语言生成模型的构建、预训练和优化等;然后,通过分析ChatGPT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如智能教育、在线教学、个性化推荐等,探讨了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加强ChatGPT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教育监管机制等,以应对ChatGPT技术在高等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带给人类教育变革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次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何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教育研究者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首先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智能涌现、能力边界以及工具价值等维度,讨论了其特性与功能对于人类教育的价值与影响;然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发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育如何保存做人的尊严?”“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以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什么?”以及“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高质量数据与真实有价值知识的相互转化、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自我更新、加强学生全方位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五育融合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的设计等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改变教育的历史叙事、启发未来教育变革、影响教育科研。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预示着一种“复合教育者”的诞生,将驱动未来教育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转向共生以及学术生产新场景转换。学界应基于科学理性、哲学审辩和价值清醒...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革新给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带来深刻的影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聪明的工具,给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教育本质性问题的反思。ChatGPT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以及重塑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多的需求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最新突破,自发布后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其对教师工作带来的变革。通过借鉴比斯塔“教育之弱”和杜威“交流行动哲学”的理论思想,深入思考ChatGPT和教育的融合本质,认为根据“强式教育”和“弱式教育”不同的思维取径,教师和学校具有截然不同的可替代性。教师工作应注意教育的价值伦理取向,把握教育的特性,在个性化学习、教师负担、教师自身成长等方面抓住ChatGPT带来的机遇,在学习目的、教学过程和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ChatGPT带来的挑战。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素养本位”的教育入手,围绕教育者数字信息素养,本文提出新时代教师素养结构新要求包括立德树人的能力、数字化时代的专业伦理、人工智能融合教学的能力,以及更新课程—学习—教学—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重大影响。ChatGPT赋能教学,推动教学模式从“师-生”二元结构转向“师-机-生”三元结构,促进教学内容从人工生产转向智能生产,催化“知识+素养”的测评模式;ChatGPT赋能学习,推动学习空间泛在化,满足学习过程全覆盖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人机协同的学习模式;ChatGPT赋能育人,推动育人理念转向高阶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培育,创新学科融合的育人模式。面对ChatGPT引发的冲击,我们要充分重视、冷静思考、积极应对,既要加快发展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高水准竞品,又要深入研究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学规律,妥善处理教育的变与不变、公平与效率,以及技术的专用性与通用性等重要关系,正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引领教育体系结构与运行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14.
ChatGPT的火爆引发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畅想。文本系统梳理了ChatGPT的涵义、技术架构、产业链及企业布局情况,指出对ChatGPT的认知不应局限于智能聊天软件或大型智能类语言模型,应将其理解为一种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实现互构的智能式认知理解模式。从整体看,ChatGPT释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创新商业模式、驱动产业转型、催生应用场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ChatGPT会引发技术层面、社会层面、伦理层面及法律层面等诸多挑战。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因此,应趋利避害,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通过研发自主可控技术、构建人才培养系统、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等,引导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智能教学、智能管理、智能评估等,对传统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人工智能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要求高校教师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由教学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能力构成。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正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关注课堂教学向关注学校教育全过程转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如何认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更好的教育发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改革与创新,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强势影响教育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社区教育作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活动,新时代正面临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泛在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需要依托ChatGPT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应对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关键是需要寻求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的有效策略。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有助于弥补社区师资能力短板、有助于促进社区教学资源拓展、有助于推进社区学习方式创新;同时也存在某些风险隐忧、一定知识局限和若干教学缺陷等问题。鉴于此,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可以以共生理念重构教学机制、以素养提升重塑教师能力、以制度建设强化教学规范。  相似文献   

17.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经问世便引发广泛关注。从职业与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院校科研等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和体现职业教育重要职能的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可揭示ChatGPT影响下的未来职业教育图景。在职业方面着重阐明了ChatGPT对职业影响的技术原理、机制和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职业能力方面,从对职业能力的特点和结构的解释中分析了ChatGPT对职业能力的影响,并就未来如何应对各种影响提出建议。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领域中的应用,剖析了ChatGPT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并从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人才培养入手,阐述了ChatGPT的迭代更新对未来技能培训的影响以及ChatGPT对职业教育未来技能培训模式的影响。在职业院校科研方面,着重厘清职业院校科研的基本内涵,刻画职业院校科研在技能形成变迁中实现迭代的历程,阐述以ChatGPT为代表的“去技能化”技术发展对职业院校科研的影响,并回答了职业院校科研如何应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去技能化”技术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ChatGPT问世之前,人们就已经在思考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冲击。“教育必须面向未来人机共生、人机协同的社会做出改变”,这是大家达成的最基本的共识。然而,ChatGPT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这一缓冲时间。未来已来,教育界应该如何应对?12位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对于ChatGPT与教育,从内涵与价值、创新与局限、学术与科研、反思与应对、态度与未来等不同角度表达了见解,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成式大语言模型ChatGPT引发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阐述智能及智能评测的有关概念及挑战,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学习和教育系统的影响,提出教育在智能时代可能发生的变革,以及在教育智能化过程中教育测量承载的历史使命。展望教育测量未来发展,教育测量应与智能认知研究相融合,广大研究者应致力于智能模型测评、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的融合研究,促进智能技术在教育和学习中的合理应用,使教育测量在教育变革及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ChatGPT类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的社会生产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立足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变革的现实与未来,我们需在教育视野中认识ChatGPT的功能特性,分析其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边界;ChatGPT带来的教育新议题,促使人们重思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ChatGPT的教育变革意蕴,积极关注和挖掘ChatGPT教育应用的可能空间,警惕和防范其教育应用的潜在风险,让ChatGPT类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