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京津  边辉 《科教文汇》2011,(30):146-14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前成年期。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又是个体养成独立性和健康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个体容易从事多种促进和危害健康的行为。本文从现阶段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及相关生活方式的研究现状及实施方案这两个阶段进行阐述,以此来说明全面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健康行为的成因及差异、探索最佳解决方式与途径、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和预防的措施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讨虚假健康信息易感性的影响因素组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虚假健康信息对个体的影响机理,增强公众对虚假信息的应对能力,对全民健康促进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通过一个三因素析因设计的组间在线实验采集数据,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福格行为模型为基础,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索两条信息精细加工路径和高低易感性影响因素的组态。[结果/结论]能力和动机构成精细加工路径的前置因素。能力强—动机强促进个体通过中心加工路径处理信息,分心、焦虑情绪促进个体使用边缘加工路径处理信息。高易感性的前因组态包括3类:强触发线索下的非深度思考模式、高信息质量—强触发线索模式和强焦虑—强触发线索模式。低易感性的前因组态包括两类:弱触发线索下的深度思考模式和弱触发线索模式。此外,人口统计学特征组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易感性差异。本文从信息精细加工视角探讨了用户为何对虚假健康信息有不同的易感性,研究结论有助于增强个体对虚假健康信息的免疫力,帮助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虚假健康信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淑梅 《今日科苑》2009,(23):189-189
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护理医学的不断完善,心理护理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交往中以行为来影响、改变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应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自身情绪、意志,已达到消除症状、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8)
口腔健康行为是否良好,将直接关系到人的口腔健康,因此,人要具备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本文主要从影响口腔健康行为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认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个体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前,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扩展到"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并以此提出了"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观点.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拥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因此,对未来的护理工作者进行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促进全民健康是国家战略所趋,也是人民心之所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干预在健康行为改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健康行为改变中的阶段性特征来挖掘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干预策略,有助于有效引导个体采取健康行为。[方法/过程]文章基于跨理论模型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后续采取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健康行为阶段中的个体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方面的薄弱环节。[结果/结论]研究总结了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认知和行为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各行为阶段个体的信息干预重点和策略。上述结论对于后续探究信息干预策略在行为改变中的具体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的模式已不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经由机械的执行医嘱促进疾病恢复,转变为根据患者的需要,采取各种护理方法,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精神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护患交往如人际交往相同,常常发生障碍。影响因素主要有护患信息不对称,患者角色的特殊性等原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提升护士的道德水平、熟练掌握护理的技术和培养护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健康信息是影响健康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并且被认为可以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本文应用跨理论模型的阶段划分理论,结合信息行为相关理论及特点,提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框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信息行为与健康行为改变之间的影响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更加热烈,健康管理这一新兴学科得到迅猛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健康管理指的是在全面掌握个体基础信息的基础上评定其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管理,通过实施健康管理,有助于个体掌握自身健康状态,有助于促进个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在实施健康管理的过程中,体检中心作为其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比如为管理对象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健康干预等服务,从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和服务效果,增加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旨在为在个体隐私保护实践中存在“高隐私关注-低保护行为”现象的解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厘清隐私保护行为的内涵,从“态度-意愿-行为”三个层面综合考虑其形成的原因,重点分析促进个体隐私保护行为的隐私关注前因驱动作用和隐私保护意愿的中介作用。[结果/结论]通过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是隐私关注的重要前因变量,个体对隐私保护的态度是建立在对风险和收益的认知下,通过转换为隐私关注才能促进隐私保护意愿和隐私保护行为的产生。以上作用关系印证了个体对隐私保护的态度、意愿和行为的关键联系。隐私保护意愿中介效应的发现扩展了对隐私保护行为的认识,回应了隐私悖论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是否有分享知识的意愿或动机.计划行为理论对影响个体意愿产生的因素进行了详尽的阐释.组织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通过影响个体知识分享的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影响知识分享意愿及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王双龙  周海华 《软科学》2012,26(12):99-102,107
团队互动过程是影响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情境因素,团队的任务和人际互动将有助于强化成员创新活动的主观规范进而促进个体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个体阶段性健康行为改变中信息获取行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样本总体,利用跨理论模型,针对其每个阶段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了解个体不同阶段健康信息行为改变中各个阶段的健康信息行为的特征差异,为个体健康行为的改变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许孝君  王露 《情报科学》2022,40(8):152-159
【目的/意义】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采纳和持续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转化问题,有助于社交媒体平台优化建设,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质效,增加用户黏性;有助于丰富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内容,提高理论阐释力。【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采纳模型以及期望确认模型,综合考虑感知有用、信息因素、满意度、感知风险等变量,构建健康信息采纳-持续搜寻行为转化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对信息采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持续搜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对信息采纳和持续搜寻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创新/局限】本文立足信息行为转化视角,研究信息采纳行为和持续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模式,并深入分析了两个行为之间的转化问题,有效提升用户信息行为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曹元坤  熊立 《科研管理》2020,41(4):112-122
个体二元行为的心理认知基础一直学界期待解释的重要问题。基于“特质-环境-行为”交互作用框架,实证检验了研发创新人员的二元心智模式作为一种高阶变量构成在特定网络环境下对其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阶层分析法,对71家中高科技企业的463名研发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由自我效能、互惠信念和创新思维交互作用产生的二元心智模式正向激励员工二元创新行为。回归分析显示员工关系网络的知识异质性正向调节二元心智模式对探索式创新行为的影响、负向调节对开发式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高阶因子模型印证了二元心智模式的理论价值;最后探讨了用心智模式解释个体二元性心理认知基础的充分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只有拥有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员工的正常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的员工离职率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而离职问题倍受关注。由于离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心理过程,个体因素中个体的心理态度因素成为研究热点。以心理态度因素中的信任因素为基础,从员工离职行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新的信任模式,构建了基于信任的员工离职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尝试利用组织内部信任对员工离职行为做出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丁颢  刘顺有  杨浩 《中国科技纵横》2011,(5):103-103,110
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它是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一个过程。教师职业倦怠是学校变革过程中领导面临的新问题,它的出现将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本研究认为,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三个主要因素,组织、领导和教师个人都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解决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维护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身心健康,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用户行为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用户行为的规律及需求特点。指出:用户行为激励的起点是得不到满足的情报需求,用户行为同时为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所影响,其中个体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作者将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管理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对用户管理的途径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健康管理的内涵作为理论框架,从图书馆员可能面临的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等健康风险因素出发,提出了对图书馆员实行环境健康管理、社会心理健康干预、行为生活方式健康干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4个方面的健康干预策略,以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陈烨  王阳  岳欣  王涵 《现代情报》2023,(1):55-68
[目的/意义]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运动损伤人群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对运动损伤人群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健康信息规避行为产生原因,从而为避免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结合已有运动损伤人群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及行为模式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案例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一步梳理各影响因素与健康信息规避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索运动损伤人群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组态路径。[结果/结论]根据各组态路径中核心条件的不同,运动损伤人群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机理表现为“任务驱动型”“情感主导型”“信息易感型”和“综合导向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