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是学生的事,因为它关乎学生是否能先于老师的引领与文本进行高质量的对话,而不仅仅停留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那么,如何让学生乐意打开课文并走进文本?预习也是老师的事,因为它关乎老师是否能在教学之前准确把握学情,做出更贴切的预设,让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牵着老师走"。那么,如何让老师对预习的指导和评价不缺位?在实践中,我寻找到这两者的交集——让学生的预习从自主命题开始。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就以《装满昆虫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一个三方互动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通过物我交流融合,达到长进和提高,吸纳和整合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经验、体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各自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会有差异.那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三方"对话"的质量呢?是否需要教师进行刻意控制?既然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随意解读文本?如若不然,又该如何解读文本?这些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思考的命题.现以《半截蜡烛》教学中的课堂片断为例.  相似文献   

3.
现在听到很多的呼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要以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那么,学习真的是学生自己的事吗?作为一个老师,是否真的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呢?怎么放手?能完全地放手吗?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一次上课经历。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和自学空间,不仅能解放学生的思想、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我认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预习是绝对必要的。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预习,让预习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解读文本是老师们在课前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文本解读好了,课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让孩子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推动学生与文本有效融合,成为文本的“知音”呢?下面我以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六单元课文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第六单元的的主题是“名人风采”,课文有《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因为这个单元相对来说,离学生有点远。如何让孩子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推动学生与文本有效融合,成为文本的“知音”呢?我是这样尝试的。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每年都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们关注命题,因为它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潮流;人们关注评卷标准,因为作文占分比重最大,阅卷的主观因素多,它关乎公平;人们还关注高考优秀作文,因为它将是来年应试的标杆.近年来,“高考体”文风盛行,人们批评学生作文假大空,又让人将高考作文与学生诚信等道德品质相联系.应试作文的指挥似乎已经将作文教学拖进了泥淖.那么,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分标准怎么制定?阅卷组怎么看待“高考体”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够得高分?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的指挥、导向作用该怎样发挥?作文教学与应试作文的关系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李节采访了漆永祥教授.  相似文献   

7.
昊建冲 《考试周刊》2012,(86):90-91
预习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充分预习,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也更加容易理解。而小学英语的预习,应该立足于积累单词和句型,朗读对话和语篇,并会用英语简单表述单元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所得,还能说出自己的疑惑,等等。当然,在学生进行预习时,我们要给予明确的任务,有针对性地预习,效率会更好。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去做,才能落实预习内容,培养好学生们的预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因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拥有,能让阅读者"厚积而薄发"。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读"。一、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促进学生阅读小学阶段是给阅读打基础的阶段,要在学生的心里牢牢地种下阅读的种子。在阅读教学中,"读"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相似文献   

9.
预习,简而言之,就是在老师正式上课之前,学生先去接触所学内容,并学习相关资料。要想在课堂上完成英语教学,预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一、明确预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举手才能发言已经是惯用的课堂教学常规.那么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规定,教师是如何看的?学生又是如何理解的?它是否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发生在一年级课堂上的一件事,使我对"举手发言"有了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地,凡是以课堂作为载体,学生在教师引导行为下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并评价的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文本解读"。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都是师生互动的载体。教师在静态文本的范围内进行课堂设计,而学生在固定文本的认知里实现预设目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更为科学及有效的解读呢?一、以趣导学,促使学生走入文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主动性,首先要将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和探究文本内容,就成了老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诗歌教学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先介绍作者及背景,再按文本内容依次讲解,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效果如何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3.
各种教学模式中,对于预习的重要性有着基本一致的看法。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因为没有时间而没有很好地完成预习内容,预习作业题的设置让学生觉得无趣因而不去完成等等,导致后面的所有流程都不能很好地开展,最后是老师感觉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也觉得没有多少收获。如何能让学生对预习的内容更有兴趣,完成预习作业更有积极性,预习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当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已成为我们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许多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平时的练笔,但有时却苦于让学生为写而写,有时甚至还为让学生写什么而伤脑筋.学生的习作兴趣打了折扣不说,写出来的文章也无情无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是如何找准文本中练习的几个支点,引导学生从精彩的“范文”中受益,灵活有效地让学生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呢?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或者回答超出了教学预设,老师该怎么办?如何巧妙地引导?如何避免在课堂上造成尴尬?如何借机提升课堂效率获得课堂生成?这些问题常令老师担心发愁,生怕学生在课堂上的"意外"让老师尊严扫地,无地自容。十分"庆幸",也许因为我备课准备充分、课堂井然有序、学生配合默契的缘故,在我教书以来,居然一直没有遇到真正难倒过我而让我无法下台或者能让我借机提高课堂效率的"意外"。然而,在执教《唐雎不辱使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丹 《辅导员》2013,(22):46-47
<正>在很多课上,我们会看到老师的强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看客。老师安排的教学环节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老师试图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全部倒给学生,以至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在我眼中,若一堂课老师能放下身段,像班得瑞的《风的呢喃》般轻柔、舒缓,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绚烂绽放,那一定是一堂好课。那么,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呢?在不断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还要进行预习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例如,在教"老师伴我成长"这一课前,我让学生采访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然后在课堂上说说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学生能很快回答是正确的。如果把这个命题反过来说,也就是它的逆命题: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这个命题是否正确呢?有的学生说正确,有的学生说不正确。那么在课堂教学时,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开始,用形象的比喻来让学生理解这类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以水果为例。大家都知道,梨、苹果、香蕉、桃、橘子等都是水果,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果”是这些物体的总称,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而梨、苹果、香蕉、桃、橘子等都是“水果”的一种,是…  相似文献   

19.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个体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能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数学课堂更精彩.那么,如何在学生预习后,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课堂中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预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课文的自学.究竟是把预习放在课外好呢还是放在课内好呢?我们认为:课内预习效果较好.其理由是:一、课内预习能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计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假如教师只布置几道抄抄写写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外去做,显然达不到预习目的.在课内预习则不然,老师不但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且可以随时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预习,使学生学会预习,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