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心力量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稳定性、掌控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武术套路的训练过程中,核心力量更是关键的因素.套路技术动作的完成效果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人员自身核心力量的稳定.本文主要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核心力量的重要作用、优势特点,并且重点探究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具体训练办法,促进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体育学院竞技健美操队16名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进行了8周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实验组提高的幅度较大;传统力量与核心力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水平;实验组运动员的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素质以及完成C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落地稳定性水平都比对照组提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3.
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也是当今武术界的热门话题,武术套路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体育竞技项目。武术套路运动员在竞技比赛过程中,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战术、体能、技术外,还需要提升控制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保证每个动作完成的质量,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文章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通过武术套路运动员平时训练和核心训练的一些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了武术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一些方法,为武术教练员更好地实施科学训练,探索和建立武术专项核心训练策略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加快武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讨太极拳训练中引入核心力量训练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在太极拳训练中实施核心力量训练,进一步提高太极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核心区域肌肉力量增加,可使太极拳动作精细化程度提高,增加运动员做高难动作的稳定性,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5.
胡雪晴 《精武》2013,(35):24-25
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概念、训练方法、作用等相关方面的研究,阐述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专项耐力、爆发力及身体的控制力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为促进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训练的发展与提高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核心力量训练在备战2008-2012年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实践研究后发现:1)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主要由核心稳定性训练、关节养护性训练及核心专门性训练组成;2)核心稳定性是指核心肌群在神经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系统以及呼吸调节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稳定身体姿势和重心、产生和传递上下肢力量的能力;3)关节养护性训练是指针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所进行以伤病防护为主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4)核心稳定性与关节养护性训练是进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的前提和基础;5)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和关键,是指根据专项动作模式的特殊需求以及运动员体能特点来进行的具有专项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也即运动员的动态稳定性和强大的腰髋收缩力量。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是现代竞技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亚运会等重量级比赛上,都设立武术项目。武术套路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对身体的核心部位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运动员核心部位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稳定性。武术套路运动员不仅仅需要的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感觉,而且还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研究发现,核心力量的训练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专项技术等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而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得到改善,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8.
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深度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实验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降低难度动作的失误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肌肉力量对于竞技武术运动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竞技武术运动员意识到了核心力量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了对核心力量的训练,力图通过丰富核心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为竞技武术运动员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训练方法,有效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从而提高其竞技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竞技武术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出发,分析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意义,探求增强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从而为提高竞技武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核心力量训练引起国内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尤其在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中已被相当一些教练员所接受,为了明晰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核心稳定性训练成为分析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关键。增加的这一不稳定因素不仅是增加了力量训练的难度,而且为传统力量训练增添了鲜活的因素,它从训练理念到训练方法等方面为传统力量训练作出了的补充和发展,今后如何将这种基础性的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训练相融合将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振动力量训练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振动力量训练是利用人体接受机械性刺激而产生有节奏的生物学反应而进行的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它还处于测试阶段,但在力量训练中已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主要从振动力量训练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振动的生理学基础及有关振动系数等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探索振动力量训练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与讨论赛艇运动员肌肉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对赛艇运动专项力量训练原则、方法与手段、检测与评定进行了论述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duced strength training (RST) frequencies on half-squat 1 RM and quadriceps cross-sectional area (QCSA). Thirty-three untrained males (24.7?±?3.9 years; 1.73?±?0.08?m; 74.6?±?8.4?kg) underwent a 16-week experimental period (i.e. eight weeks of strength training [ST] followed by additional eight weeks of RST). During the ST period,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3–4 sets of 6–12 RM, three sessions/week in half-squat and knee extension exercises. Following ST, the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one of three groups: reduced strength training with one (RST1) or two sessions per week (RST2), and ceased training (CT). Both RST1 and RST2 groups had their training frequency and total training volume-load (i.e. RST1?=?50.3% and RST2?=?57.1%) reduced, while the CT group stopped training completely. Half-squat 1 RM (RST1?=?27.9%; RST2?=?26.7%; and CT?=?28.4%) and QCSA (RST1?=?6.1%; RST2?=?6.9%; and CT?=?5.8%)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5) in all groups after eight weeks of ST.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1 RM and QCSA for RST1 and RST2 groups after the RST period, while the CT group demonstrated a decrease in half-squat 1 RM (22.6%) and QCSA (5.4%) when compared to the ST period (p?<?.05). In conclusion, different RST frequencies applied were able to maintain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performance obtained over the regular ST period. Thus, it appears that RST frequency does not affect the maintenance of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in untrained males, as long as volume-load is equated between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15.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8名散打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进行8周实验研究,并对其速度力量进行监控,同时对评定速度力量指标进行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从测试结果看,实验组训练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核心力量训练是对传统力量训练中核心肌群训练不足的一个补充,它与传统力量训练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为依据,探讨确定空中定点弧形标志的方法,以体现一定投掷距离其各项因素的最优组合.针对我国高水平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现状,在常规的训练场地上创新设王技术训练场地, 增设利于训练实施的内容.通过拟定数学理论模型确定控制目标值,并应用于实践训练,增强运动员主体意识及自身反馈能力.利于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迅速做出综合评价,提高训练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论述"核心"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帆板项目特点以及讨论传统帆板力量训练方法的重点和弊端,阐明核心训练对于帆板项目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其次,根据帆板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讨论了帆板运动员核心训练的相关器械,绘制了训练计划设计的流程图。最后,总结了帆板运动员核心训练的具体方案和注意事项,归纳了基本的训练思路,以期为当前该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长期从事运动训练工作的有关经验教训和运动解剖学、生理学、训练学等有关基础知识,对目前我国许多运动项目力量训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提高力量训练效益有关方法途径作一简要分析探讨,以期对提高力量训练的效益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学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深入认识现代竞技比赛特点与短跑专项力量内部结构与训练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短跑力量训练过程的“力量训练分期理论”与“板块学说”方法学探索,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为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为切实提高力量训练转化率创造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