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推铅球最佳出手角度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数学角度对铅球出手前的运动过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对一般抛射运动规律进行数学逻辑分析。结果表明铅球出手速度与出手角度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变化关系;该关系是影响和制约铅球抛射运动的约束条件。这一结果提示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间的合理配置是铅球获得最大远度的最佳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2.
铅球最佳投出角问题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决铅球适宜投出角度公式与实践偏离的问题,分析了铅球成绩与抛体最大射程的函数关系,得出了最大成绩定理、“新”最佳投出角度公式和最佳出手角度标志线参数式。抽样检验和空气动力学实验指出,新公式能够准确地描述出高、中、低各种水平铅球运动员的适宜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女子铅球技术优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具有世界水平的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的54组测试资料为依据,选用多种回归模型,讨论了铅球成绩与出手速度、角度和高度的关系。并用岭嵴分析给出了不同水平的铅球成绩最大值及与其对应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的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影响铅球运动距离的各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杰峰  卢伟华  黄勇  张沂 《体育科研》2005,26(2):41-43,60
根据力学公式数据采集实验法、数理统计的方法、文献资料法,全面阐述和分析了影响铅球运动距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满足出手速度这一首要因素的情况下,调整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铅球教学重点是最后用力,难点是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铅球的成绩。铅球项目属斜抛运动,其抛射的远度S的距离取决于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S=Vo^2sin2a/g),而出手角6度是有一定限制的,且当出手角度一样时出  相似文献   

6.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利用减影技术,用两个CCD窄缝像机,对铅球飞行轨迹上的两个点的高度与时间实现了实时检测。在给定出手高度的条件下,计算机分别计算出铅球的出手角度、出手速度、最佳出手角度等飞行参数,然后提供一个角度大于或偏于最佳出手角的反馈信息。下一次投掷时,系统能够根据上一次投掷的情况给运动员提供一个建议,即出手角度应该高一点或低一点。实验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做到实时检测、实时反馈,是一台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理想辅助器材,该设备尤其适合于具有较高水平的铅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运用力学原理,经分析和数理推导,提出因助跑速度和最后用力使铅球所产生的速度方向不同,滑步推铅球的出手初速度是随出手角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原理论“最佳出手角”是以出手初速度为定量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仅适用于原地推铅球,并推导出随出手角变化,出手初速度和射程的计算公式,分析助跑速度和出手角变化对出手初速度和射程的影响.提出新的最佳出手角。  相似文献   

8.
铅球的出手角度虽然是影响投掷远度的次要因素,但在初速度一定的前题下,只有力求最适宜的出手角度,才能达到理想的远度。实践和理论证明,投掷铅球的最佳角度约38°—42°为宜。但根据我们在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投掷铅球的出手角度普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校正  相似文献   

9.
原地推铅球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众所周知,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投掷原理表明,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是决定推铅球成绩的三个基本因素。但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出手速度不够、铅球出手角度偏低、最后用力过程“掉肘”等较多的错误动作,而且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影响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10.
决定铅球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铅球出手瞬间的初速度与出手角度。所以,铅球的投掷能力应该取决于力量、速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联系,只有通过均衡发展力量、速度和技术的长期训练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1.
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铅球运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背向滑步技术和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均创造了优异的成绩。而在我国国内铅球比赛中仍然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稀有使用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也基本是个“空白点”。为了对旋转式技术做进一步了解,丰富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本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要点和难点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旋转式技术比较符合投掷的原理,与背向滑步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2)旋转式技术以其加速路径比较长,预先速度大。动作自然连贯等技术特征比较适合中国铅球运动员协调性好、爆发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推铅球速度力量训练手段的优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模糊数学法等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进行优化选择,试图在微观上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特别是速度力量训练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教学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采用优选手段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推铅球的速度力量,而且采用优选手段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成绩和技术水平也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和文献,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阐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明显优于滑步推铅球技术。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仍然有待于人们继续挖掘他的潜力和价值,而我国投掷界对该技术仍然应用不广泛,重视不够。应该从科学和现实的角度重新认识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让铅球技术来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革命,在我国迅速推广和普及起来。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国际健将级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及解析、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相关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与铅球出手初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学方法建立了模型,以探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正确运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提高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个案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素多年系统训练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李梅素的训练是典型的多年训练范例,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其经验说明,多年训练应该遵循田径运动员成长规律,通过全程性的合理规划与阶段性系统安排与衔接,可最终达到保持优异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推铅球技术教学实验中主要教法手段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基于这一要求出发,根据现代推铅球技术发展特征,设计了推铅球技术教学实验教法.通过对比性教学实验,实验教法教学效果显著.本文重点介绍实验教学中的主要教法手段,并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推铅球运动项目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推铅球项目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简要的回顾,介绍了目前推铅球训练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总结了世界高水平铅球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揭示了推铅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基于这一主导思想出发,根据现代推铅球技术特征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设计了推铅球技术教学实验教法。通过对比性教学实验,实验教法的教学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生物力学等方面对比分析,旋转式铅球投掷技术相比背向滑步铅球投掷技术具备延长铅球预先加速工作距离,提高铅球加速动力,获得较高的出手速度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旋转投掷技术动作对运动员身高、体重要求较低,可以弥补亚洲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方面不足,值得在教学和科研中研究,并在运动训练中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析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摆动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摆动腿动作的分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摆动腿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的作用。因此一不论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都应高度重视摆动腿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