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由于市场化进程中的物化倾向、教育功利化趋势以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成人高校德育实践面临着时代挑战。本文在分析成人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成人高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北京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课程中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成人高校德育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名师风采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F0002-F0002
魏英莉,女,1961年11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共党员,教授。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2003年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曾先后开设《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公共关系学》、《体育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参与编写《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等8部教材、著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分析:课程的社会性分析、教育社会学三大流派对课程的透析和现代课程的发展.通过回溯课程与社会学相结合并从中汲取养分促进自身发展的历程,考量课程的发展脉络,以期对课程的时代性提供一个思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践是培养合格人才、构建优质师资队伍的根本保障,构建全面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高校社会学师范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当前高校社会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现状,探讨高校社会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功能,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功能和措施出发,提出科学全面的建设路径,构建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创新实践型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以生共同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何使得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时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教学活动和师生活动,把社会原理和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从而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关系网,并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本文从社会学的观点出发,以微观的角度探析班级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观察社会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需求,培养其特定的实用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参与———实用能力"三位一体化,这在提升大学生知识技能以及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48场专题讨论会、265篇论文摘要、50篇发表于《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述》大会特刊论文的整理,总结了当前国际体育社会研究的热点、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选题具有时代性强、地域性强、针对性强、跨学科性突出等特点,其中“体育与性别”“体育与政治(策)”“体育与健康”主题备受关注,后结构主义、文化批判主义视角以及质性研究范式应用广泛。目前,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一方面拥有现实机遇和学科机遇,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自然科学、主流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自身的挑战;学术功利化趋势、语言以及地域的差异是阻碍体育社会学国际化合作与发展的原因。要迎接这些挑战,国际体育社会学需要以全面服务人类社会为使命,激励体育社会学内部的创新力,最大发挥体育社会学的人文价值与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角度探讨综合课程是"理解"综合课程的重要维度之一。国外这一领域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综合课程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宏观探索阶段、综合课程知识组织的微观社会学意义研究阶段和当代宏观与微观整合统一的研究阶段。综合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启示我们,综合课程是一种应具有三维的设计取向、三级整合的管理体系、多元平等参与的开发主体以及系统的改革途径等特点的课程。从社会学角度展开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综合课程及其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概论》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高职院校很多专业也都开设了此门课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达到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满足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晚期是西方教育急剧变革的时代,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素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背景与当时的西方有着相似性。主要基于社会学的视域,对20世纪晚期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中有关体育教师研究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3个研究热点:即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学分析、体育教师工作环境的社会学分析、体育教师边缘化的社会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体育教师研究的启示,即扩展研究视域、重视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关注细微问题,希望能够为当代中国体育教师研究和进一步的课程改革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符合高职大学生的特点,符合《概论》课程教学的时代背景,符合《概论》课程的特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彰显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将校外调查、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体现实践教学的计划性和规范性;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考核之中,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驱动机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推动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从实际出发开展实践教学,体现实践教学"唯实"性。  相似文献   

12.
从学科发展水平上看,西方体育课程社会学具有广泛的研究视域、丰富的研究内容、扎实的理论基础、多样的研究方法和享有声誉的学术刊物。通过对大量中西方文献的比较研究,探寻我国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新思路。研究认为:新时期我国体育课程研究应从总体上加强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社会学"根基,在具体实践层面加强体育课堂的社会建构研究、重视主体要素与社会建构的关联性研究、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发展的社会文化含意。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美国体育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包括学者人数、专业人员培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理论课能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艺术概论》课是我国高职院校艺术专业重要的文化课程之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轻理论重专业知识的情况,导致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艺术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探讨了进行《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应对策,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互动论社会学流派认为社会是一个以符号为媒介,由个体互动形成的动态实体。互动论教育社会学课程观是以互动论的理论为基础讨论对课程的看法,认为课程是一个既包含了静态的符号形式又包含了动态的互动过程,课程是一个具有符号作用的媒介,以课程参与者互动为推动力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新世纪伊始召开的 2 0 0 1年学术年会 ,经过三天紧张、热烈地讨论和大会发言 ,即将闭幕了。这是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专业委员会自 1994年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盛会 ,它标志着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反映了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 ,意味着人们对中国体育社会学走向成熟的期盼。本次年会与会代表共 5 4人 ,代表的地域分布较广 ,其中上海 14人 ,广东 10人 ,福建 10人 ,江苏 9人 ,安徽 3人 ,北京 2人 ,此外 ,天津、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宁夏和沈阳各地都有 1名代表到会。与前两次盛会相比 ,本次会…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对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对拓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视野,深入认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及师生冲突,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体育教学改革,通过体育教学质量等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国际推广和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背景下,作为专业主干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需要进行相关教学改革。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提出的要求引领教学改革,通过更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丰富课程考核方式,拓展渠道开阔学生视野,为课程教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是以我校民俗学学科为依托,在2003年4月建立的社会学民俗学系基础上成立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所属的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三个二级学科。其中,民俗学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是学校优先发展的特色学科,社会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28日,广东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在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召开。除广州市以外的3名常委,其余在穗的常委全部参加了会议。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会名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