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从技术动态演化过程视角识别技术融合生长点的新方法,旨在识别具有生长潜力的技术融合领域.[方法/过程]首先提出演化路径的两种阶段,归纳技术融合生长点的演化路径;然后针对技术融合生长点的特点,总结显著属性特征,构建识别的指标体系;最后计算属性在演化路径上的变化,实现技术融合生长点的识别.[结果/结论]...  相似文献   

2.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145-152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颠覆性技术概念和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颠覆性技术识别可能的研究视角。[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法归纳总结了6种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目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结果/结论]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还存在一些弊端,如颠覆性技术分类不明确、特征定量化研究缺乏、现有识别方法中缺乏考虑技术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颠覆性技术特征研究,并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特征,并且加强从功效性特征数值突破和技术融合视角来识别颠覆性技术,同时,深入挖掘更细粒度的技术主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选择性暴露在信息行为领域受到了新的关注,对其内容的梳理有利于丰富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设计/方法]以国内外会议、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归纳法,梳理选择性暴露在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进展。[结论/发现]通过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的分析,归纳了信息行为领域选择性暴露的研究方法,并从信息选择行为、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分享行为三个方面揭示了该主题的研究动向。[创新/价值]构建对于选择性暴露这一交叉学科概念的系统认知体系,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领域前沿识别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瑞  许海云  董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3):119-131
[目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领域前沿识别方法,总结各类方法在识别与预测前沿上的优缺点,为未来研究前沿的识别与预测提出改进意见。[方法/过程]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前沿相关的文献,辨析研究前沿的相关概念。分析目前主要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识别方法,重点对变革性研究前沿的识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当前领域前沿识别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就概念而言,对“研究热点”、“新兴研究”和“研究前沿”的概念内涵在时间和创新程度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区分,依据创新程度的不同,研究前沿可以分为“常规性研究前沿”和“变革性研究前沿”;就识别方法而言,不同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未来需要深入挖掘“研究前沿”,尤其要关注到主题之间的语义关联和多源数据的多元关系融合,以及对“变革性研究前沿”的前期征兆进行特征挖掘,并构建相应的识别与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颖  叶冬梅  丁凤  徐畅  张琳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22):142-154
[目的/意义] 开展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技术演化路径识别,有助于梳理技术发展脉络进而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做出合理预测,对识别科技优先领域、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在梳理技术演化与技术演化路径的相关内涵的基础上,简要辨析了技术演化路径相关概念;进而从专利文献中的不同信息出发,从专利分类、专利引文、专利文本以及融合多种字段信息来总结技术演化路径识别研究的主要进展,并进一步归纳出该主题的整体发展趋势。[结果/结论] 技术演化路径识别研究主要趋势包括:数据来源从单一数据转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研究方法从注重定量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注视角从历史演化路径识别转向未来演化路径预测,应用场景由一般性技术到颠覆性技术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对国内外新兴技术识别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文献调研与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目前主流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各类方法的特征及其在新兴技术识别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为未来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目前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测度模型、文献计量以及文本挖掘的方法,且越来越倾向于多方法融合应用,不过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对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本质特征的探究,加强具体识别方法对新兴技术的解释意义,以及从数据源、识别方法两方面共同提升新兴技术识别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识别中多源数据有效融合与应用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对专利技术组合的应用及识别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现存问题,针对筛选与推荐实用专利技术的需求提出可改进的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对专利技术组合进行概念界定,基于企业专利技术活动的需求归纳总结专利技术组合的应用方向;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对专利技术组合的识别方法进行分析评述。[结果/结论] 已有面向转化运营专利技术组合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分散,工作量巨大,不能满足实用技术筛选和推荐的需求。未来研究思路:不同应用范畴下的专利技术组合识别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有针对性地筛选与抽取技术关键词以及引入知识组织的方法将可能是有效提高组合识别效率的重要途径,促进专利技术组合识别应用需要多种方法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为更好地提升基于内容的引文分析效果,对国内外引用对象相关研究进行调研总结,为引用内容分析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调研国内外引用对象相关研究,梳理引用对象的概念定义、分类体系、应用领域和自动化识别等方面研究进展,总结当前引用对象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结论] 引用对象从语义层面评价文献学术研究的贡献和利用价值,为引文分析方法增加了重要维度。引用对象研究需要从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方向进行深化:理论上,加强多维度引用对象特征的研究和分析;技术上,探索基于大规模语料的自动化识别方法;应用上,尝试基于引用对象的科研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对智慧阅读服务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国内近3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CNKI对2017年以来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研究热点,归纳智慧阅读服务的分析框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结果/结论] 2017年以来国内智慧阅读服务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智慧阅读服务系统与平台、用户、服务内容与策略、服务评价、服务管理等,智慧阅读服务内容与策略、用户是其中两个研究热点方向,研究较多的热点信息技术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慧阅读服务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技术与用户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朱祥  张云秋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6):143-150
[目的/意义]对近年来知识融合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价,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解析知识融合的概念,然后对知识融合的框架、过程和方法进行梳理,继而总结知识融合的研究趋势,最后进行研究展望。[结果/结论]知识融合研究在大数据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研究特点,但还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的要求,未来应从构建分层多维立体的大数据知识融合框架、提高知识融合的效率、构建实时动态融合机制、开展大数据实证应用研究4个方面开展知识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不断融合,形成了融合出版的新兴范式。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融合出版领域未来研究趋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学术论文中描述未来研究工作的句子(简称“未来工作句”),不但可以辅助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前沿主题,还可为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初学者选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融合出版领域论文中的未来工作句进行人工标注和类别划分,构建未来工作句识别与分类语料库。在此基础上,使用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和随机森林三种模型结合SelectKBest特征选择方法,来训练未来工作句自动识别模型。[结果/结论]LinearSVC在未来工作句自动识别任务中表现最为出色,其加权F1值达到92.08%。另外,本文对分类语料库中的未来工作句内容及其类别进行分析,得到融合出版领域未来工作句的类别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通过对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主要技术、方法与应用进展进行归纳整理,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方法/过程] 对现阶段不同领域关于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对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与策略展开多维度述评;从不同角度追踪国外研究团队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对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结论] 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将从多行业、多角度向数据融合与大数据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事件”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概念,也是情报活动的关键要素。随着机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一种以“事件”为研究对象的新技术——事理图谱应运而生。梳理和总结事理图谱研究进展,为事理图谱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查阅文献资料对事理图谱的概念、研究现状、关键技术进行调研,并进行分析和总结。首先介绍事理图谱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然后总结构建事理图谱的总体技术框架,接着重点阐述事理图谱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事理图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展望。[结果/结论]情报学研究正在从静态对象逐步转向以“事件”为核心的动态对象的知识管理。事理图谱自2017年首次正式提出以来,正逐渐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各领域取得应用成果,未来将为情报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我国学术代表作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脉络,厘清当前研究方向,归纳总结相关研究的特点,为学术代表作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在广泛深入阅读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特征规律、遴选标准、评价方法、实践应用5个方面较为详尽地梳理国内学术代表作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现状,并进行总结与展望。[结果/结论]国内学术代表作评价研究涉及多个层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研究重点是代表作的评价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代表作评价方法,且实证研究较少。未来研究中应该加强分类评价、信息化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更加注重学术成果本身的质量,构建基于文本内容和引文网络两个层面的学术代表作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可视故事化在实践中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特别是在网络平台,梳理并归纳可视故事化的特征、方法与应用对于数据可视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数据科学跨学科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可视故事化的特征,接着通过多个实践案例分析了可视故事化的不同类型,揭示了可视故事化的实现方法,并描述了不同应用设计上的差异,[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交互式可视化研究、理论模型、理论研究重点和专用开发工具需要进一步深化以推动可视故事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初步论述信息安全界理论前沿,论述威胁情报及其相关热点问题,试图引入新的情报概念,开拓情报研究新的领域。[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内容分析和归纳演绎,梳理出威胁情报的主要特点、基础性技术、实践现状与趋势、重要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威胁情报:①将成为情报研究新的热点;②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紧密跟踪和可用于信息安全管理决策的特征;③对国家信息安全管理和国家情报要素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④与其相关的数据管辖与隐私保护、情报共享等问题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意义] 对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在辨析颠覆性技术与相关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目前各种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及优缺点,并整理归纳各方法所依据的主要评判思想和指标。[结果/结论] 现有的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主要是基于技术管理与应用角度的主观分析,基于专利或科学论文统计分析的客观性探测研究也开始少量出现,但均处于待发展阶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应该是利用情报学理论方法,基于专利与论文两者相结合的数据源,从客观性角度建立颠覆性技术识别的合理、适用的指标体系,提升技术发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情境下,及时有效地回应舆论关切成为舆情管理中的重要议题,梳理总结突发事件舆情观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该领域研究开展与实践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集国内外有关突发事件舆情观点的科学文献,从信息分析过程角度出发,分为舆情观点识别、舆情观点组织和舆情观点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发现]随着知识图谱等技术优化与应用的不断推进,舆情观点研究可从识别细粒化、组织结构化、分析系统化等方面加以深化,在构建层次化舆情观点信息组织架构及图谱原型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舆情观点多维演化分析框架与应用范式。[创新/价值]从信息分析过程的角度对突发事件舆情观点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为突发事件情境下舆情观点与知识图谱的深入融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梁爽  刘小平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3):138-149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基于文本挖掘的科技文献主题演化相关研究,对主题演化分析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主题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意义。[方法/过程]依照国内外学者进行主题演化研究的一般流程,对数据集选取与对象分析、主题识别研究、主题演化研究(主题演化时序分析、主题强度演化分析、主题内容演化分析)3个分析层面中所使用的各类模型、指标与方法进行梳理比较与优缺点总结,提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结果/结论]当前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和较为成熟的分析体系,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数据来源较为单一;LDA及相关扩展模型存在的弊端需进一步克服;缺乏对其他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算法的探索应用;演化分析方法需相互结合、互补互融。未来应针对以上问题做出相应改进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梳理当前情报学中涉及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并总结常见问题,为情报学研究的模型化、预测化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从任务、过程与问题视角,对情报学研究中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任务场景、研究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结论/发现]从任务视角来看,已有研究已经在包括学科主题演化、学术影响力评价、网络舆情分析、技术趋势分析任务场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应用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演化与未来预测两方面;从过程视角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按照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选取、时间切片方式、形态规律挖掘、预测与评价的顺序展开;从问题视角来看,未来的研究应多关注时间序列模型在短序列数据方面的应用,加强对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的评估。[创新/价值]通过综合性的梳理,系统地总结了当前情报学中关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