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欧洲中心1979-2012年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通过计算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季节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西藏东部地区5月和12月大气可降水量的不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上,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由冬至夏均存在一个大值中心,且在春季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就开始增多,而在西藏西部地区,仅在7-8月存在一个大气可降水量的大值中心;在气候变化上,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在5月显著增加,在12月显著减少,这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相一致,5月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与西藏南侧地面到500hPa的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输送显著相关,而12月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减少与西藏西南侧地面到300hPa的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输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出于提高基于数值模拟的风资源评估精度的目的,本文对NASA发布的3秒分辨率(90m)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数据,根据SRTM缺测区域的特点利用直接赋值和双线性多项式内插结合的方法进行填补,并将填补后的SRTM数据作为下垫面的地形高度资料,引入中尺度大气模式MM5中,以研究可提高模拟精度的方法。本文以广东省以及邻近省份地区和近海海域为例,模拟了2002年4月和11月各两天的4个嵌套区域(分别为27km、9km、3km和1km分辨率)的逐时风场,通过与利用USGS地形数据的对比试验.分析了SRTM对近地层风场模拟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USGS地形数据相比,SRTM数据更接近于真实地形。MM5模式引入SRTM数据后,模拟精度有所提高。地形的变化对风向影响比较明显,但地形的变化引起单点风速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比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ODIS 3 km AOD产品对2015年福州地区PM_(2.5)浓度进行遥感估算,结果表明卫星遥感AOD和PM_(2.5)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6。由于AOD和PM_(2.5)浓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MODIS 3 km AOD,进一步构建了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来估算福州地区的近地面PM_(2.5)浓度。结果表明,由LME模型估算的PM_(2.5)浓度值和地面监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9。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ODIS 3 km AOD估算地面PM_(2.5)浓度的LME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城市地区的PM_(2.5)监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逐月降水、气温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局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1951年—2013年发生干旱的时空特征以及黄河流域干旱的夏季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冬季月尺度SPEI指数表征旱涝效果不佳,黄河流域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干旱时间变化明显,黄河流域发生极端干旱以及中等以上干旱的频次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黄河流域少雨年500 hPa高度场上,我国北部中纬度长波脊偏强,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西移,西太平洋副高偏弱;850 hPa风场上,东亚夏季风风速显著减小,在中高纬度,纬向环流明显,经向环流较弱;在海平面气压场上,蒙古低压的强度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印度低压偏弱。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20年内蒙古一次大范围寒潮带来的降雪过程,结果表明:其中7个站出现了暴雪,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850hPa冷垫、地面倒槽和锋面是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低层强烈的水汽辐合,以及急流和上升运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使用1961-2000年全国743个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IDW、Kriging以及Spline这3种常用空间插值方法,以及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生成全国的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并同时与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中国地面气温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插值方法(IDW、Kriging、Spline)、格点数据集与气温分布式模型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59℃、1.54℃、1.99℃、1.40℃、0.56℃,气温分布式模型的精度最高,而且其空间分辨率最高,模拟的稳定程度较好,能够很好地体现气温随地形的变化特征。因此,气温分布式模型对于平均气温的模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Thornthwaite湿润指数(Im),对2000年~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进行了动态评估。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荒漠化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其中干旱区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戈壁及沙漠地区,半干旱区则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盟以西和科尔沁沙地一带,且以半干旱区为主导。相比2000年~2013年,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整体面积减少了18.75万km2,干旱区总面积减少了18.46万km2,半干旱地区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其面积到2013年也减少了0.29万km2;与此同时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边界向西部地区移动,这表明两种气候类型区的荒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空场、地面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一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500 hPa的阶梯槽及冷平流、925 hPa暖湿舌的存在是形成该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底层辐合场为大气运动提供抬升作用:露点锋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原因;IC、K指数分布说明此次过程的大尺度典型的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9.
针对2020年8月28日~29日青海省东北部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模式预报资料等分析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强,暴雨降水落区集中,降水对流性质明显;(2)高低层配置有利于产生大到暴雨天气,500 hPa短波槽、700 hPa低涡、200 hPa高空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低层偏东南气流输送水汽,中层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于青海省东北部造成此次大到暴雨天气;(3)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持续东移,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4)降水大值区位于山谷之中,地形辐合对降水增幅作用明显。分析结果对今后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浩  邱新法  王勇  俞布 《科技通报》2019,35(7):59-65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地形复杂多样,本文利用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的方法对杭州市2010-2014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空间化模拟,生成了100 m×100 m分辨率的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模拟结果通过与使用较多的反距离加权法和普通克里格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在杭州的应用中,模型拟合的平均绝对误差在0. 17℃~0. 35℃之间,平均相对误差在于1%~6%之间,拟合结果略好于反距离加权法和普通克里格法。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对月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局地地域分布特征,模型拟合结果能很好的体现出杭州市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信息。考虑了地形,太阳辐射等因素的杭州市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的结果包含了各种地形信息,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周长艳  王顺久  彭骏 《资源科学》2010,32(12):2433-2440
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金沙江流域大气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流域主要位于高原东侧大气可降水量最大经向梯度带上,受到了高原大地形的显著影响;②冬、春季节金沙江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高原南侧经过孟加拉湾北部的南支偏西风水汽的贡献尤其重要;夏季该流域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秋季则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③20世纪60年代至今,金沙江流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水汽输送通道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区域上空增湿更是明显;1958年-2002年金沙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水汽输送总体呈增强趋势,主要由纬向输送增强所致;④近年来金沙江流域整体大气降水、径流量地增加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都与空中水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张娟  肖宏斌  徐维新  祁栋林  李晓东 《资源科学》2013,35(11):2289-2297
利用1971-2010年40a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及盆地外缘托勒气象站的水汽压、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近40a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转化率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可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相对较低,90年代后逐渐增多,总体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近40a春、夏季呈持续增长趋势,而秋、冬季20世纪80年代呈弱的减少趋势,90年代后呈持续增长趋势;可降水量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分布特征,这与可降水量多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气温是影响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日照,而相对湿度对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的分析表明,多雨年与少雨年可降水量保持相对稳定,可降水量与多雨、少雨年并无直接关系。降水量的多少是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的水汽输送、交换及降水转化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杨金虎  孙兰东  林婧婧  杨建玲 《资源科学》2015,37(10):2078-2085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1961-2012年盛夏(7-8月)156个台站逐月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以及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盛夏持续性旱涝指数,对中国西北东南部地区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来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略多于持续性洪涝事件,但持续性洪涝事件的强度明显强于持续性干旱事件。在持续性涝年乌拉尔山脊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而且表现为双峰型,低层风场表现为辐合,高层表现为辐散,垂直场上表现为上升运动,且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能够输送到西北东南部,水汽散度场表现为辐合,因此降水偏多。而持续性旱年正好相反,因此降水偏少。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持续性旱涝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旱涝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SWAT 2000气象模拟器的随机模拟原理、验证及改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张东  张万昌  张东 《资源科学》2004,26(4):28-36
该文详细介绍了SWAT 2000气象模拟器(最高、最低气温、太阳辐射)的随机模拟原理,利用甘肃河西地区酒泉、张掖等7个站的完整气象资料,提出了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气象台站月平均气象数据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模拟器需要的输入参数,对气象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日平均气温修正模拟生成的最高、最低气温并求5日滑动平均,对模拟器进行了改进.通过模拟结果与气象台站实测资料的对比可以看出,改进后最高气温相关系数从0.85提高到0.90,最低气温相关系数从0.89提高到0.94,气温数据模拟精度有一定提高.最后利用改进后的气象模拟器对河西黑河地区祁连、札马什克、莺落峡3个数据短缺站点进行了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模拟,通过SWAT模型的应用证明模拟结果能够满足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气象输入数据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贵州高原西北部冻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艳梅  顾欣  陈海涛  钟静  刘鹏  陈波 《资源科学》2011,33(3):477-482
采用Mann-Kendall、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8a贵州西北部冻雨日数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贵州西北部冻雨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冻雨日数自东向西逐渐增多,冻雨日数出现频率最多的在威宁,年平均冻雨日数48.1d,冻雨日数出现频率最少的在六枝,年平均日数仅4.8d,贵州西北部冻雨主要出现在12月到翌年2月。近48a来贵州西北部冻雨日数呈下降趋势,年冻雨日数存在3~5a左右的周期,突变分析表明,贵州西北部冻雨日数突变特征明显,突变发生在1989年。冻雨日数偏多和偏少时期,其环流特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在辽宁省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强  刘明阳  李元菲  肖春柳 《资源科学》2019,41(10):1780-1790
准确估算潜在蒸散发(PET)是研究区域水文循环和农业灌溉管理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本文利用辽宁省及周边27个气象站点1968—2017年的历史气象数据,选用6种估算方法(Penman-Monteith(PM)法、Rohwer(Roh)法、Hamon(Ham)法、Hargreaves(Har)法、Makkink(Mak)法和Priestley-Taylor(PT)法)计算PET。并以PM法月值作为标准,对5种估算方法的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再从年、月两个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修正经验系数前后5种估算方法在辽宁省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①修正前,年尺度上,Mak法、PT法和PM法的结果较为接近,相对误差均在25%以内。月尺度上,PT法相对误差最小为13.96%,其次是Mak法。空间尺度上,5种估算方法在辽东北地区估算精度较低,整体空间差异明显,相对来说PT法估算适用性更好。②修正后,5种估算方法适用性和相关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年尺度上各估算方法与PM法计算结果年际变化大致相同,其中Mak法和PT法最为合适,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月尺度和空间尺度上,PT法都优于其他方法。因此,在计算辽宁省PET时,本文推荐使用修正经验系数后的PT法,其次是Mak法。  相似文献   

17.
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降水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长艳  李跃清  彭俊 《资源科学》2006,28(1):113-119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 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干湿季明显,7月份降水最多。44年来本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九寨沟、黄龙地区的水汽输送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这种差异和季风环流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冬、春季本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夏、秋季节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夏季风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南来水汽向北输送的减弱,是造成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寨沟、黄龙地区多雨年和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的水汽输送特征有显著差异,多(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地区的水汽输送显著偏多(少)。  相似文献   

18.
徐春晓  袁潇晨  金菊良  郦建强 《资源科学》2011,33(12):2308-2313
以邵阳市15个雨量站逐月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适线法估计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分布函数,利用3种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分别构建了两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并比较了3种Copula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后分析了邵阳市干旱重现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opula理论能够为多变量干旱特征分析提供有效的研究途径,Archimedean Copula函数中的Gumbel—Hougaard Copula和Frank Copula函数较好地描述各站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适线法避免了基于数据估计分布函数参数的不合理性,使基于Copula函数的频率分析结果更客观可靠;区域干旱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性,各站干旱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黑河上游气象与水文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指数与水文干旱指数,利用西北干旱区黑河上游祁连、野牛沟、托勒和肃南4个气象站1968-2009年的降水数据,采用子流域划分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月、季节和年尺度计算出各站气象干旱指数及相应年份的水文干旱指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都对干旱反应灵敏,均能较准确地发现和评价干旱,且二者在年尺度上以及空间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月尺度上,因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20.
赵玉萍  张宪洲  王景升  沈振西 《资源科学》2009,31(11):1988-1998
本文利用1982年~2003年GIMMS每15d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数据集和藏北高原8个气象站1981年~2003年逐月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研究了NDVI与6个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时气候因子的时滞响应情况,同时计算了气温、降水和风速3个气候因子与NDVI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①除噶尔和改则之外,6个站的NDVI与同期月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低气温、月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都呈高度正相关(P<0.001),其中与月均最低气温的相关性最好,NDVI与当月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那曲>索县>安多>当雄>班戈>申扎;月均风速与藏北高原草地NDVI呈高度负相关(P<0.001;当雄除外,为D<0.05);②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有滞后效应:改则和噶尔NDVI对气温滞后3个月,其它6个站滞后1个月;噶尔NDVI对降水的滞后期为2个月,其它7个站均滞后1个月;申扎和改则(噶尔)NDVI对空气湿度分别滞后1和2个月,其它5个站无滞后;那曲、安多、班戈和申扎NDVI对降水的累积滞后期为1个月,当雄和索县为2个月,改则和噶尔为4个月,NDVI对降水响应的累积滞后相关系数从东到西呈降低趋势;③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在气温-降水-风速组合下,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第一相关因子仍是气温,但索县、那曲、班戈和申扎属于气温-风速-降水驱动型,安多和当雄属于气温-降水-风速驱动型.藏北草地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受植被类型、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