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词语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不断地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世”、“WTO”、“哈日”、“哈韩”、“Q言Q语”等新词语不断涌现,令人目不暇接。校园是社会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之一,对新词新语的反应、接受和传播更为迅捷。比如时下流行于中小学校园的各类新词,就可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稍微留心就会注意到学生课堂上、生活中运用到的鲜活的新词语。“这个美眉好靓!”“哇噻!你这个pose简直酷毙了!”的确,如今的校园,这样的语言已是屡听不鲜。后来我又发现学生作文中新词语也层出不穷。特别是2003年以来,新词语逐渐被纳入考试的范畴,更是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表人新词语是新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人新词语主要是对某个特定的人或者人群进行标记。关于表人新词语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当下对表人新词语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个案的角度对表人新词语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对表人新词语的整体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考察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力。结果显示,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识度较高,但使用率不高;新词语的词性、语义、构词方式、语言竞争规律等都影响其活力。总体来说,从语义上看,新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事物的生命力直接决定着新词语的活力;从词类来看,动词类新词语的活力大于名词类新词语;从构词方式看,派生类词语的认知度较高,而标数类新词语的认知度较低;从语言竞争机制看,如果汉语词汇系统中已有与新词语意义相同或高度相近的词汇,那么新词语的活力将会很弱。  相似文献   

5.
新词语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语言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界中关于新词语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本文从新词语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阐述,分别对汉语新词语的界定、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到了一些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教学的建议,并探讨了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颖哲 《语文知识》2012,(4):128-129
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语增长迅速,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新词语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新词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尚比较薄弱。文章从新词语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对新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2010~2012年汉语和泰语中出现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统计、对比和分析,把汉语新词语分为新造词、外来词、网络词等类别,将泰语新词语分为新造词、重复词等类别。通过对汉泰新词语的音节研究,发现汉语新词语以三音节词为主,泰语的新词语以传统的双音节为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新词语大量产生。尽管语言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如火如荼,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表现得相对冷淡。本文从大纲制定、教材编写等方面,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教学的现状及新词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语,新词语研究一度成为热点,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对新词语教学应该得到重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新词语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词语是语言监测的重要内容,目前新词语的监测结果以编年本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为获取年度新词语,人们采用了全切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统计计算量较大。文章在考察新词语在文本中的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新词语的外在特征来获取年度新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校园流行语在语词层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创新之处。作为一种流行于学生中的时尚言语,其形成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词语特征,旨在更深刻研究其对学生和校园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反射作用。对待校园流行语,我们应该坚持尊重与指导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平常词语艺术化的性质、寻常词语艺术化的标准、类型和子常词语艺术化形成的文化心理基础,认为“寻常词语艺术化”作为现代汉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使修辞活动中对词语运用的认识更加充实、更加全面,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同其他语言一样,日语中也派生出许多新词,在日语翻译中,日语词典的更新显得有些滞后,造成有不少词语在现有词典中查不到或没有对等的词义注释,例如"ATA"、"筐体"等等.为此,文章首先把这类词语定义为日语中的类"ATA"词语,并结合实际翻译过程的经验,评述了这类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同其他语言一样,日语中也派生出许多新词,在日语翻译中,日语词典的更新显得有些滞后,造成有不少词语在现有词典中查不到或没有对等的词义注释,例如"ATA"、"筐体"等等。为此,文章首先把这类词语定义为日语中的类"ATA"词语,并结合实际翻译过程的经验,评述了这类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流行语不是热门词语,也不是高频词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使用的"流行语"实际上是"热门词语"和"高频词语"的复合体,语言学界应当有自己的流行语定义,我们认为流行语的语言学界定是"当流行以语言为载体,而且具有语法组合或语义组合的创新时,就形成了流行语",这一定义使我们更多地关注流行语的语言形式的创新及其语义演变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创新性、变异性和模因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古代文献,考察54个常用的沭阳(潼阳)方言词语,如" "、"麻叉"、"待承"、"膯膯"、"相道"等。重点记录这些方言词语的音义,至于本字,偶作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17.
新词语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获得较稳定地位的一些词语。作为新词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颜色词,由于在言语交际和文学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说明这些颜色词:第一,新词语中颜色词的意义来源,它们与其他新词语的意义来源基本一致,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二,颜色词的语法特点,分别是:音节结构、构词方式和词性。第三,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在不同的词语中,同一颜色语素所显示的义项有同有异。第四,颜色词的象征、联想义。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much research about the growing ethnic and religious diversity on university campuses across the world,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xperiences of Muslim students on university campuses in Australia. We draw upon an analysis of a questionnaire that was completed by 323 Muslim students who were studying at universities in the state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While we argue that these places are post-secular, we discovered that city campuses tend to be more secular than regional and suburban ones.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时期,学校的学术研究极为活跃。究其原因,主要是占全校师资三分之二的留洋学者发挥了中坚作用。南高、东大作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展开了中国科学的奠基工作,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基地”。以留洋学者为骨干的“学衡派”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参与创办《新教育》,为中国教育界开辟了一条研究、借鉴西方教育的重要渠道;竺可桢、熊庆来、秉志、茅以升、胡刚复等一批科学大师将西方现代科学引进国内。  相似文献   

20.
在商务日语教学中,以缓冲语为中心的商务礼仪教育十分普遍和重要,"缓冲语"虽然不是敬语,但却是商务礼仪表达的重要环节,被列为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商务日语知识要素之一。但是,缓冲语的教学在当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在一些重要场合常常会出现失礼的现象。研究、了解缓冲语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归纳一些经常使用的缓冲语表达方式,有利于学习者在正式的商务礼仪交往中,表现得更为礼貌和得体。日语教育者应该充分重视以缓冲语为中心的商务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