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预防学校体育事故是体育教师保障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保持身体健康和拥有安全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在预防学校体育事故中的运用具有独特作用,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预防学校体育事故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研究结果表明:其优势是可以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劣势是其技术的不可靠性、体育教师的依赖性和投入成本较高。机会主要体现在有助于预防发生运动损伤并准确预测学校体育事故的情况。威胁主要体现在错误预测与判断、道德和伦理问题等。据此,本文从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预防学校体育事故、体育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等角度,提出了人工智能预防学校体育事故发生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认定和处理学校体育教学中发生的人体损伤事故,教育部在2002年9月1日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本文结合探讨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处理中发生原因法律责任的认定,对解决事故提出有关对策。一、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1、因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是指因学校的场地、设  相似文献   

3.
丁勇  晏小莉 《武当》2004,(2):32-33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警察体育教学与课后训练,有效防止和减少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产生,有必要对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总结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速度滑冰运动是一项有趣的冰上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冰上课的学习,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在速度滑冰教学实践中,常常伴随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对速度滑冰教学中经常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探讨,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对学校体育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项目、部位、病理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3年级本科在校生的运动损伤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54名调查对象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229名,平均发病率为90.1%。另外,年龄越大,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越高,而男生比女生发病率高;体育学专业比运动训练专业发病率高;运动损伤的活动类型多发生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发病率分别占62.9%、23.2%;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是大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发病率各占59.0%、42.1%;多发部位集中于四肢和躯干部位,发病率为64.4%、14.0%;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为缺乏准备活动、运动负荷(局部负担量)过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思想上不重视;运动损伤发生后的主要治疗和康复手段为中草药疗法、物理疗法、伤后康复锻炼等。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生,从总体上看,运动损伤的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年龄、课外活动、大球类项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而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制约着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更加影响着学生心理、生理及身体的健康。因此,制定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将成为学生健康、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调查上海市60所中学713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发现63.5%的体育免修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在影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中,运动损伤是导致中学生体育免修的首要病因。这些结果提示应进一步提高中学对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这对减少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传统医疗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为主的体育保健班教学实验研究,就是探索适合体育免修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研究法等方法,对粤东高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运动损伤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今后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应对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年丰 《体育世界》2011,(11):34-35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指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运动损伤的部位与参与的项目及其技术特点密切相关。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及缺乏运动对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综合性科学。它内容囊括了与运动有关的所有医学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运动医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经验相结合,阐述与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有效处理以及预防,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避免因处理不当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华南地区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分析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兴祥 《精武》2013,(36):115-116
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和体育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和制约学校体育教学效果,是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学环境安全与环境优化事关重大,在"最美校长"事件背景下,进一步研究体育教学环境,重视和加强体育教学环境,构建体育教学环境安全势在必行,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损伤是体育教学中需要直面的一个难题,这一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体育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加以考虑,主动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及损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验对比法,对体育专业足球教学与训练采用运动损伤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认为运动损伤干预对体育专业足球教学与训练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和意义,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足球教学与训练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损伤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及课外活动中时有发生,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为了解我区近年来小学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促进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我区小学2001—2002年在校学习期间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进行调查分析,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井为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具有开放性、对抗性、竞争性等诸多特点,因此,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运动损伤不可避免。然而运动损伤事故的出现,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身体或是心理上的伤害,还给教师和学校带了教学管理上的一系列麻烦,以致于部分学校为了尽可能杜绝运动损伤事故,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是人们不希望发生但又是在所难免的。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法律的角度去认定和处理伤害事故,既关系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又体现了“依法治教”之大策。在这一方面,加拿大学校事故立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这对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认定、处理和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加拿大学校事故的认定原则在加拿大,主要是从侵权行为的角度去看待学校事故的。所谓侵权行为是指“包括违反合同在内的一系列民事过错行为而造成的损失补偿”。它通过三个要素对法律责任进行说明,即监护责任、违反监护事故…  相似文献   

17.
周利 《体育风尚》2020,(1):14-14,25
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也会阻碍技术的充分发挥,严重的时候还会损害学生的身体,所以,运动损伤一直以来都是体育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本文系统阐述了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相应的运动损伤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篮球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相关准备活动、合理安排教学中的训练内容、发生损伤后的及时科学处理和教师及学校重视五个方面阐述了防治运动损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虽然不是很常见,但也不能说是很少见。尤其是对于一些已从事了多年工作的体育教师来说,或多或少都能举出一个甚至几个学校体育伤害的事例,有的可能是在自身的体育教学中亲历的,有的则可能是目睹身边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作为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谁都不愿意在体育教学中有任何的伤害事故发生,尤其是不愿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尽管我们已认真贯彻了《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提高了思想认…  相似文献   

19.
预防运动损伤是各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运动的目标小不同运动身份、年龄和性别等差异,其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内涵和重点也不同,冰上课足北方学校冬季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冬季仅有一个多月的滑冰时间进而,教学时间一般约十多个学时,要使在部分的初学掌  相似文献   

20.
欧文鼎 《精武》2012,(4):12-14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重视安全教育,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运动损伤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出其损伤的原因、部位与项目,并就如何预防体育运动损伤提出预防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