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探索,已形成这样几点基本共识:一、高职教育内涵区别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即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采用的课程模式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本科教育"三段式"课程体系无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三、为此必须构建新的体现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新模式一定要以职业为中心,以实践活动或工作为逻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体现高职教育规律、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职教核心课程体系,通过"教、做、学"一体化交替化的方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四、借鉴这些先进课程模式的优点,必须对现有的原高职课程体系开展项目化重构.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对高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探讨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及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和计算机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实训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发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训课程,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科学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对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其次,要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大方向下,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即整体目标定位为为企业一线技能型岗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细分目标定位为发现并培养一些有创新创业天赋的学生,将他们培养成小微企业的创办者与经营者;最后,在正确合适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标的引领下,把握好四条构建原则,以"平台+模块"为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合理设置好各类型课程,确保课程体系产生实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课程是影响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从我国现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来看,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还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原则:坚持课程设置的“三接轨”;明确课程设置的社会需求性;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强调课程设置体系的开放性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着手,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组建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职业行动能力的教育.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也不例外.要构建以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的高职课程体系,必须首先树立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观,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相得益彰的系统的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课程体系.从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及评价等方面,以"应用写作"课程为例,具体阐释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课程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杨瑞霞  李进 《家教世界》2012,(10):85-8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其教育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拟在以实现培养其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强调以管理学知识为核心、以岗位群为导向确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目标;选择具前瞻性、行业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课程扮演的角色与其地位不相称。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几乎没有交集;在学生选修的过程中缺乏指导;授课形式“千篇一律”,要么只讲空洞的理论,要么只实践不讲理论,不能进行系统的总结。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课程体系框架,研究了如何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本文就高职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双证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是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课程内容和教育对象为基础,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体系;学校应加强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基于不同专业、不同教育背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和自我评价等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可喜成果,但还远不能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后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实践的观点展开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怀疑精神。受此启发,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应实现几个转变:教学目的应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教学内容应从预设向生成转变,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过程应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价应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的要素来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包括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和课程实施一体化等方面。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等。建立模块化课程网络体系、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等是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杜威课程观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课程开发的向度、课程形态观、课程评价的价值标准三方面对杜威的课程观进行论述,分析和借鉴杜威的课程观,将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启发:课程开发和设计应考虑儿童的主体性;课程内容应反映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并建构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育系统的特性、课程实践的特征、教师角色定位三个角度论述了课程调适的核心假设。提出了课程调适时要依照"社会现实"、"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与"学情"四个原则,主张调适围绕形式、内容、组织安排、评价与目标等五个层次进行调适,采取浓缩、扩展与调换三种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要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取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其文化多元的特殊文化背景,从深层的文化层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文化进行重塑。实现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走出课程评价改革的两难困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达成了一种共识:课程评价已经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实际上,课程评价遭遇到了一个两难困境:理论的课程与实践的评价矛盾冲突,造成课程评价与以选拔为宗旨的考试对立,致使它不能左右逢源,找不到既与理论的课程一致又适合于评价实践的出路。走出困境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课程评价与以选拔为宗旨的考试评价应有的内在一致性,锐意进行制度改造,以建立起根本的保障机制;进行观念改造,以生成内在的支持精神;进行方法改造,以寻求可行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明确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的需求,优化课程内容,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完善的体育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形成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全国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普遍较弱,存在着课程价值理解力薄弱、课程规划引导力不足、课程内容研发力缺乏、课程实施组织力不足、课程评价指引力欠缺以及课程环境创设力缺失等问题。导致校长课程领导力不高的因素主要有教育制度、支撑环境以及校长自身等三个方面。要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须从上述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